一千年来,珠江口的潮水在亚热带季风中一点点雕刻出伶仃洋畔的冲积平原;
一百年前,孙中山先生逝世一月后,1925年4月15日,香山县正式命名为中山县。
三十七年前,中山升格为地级市,在改革开放中勇立潮头。
如今,骑楼街巷的砖瓦仍低语着华侨远渡重洋的乡愁,岐江河的波光倒映着从桑基鱼塘到现代产业的迭代光影。
这座城市从不以险峰大川标榜壮丽,却以“敢为天下先”的基因镌刻山海。
若将中国比作一本厚重的典籍,中山便是扉页上那一行被反复誊写的批注:
它见证了农耕文明向海洋的试探,承载了近代转型的阵痛与荣光,更在今日以“创新之城”的姿态,将山海的馈赠化作再次启程的旗帜。
命名——一场跨越时空的跃迁
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香山设县,孤悬伶仃洋的岛屿在史籍中出现的频率急剧增加。随后,“西海十八沙”“东海十六沙”次第出现,村庄建成,炊烟升起,渐成一县之规模。
近代以来,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中山先贤,察古今之变,开一代新风。郑观应《盛世危言》的墨迹未干,思想的火种在书院祠堂间流转,觉醒的浪潮自政治延展至实业与教化,为香山古邑注入现代文明的基因,为香山文化注入时代力量。
从“香山”到“中山”的变化,标志着一场跨越时空的新起点,在这座小城中掀起变革的波澜。
商场的玻璃橱窗映出中山女子初烫的卷发,上海街头,先施、永安、新新、大新四大百货的霓虹次第亮起,岭南街市上车水马龙,传来喧嚣的市声。
阮玲玉的银幕中,女性融入时代的风采让世人眼前一亮;
吕文成的高胡弦上,传统乐韵与西洋乐理交织成《平湖秋月》《步步高》;
五桂山的密林记得,珠江纵队的火把曾撕破侵略者的长夜,草木为甲胄,星火作旌旗。
“朝闻道,夕死可矣!”红棉怒放,星辰照路,从杨殷足下走出的,是少年中国的千里之行。
那些敢于在传统与现代的裂隙中架桥的人,最终都成了桥本身。
名与器的更迭,从来不只是符号——它是一粒火种,点燃了蛰伏多年的闯海基因,后进者,请敢为天下先。
春潮——追梦四十载的狂想曲
“最积极、最有生气、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的“四最”按语,在民众水乡的稻香和蛙鸣中孕育着发展突围的梦想。
“联产到劳”的时代先声,化作板芙里溪村农房里一个个鲜红而坚定的手印。
春风浩荡,一路繁花。
1980年12月28日开业的中山温泉宾馆,许许多多的“第一次”,浓缩的是中山走向世界的开阔心胸和港澳同胞、海外侨胞的报国之心。
“不走回头路”的时代强音,至今在华夏大地仍发出越来越澎湃的回响。
1988年升格为地级市,这一次行政升级如同按下快进键,中山的脉搏更加有力地与时代共振。
制造业的黄金乐章
1984年,中山威力洗衣机厂传出轰鸣。双缸洗衣机连续七年销量霸榜,“洗衣机一响,黄金万两”的口号响彻大江南北。1991年,“小霸王学习机”横空出世,“望子成龙”的广告词让中山电子产业“一战封神”。
“一镇一品”的财富密码
古镇的灯饰点亮世界的夜空,小榄的五金锁具守卫千家万户,大涌的红木家具雕刻时光年轮。“敢为人先”的伟人故里用专业镇经济杀出重围,与顺德、南海、东莞并称“广东四小虎”。
流水线上淌过晚霞的余温,集装箱内封存星光的重量,更有无数中山人胼手胝足的坚韧,在机器轰鸣与键盘敲击的变奏曲里,将岭南的月光锻造成时代的钢。
破浪——湾区时代的“中山答案”
站在百年的节点,中山的愿景远不止于此。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领航下,近年来,中山全市上下吹响了转作风、“工改”、治水三大攻坚战,政企同心拼经济的号角,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将改革进行到底,打开了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建设加速奔跑的新局面。
一幅更加美丽的中山画卷正徐徐展开——
中山“工改”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村BA”、中医药改革、尾水治理入选省基层改革创新典型案例;“港口镇妈妈岗”“火炬开发区产教融合”等入选全省改革典型案例……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破浪前行的道路上,有激情燃烧的奋斗,有百折不挠的尝试,有履险如夷的艰辛。
“工改”的破题,已然腾挪近5万亩产业空间。十大现代主题产业园提速建设,构建“三核一轴两带双圈多片区”的国土开发格局,“星月同辉”的中山产业新版图正在形成。
“治水”的笔锋,正在重写江海河湖的注脚。水脉重拾明眸,倒映的不再是工业的锈迹和棚屋的斑驳,而是白鹭掠过湿地的弧光。水韵灵动处,美丽河湖中,是城市跳动的脉搏。
伶仃洋上,长龙卧波。这座以钢铁为笔、以浪涛为墨写就的跨海通道,将天堑化作通途。“深中同城”不再是一纸蓝图,而是车流如织的进行曲,是灯火通明的双城交响,是文化融和的动人诗篇。
东承、西接、南联、北融,“六个一体化”为“双城故事”书写动人细节。“四纵五横”高速网贯通八方,南中城际轨道串联未来,“海陆空铁”拓宽湾区“朋友圈”。
深中一体化,探索的是融合发展的样本,重构的是湾区发展的协同坐标。
从“香山”到“中山”,千年香山文脉孕育出开拓者的气魄。岐江之畔,既有实验室里科技创新的星火,也有运动场上破纪录的闪电——陈艺文以凌空一跃的弧线,将中山的柔韧与精准写入世界跳水的纪录;苏炳添以疾风掠地的步伐,在百米赛道刻下“亚洲速度”的惊叹号。
一百多家香山书房星罗棋布,石岐乳鸽让四方来客食指大动,鲜美脆肉鲩成为餐桌“顶流”。品味古韵悠然,体验热辣滚烫,秀美城乡自是烟火人间。
山水无尽绿,一城四季花。
以“一约四会”唤回淳朴乡风,用“最美庭院”装点文明乡愁,黄佐先生的《泰泉乡礼》,相隔遥远的时空,与今日的“中山新农人”遥相致意。五百年儒脉传承,新时代乡礼更彰——这里,文明是最美的风景。
“百千万工程”在此刻“具象化”,见证书写在岭南大地上的生态答卷。
一百年,中山的打开方式,永远在“更新版本”。从“广东四小虎”的辉煌到“湾区重要节点”的崛起,当人工智能重新定义制造,当新质生产力的焕发成为产业发展的点睛之笔,当珠江口东西两岸更多资源、配套无缝衔接,中山答案愈加清晰:将改革进行到底,向海图强、联通世界,以凤凰涅槃的重生,铸就城市跃迁的丰碑。
过往皆为序章
百年中山,始终向前。它的故事告诉我们:城市的终极竞争力,不仅仅是区位或政策,而是永不停歇的“进化力”。
正如珠江口的潮水——那些曾被认作尽头的滩涂,不过是历史长河暂歇的逗号。“把中山建设得更加美丽”的征程,永远步履铿锵,永远繁花满路。
若问百年中山何以日日新?答案藏在每代人“饮头啖汤”的无畏勇气里。
敢问路在何方,路就在脚下。
敢将未知作舞台,方配得上时代掌声。
星辰大海,桂山岐水,仍是此间少年。
编辑 陈家浩 二审 周振捷 三审 岳才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