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下午,80岁的石岐街道居民伍翠兰与几位“老姐妹”如同往常一样,坐在自建房墙角纳凉,关注房前的改造工程的进展。“外立面改造得很好,我们都很期待全部完工后的样子!”笑容浮上伍翠兰的脸庞。

伍翠兰所住地方为安栏路片区,于2024年底正式开工,重点对沿线百余栋建筑外立面进行修缮。目前临江房屋的外立面改造已基本完工,沿线风景提升也初见成效。“我们正在开展雨污水管、‘三线’下地、公共空间建设等地面工程建设,预计今年6月底会全面完工。”安栏路片区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负责人张健表示,等到改造完工,安栏路边新修建的79个非机动车停车空间也将释放出来,提供到访香山古城的市民游客使用。
老建筑换上“新衣裳”
老街坊直呼惊喜
看着房前屋后的变化,伍翠兰直言:“这房子我住了40年,没想到有朝一日还能这么漂亮,太惊喜了!”
伍翠兰所居住的自建房建于1985年,如今,老房披上了米黄色的“新衣”,“听说还要完善下水道,那以后应该不会有这么多老鼠了。”伍翠兰告诉记者:“全靠政府政策好,改造没让我们出一分钱。”
安栏路,这条全长约1.2公里的道路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位于石岐街道老城区核心地段,西接岐江桥,东连光明路片区,是串联孙文西路步行街与岐江道的重要纽带。随着城市发展,安栏路及其周边逐渐面临设施老化、交通拥堵、风貌杂乱等问题。
2024年,石岐街道依托“百千万工程”建设,对安栏路沿线开展“三线”整治、违建拆除、立面翻新与绿化提升等工作,重塑岭南骑楼街区风貌。当年年底,安栏路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正式动工。
安栏路片区因毗邻孙文西历史文化街区,有一定历史风貌底蕴。片区内既有6层左右的20世纪90年代居民楼,也间插有多层小建筑和低层传统民居,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在此错落而立。

“这里大多都是自建房,形态各异,无法做统一的改造设计,我们就针对所有楼栋一一进行现场踏勘,根据体量、现状风貌、保存情况和所处街区位置综合评判,制定‘一栋一策’立面改造策略。”张健透露,在外立面改造提升颜色选定上,他们选择了黄色和灰色作为主色,错落分布设计,既避免千篇一律带来的审美疲劳,又防止颜色过多带来的视觉杂乱。同时,项目设计从尊重历史原真性出发,对建筑风貌重新梳理,力求将各个年代的文化、历史记忆都保留下来。
爱心企业帮扶建设
计划完工后释放79个停车空间公用
下午时分,机器的轰鸣声与锤头的敲击声,还回荡在安栏路片区上空,工人们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各项建设工作。
有别于常见的“单位大院型”“商品房型”老旧小区,安栏路片区属于“街巷型”,并且带有历史基因属性。“基于此,这里的公共空间品质提升更多偏向‘开放共享、保护激活’。”张健表示,他们计划整合零散空间,利用在街巷转角、宅间空地等嵌入“小型开敞空间”,并增加一批树池座椅、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等,满足全年龄段休闲娱乐需求。在保留原有街巷空间尺度与路径记忆的基础上,他们还将通过铺装材质,区分步行道与活动区。

据透露,石岐街道这一两年来在周边通过改建危房、释放闲置空间等方式,“见缝插针”供给了一批停车空间。这次安栏路片区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同样关切这一难点。“安栏路边目前围挡起来的地方,主要就是在建设停车空间。”张健表示,届时将有79个停车位同步上新,既可以规范和缓解安栏路片区停车乱、停车难,也可以满足孙文西路步行街游客停车需求,延伸步行街和岐江道的游览路线,助力活化周边商业。
在安栏路片区老旧小区改造提升项目中,还有爱心企业等社会力量助力。其中,广东宝鸿泰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提供帮扶金额约30万元,用于拆除违建雨棚、防护棚以及铁皮设施,还有零星屋面的改造提升。该帮扶项目现已基本完工。
记者了解到,今年石岐街道还将陆续推进口袋公园、停车场等建设,并将结合孙文西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程,串联步行街、岐江公园等文旅资源,推动打造“香山原点”文商旅融合示范区。
编辑 陈家浩 二审 周振捷 三审 岳才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