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美国外教中文十级,还是粤语“学习达人”| Living in Zhongshan

2025-04-18 中山市海外传播中心

“80后”美国人Tyler Joseph Huff在中山定居将近十年。他给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唐龙”,其灵感来自李小龙的电影《猛龙过江》。平时,他在中山一所知名的国际学校教英语,因有趣、实用的口语教学,深受学生们喜爱。闲时,他是一名热衷学习各种语言的学生,也会在网上用普通话和粤语分享语言学习经验。一名老外,在网上用普通话教你怎么学粤语,这有趣的画面,也展示了唐龙游走于中西文化之间的活力。

他屡出“奇招”
助力学生学习英语口语

每个周三,都是唐龙工作最为忙碌的时候。

他是中港英文学校英文科组的全职教师,负责教初中英语口语。周三的他,除了承担日常教学,还要主持每周一次的“英语角”(学生社团组织),有时还会协助英文科组开展英语活动。

为了能让学生说出地道的英语,唐龙尽心竭力,想出各种“奇招”。他会将英语口语教学和体育运动相结合。“唐老师很有趣,他主持的英语角让人觉得很有意思。”唐龙的学生廖家晴告诉记者,讲到和运动有关的单词时,唐龙亲身示范,配合动作讲解,一会在地板上做俯卧撑,一会依靠桌子做力量训练,现场教学很生动。学生杨韵乐也很喜欢上唐龙的口语课:“全英授课,老师温柔又有耐心。”

唐龙上课时,会亲身示范动作,演绎英语单词表达的意思。 记者 黄艺杰 摄

结合教学实际需求,唐龙还为中港英文学校“定制”了一本英语口语教材。“这套适用于初中一至三年级的英语口语教材,我们已经使用了差不多两三年,它还在不断更新。”中港英文学校英语科组组长代颖介绍。

坚持10年学习
实现普通话“自由”

工作之余,唐龙也是一名勤奋的学生,热衷学习各种语言。

“我可以用中文来回答吗?”

唐龙现在可以全程以普通话接受记者的采访。来中国之前,他一句中文也不会说。

他回忆道,2015年,他来到中山——这是他来中国后到达的的第一个城市,看见路边店铺门口的招牌上有英文介绍,以为英文在这里很普及,但进店后发现并非如此。为了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热爱学习的他,马上购买了《新实用汉语课本》等教材,并通过博客、APP等工具,将学习汉语落实到随时随地。“我记得我看完的第一本中文书籍是《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唐龙说。经过十年的学习,他现在已经可以实现普通话的日常交流。

“只要坚持,就可以学好。”他也是如此鼓励自己的学生。

通过日积月累的阅读,他学会了读中国字,“看菜单、看广告、在公交站看信息等等,都是认字的过程。我发现中国字有一个特点,很多汉字具有相同的偏旁部首,从而具有相关的含义。可见,中国文字的笔划并不是随机而为的,而是一个体系。”

怎么学粤语?
“不要一开始就看TVB”

2020年,唐龙开始学习粤语,他买了一本《粤语入门》,专门攻克学习粤语的各种难关。五年后的今天,他已经可以在自己的视频号用普通话或粤语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了。他说,相比普通话,粤语的语调更加抑扬顿挫。

“粤语比普通话更难学, 原因之一是学习的材料很少;第二个原因是粤语的声调相对复杂;还有年轻人和老人说的粤语有时会有很大分别......”

初学者该怎么学好粤语?

“我认为不要一开始就看TVB的剧,词汇太难了。可以看《小猪佩奇》的粤语版,它的表达方式很可爱。”

唐龙的诸多经验分享获得了不少网友的点赞、转发和留言。

他以中西方思维“理解中国”

随着他对中国文化的深入学习,他也开始熟悉一些中国成语和歇后语。

“它们和英语谚语和俚语的相似之处是,都是用简短的句子表达丰富的含义。不同的是,中国的成语大多来源于历史故事或典故。如果一个中国人在说话中使用成语或歇后语,通常会被认为是文化水平较高。而使用谚语或俚语表达的美国人,则会给人一种很随意的感觉。

当唐龙带着两种文化的思维来理解中国历史或本土文化,他发现了许多有趣的现象。

“我读《三国演义》时,感觉曹操是个反派角色。但我和好几个中国朋友讨论,发现他们认为曹操不一定是坏人。另外,我开始学粤语之前,有时听到两个人说话,会以为他们在吵架。后来才发现,这只是他们正常的聊天方式。” 

茶还是咖啡?唐龙的生活里充满了中西合璧的元素。 记者 黄艺杰 摄

由此,唐龙得出一个结论。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对促进中西方的相互理解很有必要。看舞狮或看电影,只能学到一点中国文化的皮毛,以开放的心态展开交流,有助于消除彼此之间的刻板印象。

“即使是文化差异较大的国家,比如中国和美国,亲自接触后,我发现彼此之间也有很多共同点。我们可以求同存异。”

唐龙和儿子。记者 黄艺杰 摄

如今的唐龙已是“新中山人”。他的家庭属于典型的“本地媳妇外来郎”:有一位美丽的妻子,来自中山小榄;有一个可爱的3岁儿子。其家庭成员还包括一只猫、一条狗,一缸鱼。闲暇时,他热衷公益活动——救助流浪动物、义务清洁山野,也会抽时间去健身房锻炼,与家人一起逛公园。他在中山享受着岁月静好的生活。

“我是家中的老大,弟弟妹妹和父母一直在美国生活,等他们来中山,我想带他们到白水井品尝中山美食,去博物馆感受这里的历史文化。”

唐龙带妻子回美国看望家人。受访者供图

◆◆◆

80s-born American Teacher:
a Mandarin Master
and a Cantonese Enthusiast 

“80后”美国人Tyler Joseph Huff在中山定居将近十年。他给自己取了一个中文名“唐龙”,其灵感来自李小龙的电影《猛龙过江》。平时,他在中山一所知名的国际学校教英语,因有趣、实用的口语教学,深受学生们喜爱。闲时,他是一名热衷学习各种语言的学生,也会在网上用普通话和粤语分享语言学习经验。“学粤语比学普通话更难。最大的原因是粤语没有统一标准,不仅发音,还包括词汇和汉字(指粤语的地域性差异。)”他表示。

Tyler Joseph Huff, an American born in the 1980s, has been living in Zhongshan for nearly a decade. He adopted the Chinese name Tang Long, inspired by Bruce Lee’s film The Way of the Dragon. He teaches English at a well-known international school in Zhongshan, where his engaging and practical speaking lessons have made him a student favorite. In his spare time, he is a passionate language learner who has gone viral online for sharing his experiences in learning Mandarin and Cantonese. He says, "Learning Cantonese is harder than learning Mandarin, mainly because it doesn't have a standardized pronunciation." 

出品:中山市海外传播中心
统筹:谢琼 周闪雨
编导:周闪雨 
文字:周闪雨 廖薇
摄制、图片:黄艺杰
封面设计:陈思理
翻译:刘玟君 方馨娉 
英文二审:甘颖
英文终审:饶梅芳

编辑 曾嘉慧  二审 孙俊军   三审 查九星
责任编辑:新闻编辑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专区
新浪微博
QQ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