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2024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培育壮大‘强村公司’”。一年多来,我市“强村公司”已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发展路径。2025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到,实施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倍增计划,发挥“强村公司”作用。
各镇街在推进“百千万工程”中,如何更好地借助“强村公司”促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挥好“强村公司”的经济带动作用?本期理论周刊邀请市委党校、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中山市深中标准质量研究中心等单位专家进行研讨。

名词解释
强村公司是指依照公司法有关规定,依法向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以助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农民增收为目的,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投资、参股组建公司实体或入股县、乡级联合发展平台等,以项目联建等形式统筹辖区内农村集体资产资源,实行公司化运营兼顾社会效益的企业。

卢卓
因地制宜加快统筹推进“强村公司”发展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促进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强村公司”作为源于浙江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政策创新,以其灵活的经营机制、多元的经营模式、开放的股权架构、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等优势,成为被验证的农村新型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为此,我市在2024年和2025年连续两年的市政府工作报告中都提出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培育壮大“强村公司”,发挥“强村公司”作用来推进强村富民发展。
■亟需在蓬勃发展中做优变强
随着“百千万工程”纵深推进,我市积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建了一批“强村公司”,经营业态不断丰富,但也呈现出资源整合规划少、经营能力弱、发展规模小等突出问题,亟需在蓬勃发展中做优变强。根据工商登记数据显示,我市村(组)集体经济组织近3年成立公司106家,占村(组)集体现有开办公司数的1/3强,且加速发展态势明显;从经营内容看,“强村公司”经营业务涉及物业管理、文化旅游、批发零售、居民服务、园区开发、农业科技等领域,经营内容上虽仍以土地、物业等资产经营为主,乡村文旅开发也已逐步成为“强村公司”的主要经营业态之一,占总数的1/5以上;从股权结构看,单一村(组)成立的公司有91家,占比约86%,显示出资源跨域整合不足、抱团发展能力弱的特点;从注册资本来看,106家公司注册资本均值394万元、最低0.14万元、最高1.3亿元、中位数为10万元,除少数参与园区开发的重投入项目外,总体呈现经营规模小、带动能力弱等特征。
■亟需加强统筹规划促进加速发展
“强村公司”本质上是以助推共同富裕为目标导向的社会企业,其发展既是经济课题,也是政治课题,不能完全交由市场机制去实现,更需要政府的统筹主导来推动,并辅之以必要的政策来支持其发展。如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等10部门出台《关于促进“强村公司”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浙农政发〔2023〕1号),明确构建健康有序、规范高效的运行体系,全链闭环、精准严实的监管体系,以及综合集成、直达快享的支持体系等方面促进和规范“强村公司”发展;浙江湖州市以及杭州临安区等都积极排摸梳理可供“强村公司”承接的各类公共资源,将属地镇街发包或本村发包的工程建设、生态修复、环境改造等项目以限额分档的方式直接发包给“强村公司”,支持其发展壮大,逐步提升其自我造血能力。因此,在政府层面,加快出台推进我市“强村公司”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强村公司”组建程序、运行体系、决策机制、监督体系等,并给予必要的项目和资源支持等扶持举措就显得尤为必要。
■亟需加强资源整合促进抱团发展
“强村公司”的组建主体是村集体,但往往由于村集体自治管理的特点,使得其在组建公司时往往囿于自身资源的限制独资设立,而未能充分发挥“强村公司”股权架构开放的优势去有效整合社会资源实现抱团发展。目前我市发展较好的“强村公司”都体现了较强的资源整合能力,如南区街道曹边经联社与深圳文旅公司合资成立中山市曹边乡创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三乡镇塘敢经联社与中山福和农业科技公司合资成立中山市塘敢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通过股份联合推动了市场资源和技术资源的有效整合,打造了农文旅特色品牌;又如板芙镇公有企业联合里溪经联社、金钟经联社合资成立中山市板芙乡村文旅发展有限公司,阜沙镇资产经营公司联合辖区内9家经联社投资成立中山市泰禾文旅发展有限公司等,都较好地推动了本地文旅产业的发展。因此,镇(街)要帮助“强村公司”提升资源整合、业态规划、战略谋划的能力,积极打造联合发展平台,推动“强村联合”“弱村抱团”“强弱共建”;村(组)要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和格局,减少单村、单组作战,主动吸收社会资本加入,补短板、强弱项,通过党建联建为牵引,积极参加镇村合作、村组融合、村企联合、跨村联动等,实现抱团发展。
■亟需加强业务谋划实现差异化发展
对“强村公司”业务发展的谋划事实上也是对村集体经济发展思路的谋划,是对乡村产业发展的谋划。“强村公司”要立足农业农村产业特点,有效盘活利用集体闲散资产、资金和资源,开展多维度的农事服务、农旅开发、资产运营、物业服务、工程承揽、商业配套、环境保洁、文化传承、数智乡村等经营性乡村产业,为现代农业农村发展、村集体经济增长和农民增收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强村公司”既要利用好当前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深中通道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更为紧密的有利机遇,积极推动农文旅商融合发展,打造一批精品民宿、乡村酒店,更要注意防止重复建设、低水平同质竞争。要深入挖掘中山岭南特色文化、孙中山文化资源、工业文化资源等,以“强村公司”为推手实现串珠成链,助力文化兴城;要利用中山“工改”、治水的契机,重点打造一批资产经营型、工程承揽型、生产服务型和生活服务型“强村公司”,积极参与低效工业园改造,通过开发标准厂房、建设共性产业园,提供各项生产生活服务便利等,发展物业经济,在助力产城融合和城乡融合中发挥村组的力量;要依托中山脆肉鲩、石岐乳鸽、神湾菠萝、黄圃腊味、三角生鱼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开展电商助农,发展深加工和品牌化,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促进富民增收。
(作者系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博士,2025年中山市正科级干部进修班学员)
陈伟鸿
“强村公司”要不断补齐短板优化模式

当前,我国正处在传统农业加快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刻,只有加快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才能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更好地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强村公司”作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一种新的探索,与传统的农村集体经济相比,其边界划分更加清晰,市场化程度更高,资金和资源的转换和整合机制也更加便捷。“强村公司”能够帮助提升村集体资产内生发展动力,使得农村集体经济从“保底型”向“发展型”转变,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目前,中山不少“强村公司”通过““强村公司”+本村资源+社会资本+业态创新+专业团队”的方式,大力支持本村文旅产业发展。五桂山街道桂南村的“强村公司”在运营过程中将整村作为一个整体,通过系统化运营的方式,实现村庄资源“1+1>2”,通过盘活生态资源、发展乡村产业、吸引年轻人扎根乡村创业。南区街道曹边村通过“强村公司”盘活侨房资源,在提升侨房颜值的同时,引入新业态。三乡镇雍陌村通过“强村公司”推动盘活村内碎片闲置资源,培育引进民宿餐饮等新业态,帮助村民实现就业、收入等多重效益提升。
在看到“强村公司”建设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强村公司”建设仍有待提升。首先就是“强村公司”的单兵作战能力较弱,除了一些比较优势突出、资源资产丰富、发展实力较强的村具备条件单独成立“强村公司”,很多并不具备条件的村庄也纷纷独立成立“强村公司”,这不利于“强村公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其次,不少“强村公司”存在同质化现象,不少村为了完成指标未进行充分前期调研便匆忙设立“强村公司”,盲目套用其他“强村公司”模式,使得发展模式趋同。此外,“强村公司”的工程承揽功能有待提升,特别在推进“百千万工程”的过程中的人居环境整治、农房风貌管控提升等工作中,“强村公司”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
要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是因地制宜推进“强村公司”建设,对于有条件的乡村可以独立设立“强村公司”;对于条件不足的乡村,可以考虑多村联建“强村公司”或者在镇域层面设立“强村公司”,由各村参股,以便更好地整合资源,提升效能。第二是要充分梳理挖掘本村资源禀赋,适合农文旅融合的村庄“强村公司”要重点进行整村运营打造农文旅产业,适合农产品生产的村庄“强村公司”要侧重农产品生产加工、提供农业社会化服务、电子商务等产业配套服务。第三是要加快推动“强村公司”与国企、专业建筑企业合作,通过联合投标或技术帮扶提升资质。参考汕尾市的经验做法,可引入“乡村建设工匠”规范施工标准,不断提升“强村公司”工程承揽功能,更好地赋能“百万千工程”。
“强村公司”作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一种创新探索模式,其服务乡村振兴的强大效能仍有待深入挖掘,中山要运用好这一创新模式,不断补齐短板优化模式,让“强村公司”更好地助力中山的乡村振兴事业。
【作者系市委党校村(社区)治理研究中心教师】
叶俊文
释放“中山标准”驱动力
赋能“强村公司”探寻共富密码

近年来,中山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中,持续高质量推动“百千万工程”。强镇兴村富民“1388”行动(即: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坚定不移打赢打好转作风、破解土地瓶颈、水污染治理“三大攻坚战”,大力实施“强镇”八项行动、“兴村”八项行动)、发掘乡村多元价值、打造深入人心的富民兴村工程等“民生热词”成为中山乡村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其中培育壮大“强村公司”更是写入近两年的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
中山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农业和食品产业基础雄厚,像神湾的菠萝、黄圃的腊味、三角的生鱼等均是珍贵的“土特产”资源。中山现有的一批“强村公司”中相当数量上是以特色农业、农产品为基础,进而实现资源整合、产研结合、农文旅融合的全链条产业发展。其中,以三乡镇塘敢村推行“强村公司”,立足“一村一品”,打造“塘敢萝卜”品牌,闯出农文旅产业融合赋能“百千万工程”的新路子为典型代表。
但在培育壮大中山“强村公司”,进一步提升强镇富村联农带农水平的过程中,公司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如小作坊式加工导致品质波动,难以形成规模化输出;产业链条较短,产品附加值有待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不足,难以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上崭露头角等。在此背景下,如何以“中山标准”为引擎,破解“强村公司”发展瓶颈,将成为亟待深入研究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标准领跑支撑“强村公司”强基固本。标准化可以凸显“土特产”的品质特征,让“土特产”升级为高附加值的商品。以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打造的“香山之品”系列标准为例,它围绕果、菜、鱼、肉、蛋、米、面、油等15大类“香山新街市”产品制定系列团体标准,以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为基础,对标香港食物规例等大湾区高标准要求。这一系列标准涵盖了中山本土特色食品及食用农产品,如中山脆肉鲩、石岐乳鸽等,在标准中均凝练了其品质特征。通过推动企业和商户承诺应用“香山之品”标准,我们能够提升农食产品的品质,让消费者吃得放心,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
■标准融合助力“强村公司”做强产业。通过标准化,可以规范农食产品的生产、加工、检测、流通等各个环节,提高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让“老手艺”转化为可复制的生产力,例如已制定发布的中山市地方标准《黄圃粉葛生产技术规程》《脆肉鲩鱼肉脆度的测定质构仪法》《拟穴青蟹池塘养殖技术规范》《五桂山红茶生产技术规范》,以及正在推进中的《神湾禾虫护殖技术规范》等一系列特色地方标准项目。这些“中山标准”对于黄圃镇、小榄镇、五桂山街道、神湾镇等地的“强村公司”发展特色产业均是有力的抓手。
释放“中山标准”驱动力,着眼于培育壮大“强村公司”这一核心目标,主要可在下面几个重点方向上持续发力:
一是合力强化“标准化+品牌”培育:结合“香山之品”“中山香农”“香山书房”“香山长者饭堂”“香山新街市”“中山精造”“中山市优质产品”等覆盖全市各镇街的子品牌资源优势,合力构建香山系列区域品牌方阵,规划搭建区域品牌标准体系、质量安全溯源标准和品牌发展标准化路线图,融合塑造“香山品牌”形象。各镇街“强村公司”可立足“一村一品”的优势,打造特色品牌展示馆、产品体验地和连锁销售网点,发挥中山名人故里优势,加大对日韩澳新、东盟和欧盟的推介,让更多中山土特产“走出广东”“走向世界”。
二是“标准化+知识产权”融合赋能:“强村公司”可结合中山地理标志农食产业的发展需求和市场趋势,联合相关单位开展“培育1项地理标志,设计1个品牌符号,搭建1个标准体系,制定N项系列标准”的“1+1+1+N”标准化与知识产权融合赋能政策,并推广“一物一码”溯源系统,让消费者扫码即可验证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标准执行。
三是“标准化+文旅”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农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依托中山的农业资源和特色农产品,“强村公司”应强化对农食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相关标准的提出、制定与实施意识。同时,结合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打造农文旅融合的发展模式,开发“标准化+文旅”体验线路。例如黄圃镇“腊味非遗工坊标准化生产观光基地”,实现三产联动,通过主动制定指南标准引领提升产业附加值。再如三乡镇塘敢村依托“塘敢萝卜”特色农产品,进而打造“品味塘敢·振兴乡村”“萝卜之最争霸赛”“花田喜事”油菜花旅游文化月等一系列农文旅融合活动,下一步可围绕建立“塘敢萝卜干加工厂”的未来规划,考虑打造食品工业旅游景区(点)。
四是加强“标准化+人才”培养与实践:“强村公司”的市场运营和可持续发展需要专业人才和先进技术的支持。“强村公司”可结合“芳草行动”实施标准化人才筑基工程,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培养一批懂标准、懂技术、懂策划的“乡村标准化专员”,促进高价值专利等科技成果向标准化转化,下乡指导企业农户“学标贯标用标护标”,从而实施应用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和加工工艺,让标准意识扎根镇域经济一线,从人才和技术等多维度为“强村公司”赋能,助力其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稳健前行,释放出强大的发展活力与潜力,带动乡村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
(作者系中山市深中标准质量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标准化高工)
编辑 汪佳 二审 朱晖 三审 向才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