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中山,草木蔓发,绿意正浓。
沿着翠亨新区望海路骑行,海风裹挟着泥土的芬芳,新栽种的铁冬青、火焰木与黄槐迎风挺立、错落有致;走进南朗街道冲口村,百年古榕与新建的“四小园”相映成趣,村民在桂花树旁闲坐唠嗑;俯瞰火炬高新区低效工业园,原本灰蒙蒙的厂区被“满天星”的绿意取代,车间窗边新栽的簕杜鹃正吐露新蕊。
这座以制造业闻名的城市,正用千万株“绿”美了城乡,生动写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中山实践。

今年以来,中山贯彻落实省《乡村绿化三年行动计划》,通过抓统筹、强示范、促提升,紧密推进2025年植树计划,积极补植增绿,在提升绿美质量、让群众共享绿美成果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让“绿美中山”从规划图变为百姓身边的实景图,一幅生机勃勃的绿美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截至4月25日,全市共发动党员群众20多万人次,开展乡村绿化主题党日活动1600多次,投入资金1.3亿多元,其中社会资金近7400多万元。
顶层统筹
植绿护绿更有序
中山深知,乡村绿化是一项需要久久为功、持续用力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市委组织部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推动各镇街、各职能部门积极履职,构建起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除了召开全市乡村绿化工作调度会,督促23个镇街抢抓2-5月植树黄金期,对照2025年植树计划挂图作战,中山市乡村绿化专班还每周召开例会,协同自然资源、农业等牵头部门,及时对全市部门和镇街植树情况“把脉问诊”协同推进乡村绿化,做好各领域发动工作,让乡村绿化的责任链条环环相扣。
镇街和村(社区)是开展乡村绿化的主战场。市乡村绿化专班先后动员培训镇村干部、村民小组长、党员骨干1.4万多人,为乡村绿化储备了一支生力军。每次种树前,中山都会提前检查植树点位,对绿化区域不科学、种植技术不规范的及时进行调整完善,确保每一棵树苗都能茁壮成长。

2024年以来种下的“新绿”也得到“回头看”。中山健全督导调研机制,随机抽选植树现场进行调研,先后排查绿化点位3700多个,补种枯树5000多株,处理病虫害、倒伏树木等1.6万多株,让乡村绿化成果得到巩固和提升。
党群合力
“绿美中山”入画来
今年3月14日,石岐街道举行2025年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暨两级林长植树活动,约460名党员干部和群众在石岐街道东明社区岐秀路东侧起湾涌沿岸刚刚平整过的土地上忙碌,挥铲声、泼水声与风吹过树叶发出的沙沙声交织。不一会儿,原本空旷的土地上渐渐布满绿色的生机,300多棵黄槐与落羽杉在微风中摇曳。
除了组织集中种树,古镇镇古镇社区发动辖区广东宏力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在厂区周边升级改造2个“口袋公园”,作为周边群众休闲娱乐新场所,实现厂区周边美丽蝶变的同时又提升居民幸福感、获得感。曹一村则通过“村委出地+企业募捐+村民认养”模式,发动企业、乡贤、群众参与“认捐认种”行动,募集资金约113万元投入乡村绿化,让乡村景色迎来蝶变。
坦洲镇更加关注低效空间的激活。该镇通过“绿化改造+功能重构”,以拆围改造、发动社会力量联合开发等形式,盘活闲置地块、旧厂房、桥下空间等建成“绿廊公园”,让这些地方成为群众休闲漫步的好去处。
这都是中山广泛发动群众参与乡村绿化的缩影。早在2025年春节前,中山就在全域铺开党建引领奋战“百千万工程”百日攻坚行动,让广大党员干部以身作则“打样”,带动广大群众自发投身行动,拆违补绿、见缝插绿,清理自家房前屋后,就地建设“四小园”,形成“党员干部带头干、群众跟着一起干”的生动局面。
在“百千万工程”百日攻坚行动中,中山共发动2.5万名党员干部带头自拆自改,带动4.2万名群众踊跃参与,累计清理闲置宅基地、垃圾黑点等4.5万处,清除杂物杂草等垃圾近9000吨,腾出植绿面积53.2万平方米,见缝插绿植树6万余株。与此同时,通过“中山慈善万人行”、乡村振兴促进会等平台载体,中山累计筹集社会资金5900多万元开展乡村绿化。
一次次热火朝天的植树活动、一场场别开生面的“百日攻坚”,让中山各镇街纷纷结合自身实践探索出了“特色工作法”,完善了“共谋、共建、共治、共评、共享”工作格局,先后推动211个村召开党员和村民代表大会,将群众参与人居环境治理、乡村绿化写入村规民约,形成常态化制度,让乡村绿化“种”在一时,“绿”在千秋。
久久为功
“含绿量”成为发展“含金量”
美好舒适的人居环境,是人们千百年的不懈追求。中山紧扣“百千万工程”重点任务,在扩大植绿面积的同时,不断提升绿美质量和综合效益,让群众共享绿美成果。
乡村变美、变好,群众是最直接的受益者。大涌镇南文社区朴树下经过农房风貌改造提升和乡村绿化后,优美的环境将“95后”退伍军人萧润宏吸引了回来,开了一家名为“南啡”的咖啡馆,生意很是兴旺,不仅带动房屋出租物业增收,也带动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
在被喻为“水果之乡”的坦洲镇,政府给群众发放番石榴、龙眼等良种果树苗近7000株,动员群众在房前屋后种植“致富树”,形成具有乡土特色的“果树文化”,实现“推窗见绿”和增收致富的“双赢”。该镇安阜社区通过盘活番石榴“土特产”资源,推动番石榴规模化种植,并开发番石榴果干、番石榴茶等附加产品,发展番石榴盆景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不仅土地租金上涨30%,还为村民提供了工作岗位,绘就“生态增绿、产业增值、农民增收”的兴村富民幸福图景。
诸如此类的案例,在中山数不胜数。截至目前,中山共排查农房老屋33.3万户,推进老旧小区绿美改造55个,新培育美丽庭院290户、盘活开放空间39.3万平方米,建设生态停车场、“四小园”等2185个,串珠成链打造乡村旅游线路15条。
在一座制造业遍布全域的城市,产业园区是乡村绿化不可忽视的一部分。环境好了,发展活力就有了,曹一村的实践便验证了这一点。曹一村通过投入村集体资金10万元,撬动企业拿出100多万元绿化美化村属物业天宏智慧产业园。如今,景色焕新的产业园不仅有了职工书屋、职工之家,嵌入咖啡馆、智慧餐厅等商业配套,还吸引了51家企业进驻,园区吸引力和竞争力全面提升,招商率达100%,每年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3000万元。
结合低效工业园改造,中山持续发动园区、厂企开展绿化,改善职工工作生活环境,带动厂房物业增值,先后召开政策宣讲会760多场,发动395家企业开展绿化升级改造,发动企业职工5000多人参加义务植树活动。

今年3月,中山开启美丽河湖保护建设新征程,打响中山“百千万工程”的关键之战。在此之前,中山就已全面铺开2025年春季水塘河道清淤美化活动,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岭南水乡风貌,改善水生态环境,增添群众休闲娱乐场所,带动农文旅产业发展。中山共清理河道245公里,清淤54万立方米,推进底泥资源化利用,种植落羽杉、紫花风铃木等苗木6万多株,推动垂钓场等农文旅项目绿化改造43个。
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是“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之年,中山将紧紧围绕“绿美质量提升”,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党建引领,组织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多种树、种好树、管好树,加快建设绿美乡村,将“两山理论”切实转化成推进绿色发展和美丽中山建设的实践智慧,有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山样板。
编辑 谭华健 二审 朱晖 三审 查九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