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运行!升级后的孙中山纪念馆有什么新变化?
发布时间:2025-04-28 来源:中山+

4月28日中午,改造升级后的孙中山纪念馆试运行,将于5月1日重新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截至目前,孙中山纪念馆共有2个展览正在馆内开放,分别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孙中山的亲属与后裔”。

4月28日中午,改造升级后的孙中山纪念馆试运行。 记者 余兆宇 摄

AI技术加持打造
服务转型升级

步入改造后的孙中山纪念馆,仿佛穿越时空隧道。实景重现的兴中会章程现场,“振兴中华”的呐喊仿佛仍在耳畔回响;镶嵌在墙上的冯氏宗祠门面,无声诉说着孙中山先生年少求学的岁月;栩栩如生的少年孙中山铜像,凝视着每一位来访者,传递着坚定的信念。

试运行期间,游客在孙中山纪念馆参观。记者 余兆宇 摄

“经过一年多的升级后,孙中山纪念馆在设计上优化了布局,吸收了很多前沿成果、学术成果,使用了一些AI技术,致力于打造成一个智慧博物馆,让游客能够在这里沉浸式的了解孙中山的生平事迹。”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副馆长黄效介绍,为迎接“五一”假期,馆内新增了许多特色讲解场景,常规讲解服务也在节前完成训练提升考核,确保为游客带来优质体验。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改陈布展项目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改陈布展重点项目。该项目对纪念馆基本陈列等进行了全面改造升级,通过空间整合、展陈更新与技术赋能,翔实展示孙中山先生光辉而伟大的一生。

据悉,孙中山故居纪念馆位于广东省中山市南朗街道翠亨村,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核心景区。孙中山纪念馆内新陈列“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以“伟大的足迹”为核心概念,通过“求索之路”“共和之路”“斗争之路”“合作之路”“继承之路”递进式叙事,分为“立志救国 上下求索”“推翻帝制 创立民国”“捍卫共和 愈挫愈奋”“国共合作 开创新局”“鞠躬尽瘁 伟业永存”等五部分。

“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展览第一部分场景。通讯员 刘小杭 供

改造升级后,孙中山纪念馆基本陈列内容更加丰富翔实,重点更加彰显突出,已入选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2025年度“博物馆里读中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重点推介项目。

“孙中山的亲属与后裔”展览场景。通讯员 刘小杭 供图

在孙中山纪念馆里,出现了颇具科技感的场景。游客站在实景搭建的冯氏宗祠前,游客只需要带着MR眼镜,站在讲解识别点上,经过一分钟左右的数据读取,眼镜里马上浮现出3D立体的视频片段和宣导语音,娓娓道来冯氏宗祠的历史故事。

纪念馆门口还设有智慧导览体验《您好,先生——MR穿越时空之旅》,戴上MR眼镜,随着观展游客进入馆内,即可感受伟人翠亨往事。目前初步设置11个讲解识别点,未来将持续增加更多的识别点。

“新布展技术
更能吸引年轻人”

试运行首日上午,孙中山亲属后人一行6人率先参观新展。孙中山曾侄孙孙必胜感慨:“这是我第三次看展,升级后的信息和史实丰富了很多,展出了很多孙中山亲属后人捐赠的物品和一些以前未曾公开的史料,意义重大。”孙中山曾侄孙女孙雅丽也称赞道:“新展览运用了很多新技术,实物展示和互动环节增多,更能吸引年轻人。”​

孙中山亲属后人参观孙中山纪念馆。 记者 余兆宇 摄

“家里人急着走,我说还是要等一下,今天好不容易遇到新展试运营第一天,能喝上这口‘头啖汤’,我也感到很荣幸。”4月28日一大早,来自深圳的黄秀娟自驾车带着70多岁的父亲来观展。“有别于传统的博物馆,这里有很多新的布展技术,还有很多实景搭建,让人感觉非常震撼。”

28日下午,“趣游・展览知识”观展探索活动中,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宣教员和AI翠亨村民在展厅中为学生们带来一场沉浸式探索之旅。在这次探索旅程中,同学们化身翠亨村小村民,走进展览中了解孙中山早期经历。

中山纪念中学学生张子同参观完展览后兴奋地告诉记者:“今天了解到很多孙中山的生平故事,特别那个AI翠亨村民,让我们通过现代化、智能化的手段,更充分地掌握历史人物的生平,感受到科技和历史结合的力量,非常有意思。”

记者获悉,接下来,孙中山纪念馆将针对不同群体推出“策展人专题导赏”“分众化导览”等服务,开发系列“大思政”课程和研学社教活动;策划“时光逗点——孙中山志向奔赴之旅”“趣游·展览知识”观展探索、“历史寻宝小侦探”等形式多样的研学活动,更多丰富多彩的线上线下活动和“大思政”课程也将陆续推出。


编辑 曾淑花  二审 韦多加   三审 林志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