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青年的乡土情怀:当富硒大米遇上烘焙蛋糕
发布时间:2025-04-29 来源:中山+
 一粒饱满的富硒大米、一块诱人的蛋糕、一间温馨的烘焙店、一位怀揣梦想的返乡创业青年,共同勾勒出一道独特的“百千万工程”风景线。

记者4月27日走访南朗街道崖口村,发现在“向云端”咖啡店旁新增了一间“向云端”烘焙店。据悉,烘焙店主理人正是崖口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谭锦鹍通过电话召唤回来的90后返乡创业青年杨雯杰。她的梦想就是通过赋能农产品,烘焙出一块带有浓浓家乡风味的蛋糕,满足游客“舌尖上的乡愁”。

一块蛋糕融入家乡风味

轻轻推开“向云端”烘焙店的玻璃门,记者的嗅觉里一下子就闻到了黄油的醇香,还有淡淡的稻谷芬芳。 

店内招牌甜点“崖口富硒大米蛋糕”与传统甜品相比别具一格,肉眼可见的饱满米粒点缀其中,入口时能感受到富硒大米特有的弹牙口感,唇齿间留有大米的清香,甜而不腻,口感非常特别。

“崖口富硒大米蛋糕”。通讯员 梁俊邦 摄

“这款招牌甜品选用了我们崖口特产的富硒大米作为主原料,既保留了传统甜品的醇香,又赋予了独特的乡土风味。”杨雯杰不动声色的表述里,蕴藏着浓厚的家乡情感。

富硒大米是崖口村特色农产品,也是“中山香农”品牌名片。近年来,崖口村依托生态优势,大力发展富硒米产业,通过线上线下齐发力,将崖口富硒米品牌推向全国,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 

“将富硒大米融入蛋糕,这是为家乡农产品赋能的最直接方式。”杨雯杰告诉记者,除了富硒大米,崖口村还生产土豆,以及腊味等农产品,这些都是烘焙蛋糕里非常重要元素。杨雯杰通过巧手,让一块蛋糕散发出家乡的味道,也让梦想与现实交汇起来,为崖口这片土地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

“家乡变化太不可思议了,是村书记召唤我回来”

杨雯杰是土生土长的崖口村人,与烘焙结缘已有七年光阴。在高校学的是设计专业,毕业后,曾在上海担任过蛋糕设计师,用巧手为国际大都市的顾客打造过一款又一款甜蜜的滋味。

在上海工作期间,怀着对家乡的眷恋,她曾在崖口村同步开设过一间“杨小姐烘焙店”,用美味点缀过游客的味蕾。为了追求更高的烘焙技艺,在店铺租约到期后,杨雯杰毅然前往深圳深造,潜心学习烘焙店运营管理和甜品研发。

烘焙店主理人是90后返乡创业青年杨雯杰。通讯员 梁俊邦 摄

正当杨雯杰潜心钻研之时,一通来自家乡的电话让她内心泛起了波澜——谭锦鹍邀请她回乡创业。崖口村的产业升级,亟需像她这样兼具专业能力和乡土情怀的年轻创业者加入。

“是时候将这些年在城市积累的经验与技艺带回农村了,也是时候扎根家乡了。”坐在记者的面前,杨雯杰一脸平静。她说,在“百千万工程”的带动下,这些年,“崖口村的变化太不可思议了,几乎每个月都在变化。你能看得出来,每次的变化都是向着好的一面,让人充满希望。”

“过去的崖口村并不富裕,乡亲最大的收益也是种田。”杨雯杰平实的语言里,充满了对崖口村的认可。“集装箱一条街发展起来了,一家又一家‘村咖’开起来了;东堤也慢慢火了起来,现在已启动了人车分流;大家都在努力,将崖口村建设得更好。”

农文旅寻求新突破
推动乡村产业升级

当梦想的种子开始在心里潜滋暗长,那一股创业的力量就势不可挡了——在故乡的稻田边,开一家飘着稻花香的烘焙店,让甜蜜的滋味与稻浪的芬芳交织。

在崖口村委会的撮合下,杨雯杰与同是返乡创业“向云端”咖啡店主理人杨嘉漩一拍即合。她们将“向云端”咖啡店旁闲置的空间,精心改造成为了“向云端”烘焙店。

“向云端”烘焙店。通讯员 梁俊邦 摄

带着浓浓的家乡情,杨雯杰将烘焙技艺与崖口本土特色产品完美融合,打造出独具匠心的“崖口富硒大米蛋糕”。这款招牌甜品的特别之处在于选用了当地特产的富硒大米作为主原料,既保留了传统甜品的醇香,又赋予了独特的乡土风味。

与此同时,杨雯杰在4月还创造了7款面包和4款蛋糕,其中蛋糕包括了富硒大米蛋糕、柠檬蛋糕、开心果芝士蛋糕等。“我会主动区别市面上的产品,不仅从外形上创新,更要在口味上寻求突破,力求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杨雯杰说。

“当前,崖口村的农文旅融合发展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许多业态的发展已经遇到瓶颈,亟需新的突破口。”谭锦鹍坦言,无论是“向云端”咖啡店,还是“向云端”烘焙店,正是崖口村期待的业态升级标杆,其示范效应将带动农文旅产业向更高品质、更具特色的方向发展。

记者在现场看到,“向云端”咖啡店的店名简洁而富有诗意,店铺主打当日现烤的面包和创新甜品,契合崖口村悠闲的田园生活基调,也承载着推动乡村产业升级的使命。

 本土村民“回流”
助力“百千万工程”

随着“五一”假期临近,崖口村的人流量日益增长,有望迎来新一轮旅游热潮。作为“百千万工程”省级典型村,崖口村凭借独特的资源禀赋,依托稻田、海岸与非遗文化打造农文旅融合产业链,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旅游热门地。

在崖口村,“向云端”咖啡店和烘焙店,正引领着乡村农文旅业态全面升级,也赋予了农文旅产业更多元的魅力,彰显了在“百千万工程”的助力下,乡村振兴不仅村容村貌的全面提升,更在于农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

崖口稻田边。记者 王云 摄(资料图)

“在农文旅产业上,我们可以做的文章还很多。毕竟,崖口的风景是无价的。”谭锦鹍透露,崖口村成立强村公司实现综合管理运营,通过市场化、专业化、规范化运营,综合管理全村各类可利用资源,推动“富硒大米”产业化、乡村旅游规模化,以兴村带动富民,实现村民本地创业。

 记者注意到,崖口村出台相关政策,吸引了一批又一批返乡青年在本村创业。与此同时,南朗街道4月25日也召开“百千万工程”本地干部见面会,动员回村干部发挥优势、服务基层,凝聚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合力,助推“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目标。本地干部代表更是作了表态发言,表达了对家乡建设的深切情怀和坚定决心。


编辑 陈雪琴 二审朱晖 三审 林志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