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中山过节非常有氛围!”中山“五一”非遗巡游展演乐翻天
发布时间:2025-05-02 来源:中山+

5月2日,暮色初临,岐江河畔的兴中广场已化作一片欢腾的海洋。随着铿锵的锣鼓声穿透夜空,由石岐街道办事处、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主办,石岐街道宣传和教体文旅办公室承办的2025年中山市“五一”非遗巡游展演在万众期待中拉开帷幕,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与湾区都市的发展活力深度交融,为市民游客献上了一道原汁原味的非遗大餐。

活动现场热闹非凡。记者 易承乐 摄

7项非遗轮番精彩登场

当雄浑的狮吼划破天际,石岐醒狮队震撼登场。只见,石岐醒狮随着鼓点节奏在广场上腾挪跳跃,身形矫健、动作流畅,时而眨眼抖须,时而摆尾摇头,将醒狮的灵动与威猛展现得淋漓尽致,把一个个传统套路演绎得活灵活现。

如果说醒狮是力量与勇气的化身,那么随后登场的彩带龙与高杆飞龙则展现了非遗的灵动之美。彩带龙是一种融入传统舞龙元素的健身运动,以舞姿灵动、神态逼真、套路多样、节奏稳健为主要艺术特征,展现龙舞的生动形象和巧妙转换。现场,数十名舞者手持五彩绸带龙,在富有韵律的配乐中翻飞起舞,手中的彩带时而如彩虹横贯天际,时而似波涛翻涌迭起。

非遗盛宴,让广大市民大饱眼福。记者 易承乐 摄

紧接着,高杆飞龙、西区麒麟舞、申明亭鹤舞等一个个非遗项目接连登场,憨态可掬的形象、绚丽多彩的舞姿、精彩绝伦的变幻,引得现场群众阵阵喝彩。西区长洲醉龙舞的登场,将气氛推向沸点。表演者在激昂旋律中醉步起舞、呐喊震天,他们踩着激昂的鼓点,附和着游人的声声喝彩,来回变换着队形,高举木龙,上下腾飞,左右翻腾。表演中,舞龙者还不时热情地表演“醉龙喷火”,令现场惊呼声一浪高过一浪。

六坊云龙舞同样极具视觉冲击力。六坊云龙舞是流传于中山古镇镇六坊村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活动现场,长达55米的龙身在暮色中蜿蜒游动,舞云龙者手中的龙通体透亮、银光闪闪,不时做出翻滚、盘龙等精彩套路。云龙舞动出巡时,扛若旗幡和提着灯笼的人开路,龙珠引路,八音班相随伴奏,云彩、鲤鱼相随左右,灿若星河。

六坊云龙舞。记者 易承乐 摄

六坊云龙舞国家级传承人邓胜洪表示,当晚,他们共有90余人来到现场参与表演,年龄从最小的14岁跨度到最大的76岁,“我们共有‘双飞蝴蝶’‘跳龙脊’等17个套路,每个套路都不一样,各有各的精彩。”为了向更多观众展示好中山的这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做到演出时动作整齐划一、行云流水,邓胜洪他们从3天前就开始每天训练,“现在这么多人喜欢非遗,这是个非常好的展示机会。”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山历史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有着众多国家级、省级、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希望借助‘五一’节点,通过集中进行非遗表演,为节日营造热闹的气氛,也让更多市民游客了解中山本土特色文化。”石岐街道宣传文化服务中心主任廖晔透露,当晚共有7个非遗项目轮番上台表演。

热闹非遗活动吸引各地游人

记者在现场看到,距离演出开始尚有半小时,兴中广场B座广场已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当演出正式开始时,四面八方的市民游客也涌了过来,里三层外三层般将舞台包围起来。小朋友们坐上父亲肩头观赏,来得较迟些的群众不得不踮起脚尖眺望,更有不少游客举着手机穿梭在人群中寻找最佳拍摄角度。

“中山‘五一’假日活动非常丰富,一下就吸引我们留在中山过节。”从媒体上知道当晚有非遗表演,市民赵小瑾一家从小榄镇专程赶来。他们站在兴中广场大树下的花坛阶上,将表演一览无余。赵小瑾说,当晚的非遗表演非常具有节日氛围,展示了中山深厚的文化底蕴,他们希望女儿通过这样的活动从小接受熏陶,了解本土文化,“孩子第一次一次性见到这么多非遗项目,比课本上的文字生动一万倍!”

紧挨着中山市“五一”非遗巡游展演地点的孙文西路步行街,入夜后人山人海。记者 易承乐 摄

“知道有醉龙舞要来表演,会喷火,我特意带了单反来拍!”住在周边的市民李伟荣来晚了几分钟,没有“抢”到前排观赏位,他将单反举得高高的,录制下舞者喷火的精彩画面,“这一两年来,步行街这一带节假日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精彩活动,吸引来玩的人也越来越多,经济消费不断被带动,形成良性循环,让我觉得留在中山过节也非常有氛围。”

记者和李伟荣聊完,转身便遇到了来自东莞的罗女士一家。罗女士和女儿正吃着三乡茶果,身旁的儿子骑在丈夫肩头,眼睛盯着舞台中央,看得津津有味。“我们今天是专程从东莞驱车来这里看醒狮表演的,太精彩了!”罗女士对每一个非遗表演都赞不绝口,表示要看具有岭南特色的民俗文化还是得到中山来。她还透露,最近天气很是舒爽,非常适宜出游,他们计划再在中山游玩几天,将周边镇街也逛一逛。


编辑 周振捷  二审 朱晖  三审 岳才瑛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