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乡村新经济,创业青年与中山三溪古村实现“双向奔赴”
发布时间:2025-05-04 来源:中山+

今年“五一”假期,位于中山市东区街道的三溪村迎来客流高峰。青砖黛瓦的街巷间,游客络绎不绝:有人驻足绿瓦红墙的国风首饰店“禧饰”挑选开运手串,有人在君陶书屋内捧书品咖享受静谧时光,还有人穿梭于非遗手作工坊体验传统技艺……这座曾以私房菜闻名的“文艺古村”,如今凭借多元业态和年轻气息,成为大湾区文旅新地标,受到湾区游客的青睐。

三溪村的“爆火”早有预兆。深中通道通车后,这里日均客流量增长超30%,周末民宿一度“一房难求”。数据显示,村内现有商户70余家,文创类业态占比近半,侨房出租率超九成。从单一餐饮到“文化+”生态,从“网红打卡”到深度体验,这座“半城半乡”的古村,正以新业态、新模式,书写着青年与乡村“双向赋能”的生动故事。

青年创业者“造梦”:
小店撬动大情怀

走进三溪上街,白砖墙大红门的“禧饰”门店格外醒目。10平方米的空间内,国风银饰、复古金包银首饰陈列整齐,价格亲民。“粤语‘禧饰’谐音‘起色’,希望顾客带着好彩头开启新生活。”主理人梁能晓介绍,店铺瞄准年轻消费群体,将传统金银工艺与现代设计结合,“五一”假期开业首日销售额即破万元。

走进三溪上街,白砖墙大红门的“禧饰”门店格外醒目。记者 文波 摄

这位“跨界”创业者有着丰富的履历:从中国移动职员到房地产经纪人,从自媒体运营到投身国潮赛道,她始终追逐市场风向。“金包银首饰在年轻人群中很火爆,在中山创业既能享受生活,创业成本低,又能借深中通道辐射大湾区,引流湾区城市的客人。”梁能晓坦言,选址三溪村是看中其“文艺基因”与交通优势。

“禧饰”主理人梁能晓。记者 文波 摄

装修期间,三溪村委不仅给出设计建议,还协调店面装修,建议在店外增设咖啡桌椅,与周边茶饮店形成联动。“商户间像朋友一样资源共享,我们既能对接在地的汉服展资源,让产品与场景深度融合,也能借力商户间的活动互相引流。”如今,“禧饰”通过“线下体验+线上引流”模式,在小红书、抖音积累近7万粉丝。梁能晓的小小国潮创业梦想,终能在这里生根发芽。

与“禧饰”相隔不足百米,是由百年侨房改造的君陶书屋,环境静谧雅致。“90后”主理人周於蓝曾是广州金融从业者,2023年返乡创业,期望将心中的“书吧”情怀落地。“中山乡村振兴项目多,而三溪村的中心区位和岭南老屋是最打动我的。”她回忆,经过一年的调研,她最终决定将自己的创业项目落地三溪村,“书屋营造的文化空间,既能填补村内商户的业态空白,还能借力商户之间的互动,抱团取暖。”

由百年侨房改造的君陶书屋,环境静谧雅致。记者 文波 摄

创业初期,三溪社区党支部的帮扶让周於蓝倍感温暖:社区帮助协调两栋古屋租赁、为书吧运营出谋划策、对接公益读书活动资源……如今,这座80平方米的书屋不仅有了自己的藏书和宽敞的阅读空间,也通过承接文化沙龙等活动,培养起了自己稳定的客群。周於蓝还通过“以书换咖啡”的创意漂流活动,认识了越来越多的读者,并与周边商户比如画室、非遗手工作坊等联合起来策划联展。

“这里有许多的女性创业者,我们是错位发展关系,又因为女性对商业形态的感知更敏感更细腻,我们能互相托举,共同打造出一个又一个富有创意和温度的文化空间。”周於蓝感慨地说。在三溪村,她和许多年轻的创业者一样,感受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归属感和成就感。这里不仅是个人创业梦想的实现之地,更是自身与乡村共同成长、相互成就的见证。

君陶书屋“90后”主理人周於蓝。记者 文波 摄

三溪村的“文艺赋能”与“蜕变新生”,不仅让这座古老村落焕发了新的活力,更为青年创业者提供了一个实现梦想的平台。在这里,他们不仅可以施展才华,还能与乡村共同成长,共同书写着属于三溪村的新篇章。

2023年,在深圳中山两地经营广告品牌公司的高子平,决定利用所学专业知识与积累的品牌资源,返乡二次创业,成立中山市禧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主攻乡村设计、乡村运营方向。瞄准自带流量的三溪村后,他带着一腔热血回到三溪,成为将这座古村落打造成年轻化、具有网红效应“新村”的生力军。高子平为三溪创作出了文创形象IP“三少”,并创作出相关的衍生文创产品,比如“三少”十二生肖、二十四节气、“三少”游深中系列等。

“村里的业态丰富多元,游客来了不仅有得吃、有得玩、有得看,还有地方住。”高志龙表示,这里“更年轻、更时尚”。而对于梁能晓、周於蓝、高子平这样的年轻创业者来说,三溪村的魅力在于“让情怀可持续”:“这里既有市场基因,又有文化温度,青年创业不必在生存与理想间妥协。”

多业态、新活力:
从“拆旧争议”到“文艺IP”

三溪村分为上中下三条街,以三街为轴,有多条小巷穿插其中,明清至民国时期的青砖黛瓦、雕花窗墙与玻璃树屋、彩色门楼俯拾皆是。有不少画家将这里作为自己的创作地。这里的地理位置和人文资源,更为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015年,三溪古屋文化商圈党支部成立,高志龙任党支部书记。这位2013年以物业投资的方式进驻三溪的新任党支部书记,对三溪村的业态发展有着自己的见解和规划,“单一业态难持久,文化厚度才是核心竞争力。”他深知,要真正激活三溪村的活力,需要的是多元业态的引入和青年创业者的活力注入。

于是,他带领党支部成员,积极协调各方资源,引导青年创业者将目光投向三溪村,共同探索乡村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并利用自身资源优势,主导或参与引入了文化艺术、新媒体、非遗、研学等多个文化项目。例如粤剧、植物染、珐琅彩、香云纱等,因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而广受市场青睐。“我们不单是把他们招揽进来,还会对其进行资源支持和品牌培育。”高志龙说,根据项目市场前景的不同,分别会在场地租金、资源嫁接、品牌打造等方面给予扶助。有些品牌或者店铺在三溪村发展成熟了,可以去其他地方开设分店。

如今的三溪村,正经历从“消费目的地”到“文化体验场”的跃迁。这是“一场文艺IP的智造实验”,三溪古村成了“会呼吸、会跳跃、会长大”的文化IP。

深中通道的车流穿梭不息,“五一”假期热闹的人潮也印证着这座“网红”古村的吸引力。当古老侨房邂逅青春创意,当乡村振兴拥抱湾区机遇,这场“双向奔赴”的答案愈发清晰,有了新青年、新业态,古村落也迸发出了新活力。


编辑 汪佳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陈慧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