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非遗火壶在夜空绽放千年技艺,当《步步高》旋律响彻红博城仿古建筑群,当深中双城主持人在光影中同台唱和——这个“五一”,传统文化创造性地与现代融合,构建起一个个“可感知、可参与、可消费”的中山文旅生态,200多项文旅活动让“人间烟火气 湾区好生活”真实落地。深中通道开通后的首个“五一”假期,中山正以文化为纽带,演绎着湾区融合发展的新叙事。
传统文化破圈生长
从岐江河上的龙舟竞渡到非遗巡游的街头狂欢,从民间艺术巡游的演变升级到金色大地音乐会的艺术共振,中山依托本土文化资源禀赋,不断创新形式,激活城市活力,吸引数以十万计的游客涌入。
“五一”假期首日上午,“岐水清流·乐活中山”——2025年小榄镇“榄菊杯”五人龙舟邀请赛激情开赛,吸引38支队伍展开约22公里的往返竞逐。选手们五人一队,挥桨奋进、默契配合,龙舟如离弦之箭,破浪前行,水花飞溅中尽显力量与速度。沿途观众的呐喊助威声此起彼伏,与飞溅的浪花、飞驰的龙舟共同勾勒出一幅“盼水、亲水、乐水”的生动图景。

当日下午,岐江河上也鼓声雷动。随着一声浑厚的鼓点划破天际,一艘艘龙舟如离弦之箭冲出起点,江面上瞬间腾起层层浪花,2025年中山市龙舟联赛(第一站)开锣。12支队伍、196名选手挥桨破浪,上演水上版“狂飙”大戏,两岸挤满了观赛的市内外游客,68岁的陈伯感慨:“这就是传统文化的魅力。”

水上精彩,岸上同样热闹。同日,2025年中山市“五一”非遗巡游展演启动,石岐醒狮、六坊云龙舞、西区长洲醉龙舞等7项非遗代表性项目连续两日引爆孙文西历史文化街区,为带动周边消费再“烧一把火”。长达55米的六坊云龙在暮色中银光流转,醉龙舞者喷火腾挪,引得观众惊呼连连。市民赵小瑾专程带孩子赶来:“非遗不再是课本里的文字,而是看得见的生命力。”
2日下午,岐江河畔鼓乐震天,第十五届中山西区醉龙啤酒音乐嘉年华——“岐江西”狮王争霸邀请赛在西区街道利高广场火热开赛。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8支醒狮队伍在12米长、2.5米高的高桩上争夺“狮王”称号。非遗与现代嘉年华相结合的方式,为市民和游客带来“有传承、有活力”的文旅体验。

沙溪镇“四月八”民间艺术巡游升级为6天非遗旅游文化周。起源于明末清初的驱疫仪式,如今演变为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村BA篮球赛、民间艺术大巡游等活动的嘉年华。民间艺术大巡游作为系列活动“压轴大戏”登场,吸引传统龙狮凤鹤、村BA“冠军牛”、电音三太子等近60个方阵参与,让百年传统以新潮形式“破圈”。

城市活力与人气在一场场金色大地音乐会中得到印证,传统文化也在这个新潮品牌上大放异彩。5月2日、3日晚,以“魅力隆都 红博之夜”为主题的2025年中山市“五一”金色大地音乐会在大涌镇红博城唱响。这场音乐会以国内首个集岭南、江南、徽派、皇家建筑风格于一体的地标性大型仿古建筑群为背景,汇集粤乐宗师吕文成经典名曲《步步高》《平湖秋月》以及不少带有岭南文化印记的非遗民俗节目,呈现一场融合民乐、舞蹈、戏曲、流行乐的视听盛宴,带来绝无仅有的“中式审美”演出,让群众在“家门口”感受艺术狂欢与城市人文内涵。

音乐会场之外,非遗民俗文化节、穿越时空·银元畅游、非遗狂欢·英歌童趣节等,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打造集“吃喝玩乐购”多种体验于一体的消费模式,让广大市民游客尽情领略中山非遗、品味本土特色美食,搅动“人间烟火气”。
除此之外,金色大地音乐会还开到了五桂山街道、三乡镇等地。五桂山街道的金色大地音乐会融合歌舞诗乐等多元形式,以纯净之声传递乡土情怀,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无限生命力;三乡镇金色大地音乐会除了具备独特的非遗特色,节目形式也灵活多样,带着浓浓的“混搭村味”,连连惊喜让游客欢呼不已。
一场场文旅活动印证,传统文化并非静态遗产,而是动态资源,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不仅点燃、带旺了城市人气,更实现了文旅经济与传统文化双向赋能。
沉浸式体验新构文旅逻辑
“五一”假期,中山影视城以“潮涌湾区 中山城有约”为主题,推出为期5天的多元文化嘉年华活动。从革命历史到国潮新声,从非遗技艺到沉浸式剧场,超50场演出与互动体验项目在此交织,吸引全国游客解锁“穿越时空”的文旅新体验。古风爱好者、亲子家庭与银发旅行团共聚一堂,感受湾区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

在中山城罗马剧场连演3天的话剧《中山先生》,以少年孙中山的成长为主线,融入岭南功夫、咸水歌舞与婚庆民俗,重现革命思想的萌芽瞬间。演员通过细腻的表演,将家国情怀与艺术张力推向高潮,现场观众掌声不断。广东艺术职业学院师生以动态历史画卷为背景,用国潮旋律演绎香山文化千年脉络。5月3日的两场演出中,观众在光影与音符的交织中,感受“视听双震撼”的文化回响。5月4日,一场致敬中国电影120周年特别活动中,香港导演李力持揭秘经典港剧幕后故事,并现场指导短视频创作;歌手雷安娜与观众分享20世纪80年代港乐黄金岁月,唤起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5月4日晚,“深中融合 粤唱越强”双城联动享乐夜活动在中山影视城激情开唱,深圳与中山的电台名嘴首度同台主持,“素人歌手”与高校学子碰撞声乐艺术火花,深中文旅知识问答、趣味互动游戏、超燃灯光秀以及福利大放送,开启了一场以文化为纽带的文旅视听盛宴,凸显湾区融合新活力。
每入夜,中山影视城便化身光影舞台,非遗技艺与现代科技共同勾勒出“火树银花不夜天”的奇幻场景。每晚上演的非遗打铁花表演,带游客亲眼见证匠人们用汗水与智慧锻造出的绚烂花火;紧随其后的非遗火壶表演,则以喷火绝技点燃夜空,展现传统技艺的震撼力;中心广场的篝火晚会聚集数百名游客,手牵手共舞,在欢声笑语中传递着友谊与温暖。在复古的广州街,“粤夜乐精彩”为游客搭建起露天舞台,吸引粤语金曲爱好者即兴献唱。

“五一”期间,中山影视城还充分展现了其作为影视拍摄基地的独特魅力,推出了多个沉浸式剧场体验项目。在长安镇上,游客们漫步在古色古香街道,街头巷尾,身着古装的NPC演员们穿梭其间,或演绎着古代的生活场景,或邀请游客参与互动游戏,让人仿佛置身于千年前的繁华市井之中。在战争影视剧的实景片场,游客们不仅能目睹热血澎湃的战争场面,还能亲身参与推进剧情,感受革命先辈们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此外,中山影视城还特别设置了多个拍照打卡点,如古风建筑、精致布景等,吸引了众多游客驻足留念,记录下这份难得的古风雅韵。
全域旅游多点开花
“我们从三乡来,看到朋友圈里有人发神湾镇这片格桑花海,就带孩子过来玩。”市民陈先生表示,“真是特别漂亮,不虚此行。”
“五一”期间,中山文旅消费市场热度攀升,各种音乐节、赛事游、乡村游等多元业态争奇斗艳。文旅深度融合催生了一系列新业态、新模式、新供给,有效激发消费市场的澎湃活力。
在南区街道,詹园内游人如织,热闹非凡。游客们漫步于碧波荡漾的北台涌畔,沉浸于以“岐水清流·乐活中山”为主题的系列亲水活动,感受并畅享着绿美南区的生态之美。别具特色的水上项目吸引了大批游客慕名而来。活动现场水花四溅,笑语喧天,体验者在专业水上运动教练的指导下学习桨板、皮划艇等项目。家长与孩子组队竞技,展现别样活力。看到桨影翻飞,游客黄小姐不禁感叹:“南区的水越来越清了!”
黄圃镇的大岑童趣乐园也在“五一”惊喜开业,数十种无动力设施提供玩乐新体验。乐园精心打造了一系列特色游乐设施,从趣味十足的滑梯组合,到充满挑战的攀爬网,再到悠闲惬意的秋千区,每一处都能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索欲。在海蚀遗址公园内,不但可以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还能体验农家乐、垂钓、越野车等。五天假期内,黄圃海蚀遗址公园始终人头攒动,欢声笑语不断,主打项目秘制煨鸡供不应求,香气弥漫整个园区,吸引大批游客排队尝鲜。
这个假期,神湾镇花海公园格桑花迎来盛开期,层层叠叠的格桑花随风轻舞,形成一道迷人的春日景观,很多市民拖家带口过来游玩,一边欣赏花海,一边品尝着神湾特产神湾菠萝。据介绍,自4月19日预开放以来,神湾花海公园累计入场游览人员已超80000人次。

同样,作为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的重要通道,深中通道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为旅游业带来了发展机遇。“五一”假期,南朗街道崖口村凭借独特的自然风光和美食文化,吸引了大量来自深圳、东莞等地的游客,成为跨城旅游的热门目的地,崖口村的东堤海岸更是成为游客们的网红打卡点。
从岐江浪尖的龙舟竞速到影视城的时空穿越,从非遗巡游的街头狂欢到金色大地的国潮交响,这个“五一”,中山以“文化强基因”的创造性转化交出了一份亮眼答卷,以“传统文化现代表达、文旅资源全域整合、湾区要素深度融合”的三重变奏,书写着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专题策划:徐钧钻
文稿统筹:闫莹莹
图片:见习记者 张景天 记者 易承乐 黄艺杰 余兆宇 夏升权
编辑 方嘉雯 二审 曾淑花 三审 林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