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区街道隆昌社区:“数字积分”绘就基层治理新图景丨数字赋能 “百千万工程”
发布时间:2025-05-16 来源:中山+

五月的西区街道隆昌社区,风光如画,景色宜人。十六顷涌的河水在微风中泛起细碎银光,两岸精心规划的“四小园”倒映其间,金黄色的雏菊从竹篱笆间探出头来,就连空气中都弥漫着草木的清香。

这幅宁静的乡村画卷背后,是一场由“数字积分”驱动的基层治理革新——隆昌社区将人居环境、文明实践、爱心帮扶等治理事项量化为可累积、可兑换的积分,通过“数字乡村平台”构建起“服务换积分、积分换实惠”的闭环体系,不仅激发了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更让科技赋能的治理成果转化为群众触手可及的幸福感。

周金月正在修建自家院子种植的鲜花。见习记者 张景天 摄

数字平台织就治理“智慧网”

在隆昌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数字乡村”智慧平台上,实时跳动着数据更新。“这是我们历经两年迭代升级的2.0版本。”社区党委书记杜锡辉轻点屏幕,一幅三维立体地图缓缓展开——作为西区街道的“北大门”,隆昌社区占地3.4平方公里,下辖悦生下、悦生上、兆丰、崇章、十六顷、秀丰、贴边7个自然村小组,户籍人口约2600人,常住人口达7500人,现有党员121名。

隆昌社区党委书记 杜锡辉正在介绍“数字乡村”智慧平台。见习记者 张景天 摄

面对基层治理中“人少事多”的失衡困局,2022年,隆昌社区创新启动“天翼数字乡村1.0”建设,以“积分银行”为核心,并结合实际动态调整治理板块。到了2024年,“积分银行”已升级为涵盖智慧党建、平安建设、美丽庭院、人居环境、乡村建设5大类15项细则的2.0版本,不仅打通了“清单制”积分通道,还把人居环境整治和股份分红挂钩,形成“数字工具支撑+制度约束保障+激励机制驱动”的治理闭环。

在平台操作界面上,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副主任苏锶慧现场演示了积分全流程:居民通过微信小程序“随手拍”上报环境问题获5分,参与卫生整治再添10分,积分实时计入个人账户;每周由专人审核,每月公示排名,每季度可凭积分兑换物资。“您看这条记录,梁阿姨上周反馈社区环境问题,上报后系统自动生成积分,整个过程公开透明。”她点开居民梁阿姨的积分明细,时间、事项、分值一目了然。

“数字乡村”智慧平台。见习记者 张景天 摄

“此举既响应了‘百千万工程’对数字化治理的要求,也希望能通过‘小积分’撬动‘大共治’,让科技真正赋能基层治理。”杜锡辉表示,在积分项目设置上,社区并非“一刀切”下指标,而是通过座谈交流、入户走访等方式,广泛征集党员群众需求和意见建议,最终形成“难易分级、梯度赋分”机制——从清理房前屋后杂物的基础分,到认领公共区域管护的奖励分,再到提出创新治理建议的附加分,构建起“人人可参与、事事有积分”的弹性体系。

积分激励激活共治“一江春水”

在社区居民周金月家中,错落有致的木质花架上摆满了各式花卉,阳光一照,斑驳的光影在花瓣上跳跃,为小院平添几分生机。前不久,正是通过打造这个美丽庭院,周金月拿到了100积分。“加上之前参与四小园建设、配合农房改造的积分,正好可以兑换米、油,还有一些生活用品。”周金月表示,现在邻居们经常来她的庭院参观,大家还会暗自较劲比谁家的庭院更漂亮。

周金月家中花团锦簇的院子。见习记者 张景天 摄

居民梁杏凤也分享了她的经历。她经常参加社区里的志愿服务活动,不仅赢得了积分奖励,更让她体会到了邻里间交口称赞带来的荣誉感。“现在,我们都更加主动地维护环境卫生,你看这院子,不仅自己住着舒心,还能给社区争光。”她指着门前干净的水泥路面说道。

梁杏凤正在院子打扫清洁。见习记者 张景天 摄

据杜锡辉介绍,在“数字积分”的推动下,隆昌社区已有超2300人次积极参与到社区环境的整治中。同时,社区与居民之间的关系也越发紧密,通过一系列如人居环境评比、美丽庭院授牌等活动,共同构建了一个充满活力、环境优美、居民满意的共建共治共享新社区。


编辑 陈雪琴 二审 韦多加  三审岳才瑛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