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从军!中山青年接力续写家国情
发布时间:2025-09-18 来源:中山+

9月18日,中山市国防训练基地内气氛热烈,最后一批新兵启程奔赴祖国各地军营。记者从中山市征兵办获悉,今年下半年,我市神湾镇、古镇镇、小榄镇、五桂山街道、石岐街道等多个镇街涌现出多名出身“军人世家”的优秀青年。他们接过父辈的“接力棒”,踏上军旅新征程,用青春续写保家卫国的荣光。

917日,中山市国防训练基地内,军歌嘹亮。一批怀抱理想、素质过硬的新兵分批背上行囊奔赴祖国各地军营。记者 文波 摄

“我父亲是一名退伍军人,经常和我分享军旅故事。”“我的外公、叔叔都是退伍军人,从他们身上,我深刻意识到国家稳定来之不易。”“我舅舅参军退役了,我叔叔也是一名军人。”…………在众多新兵中,李宇恒、李卓斌、张睿毅、苏睿、黄智澎5名青年经过层层严格选拔,成为家中第三代当兵人。

在神湾镇青年李卓斌的家中,老照片和褪色的军装承载着这个家庭跨越数十年的报国情怀。他的祖父李少钦1970年入伍,他的父亲李石华1996年入伍。从小耳濡目染,听着军营故事长大的李卓斌,内心早已埋下从军报国的种子。

“小时候,爷爷经常跟我讲他们在部队遇到困难的时候,战友们是如何同心协力的攻克难关的,父亲则告诉我,军人意味着责任和担当。他们是我心中真正的英雄。”谈及为何选择参军,李卓斌眼神坚定,“能像他们一样穿上军装,是我从小的梦想。如今梦想成真,我感到无比自豪,也深知肩上的责任重大。”

据了解,李卓斌在校期间就表现优异,身体素质和思想品德方面良好,为了能顺利入伍。闲时也积极锻炼身体。此次报名应征,他毅然选择了艰苦偏远地区,希望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锻炼自己,用实际行动践行家族的誓言与承诺。

来自古镇镇的李宇恒,经过层层严格选拔,成为家中第三代当兵人。记者 文波 摄

来自古镇镇的李宇恒,毕业于中山市工贸技工学校。他的爷爷1951年出生,18岁便参军入伍,在部队当了5年炮兵;爸爸也在部队服役了三年。从小到大,他听着长辈们讲述保家卫国的英勇事迹,在他们的带领下观看军事题材影片,对军人有着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参军梦也在心中悄然扎根。“我爸经常说起他的参军史,他身材比较矮小,跑操时落在后面,就偷偷在脚踝上绑沙袋练习,军事技能考核时取得好成绩,还被选为班长。这激励着我要笨鸟先飞。”李宇恒说道。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石岐街道青年张睿毅在成长过程中,感受着军人作风的熏陶。“爸爸叠的‘豆腐块’、笔挺的军姿,还有那股不服输的劲儿,让我觉得军人特别了不起。”张睿毅的爸爸张峻伟曾在广西边防武警服役,祖父张桂斌曾在湖南当兵。为顺利通过征兵体检,今年4月开始,张睿毅便将跑步等体育锻炼纳入计划,持之以恒地为应征入伍做准备。随着9月份张睿毅光荣入伍,这个家庭已经有三代人接力从军。

苏睿是贵州省赫章县人,是电子科大中山学院的应届毕业生。他的从军梦源于家庭的红色传承——他的爷爷和爸爸都曾是军人。他从小聆听父辈的军旅故事,“穿军装、保家国”的种子早早在心中萌芽。大学时参与红十字服务的经历,更让他体会到服务他人、守护生命的意义。“今天穿上这身军装,我才真切感受到了肩上的责任重量。未来在军营里,我会在磨砺中成长为像爷爷一样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优秀战士。”苏睿眼神坚定地说。

家国情怀,薪火相传。来自小榄镇的黄智澎是河阳南洋理工学院的一名在校生,这是他第四次报名应征。今年3月份,他曾到中山市国防训练基地参加役前教育,但最终名额限制未能如愿。这次如愿被录取,他感到特别开心。黄智澎说,将传承家族“好男儿、守国防、去当兵”的优良传统,在部队刻苦训练、努力拼搏,争取为国防事业贡献力量。

“这5名新兵是当下中山热血青年踊跃参军报国的缩影。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国家的忠诚与热爱,激励着更多青年投身军营,为实现国家安全和繁荣贡献自己的力量。”中山市征兵办副主任、中山军分区动员处上校处长樊济亚表示,三代人参军,这不仅是对个人理想和信仰的追求,更是对国家和军队深厚情感的体现,这种家庭传承为全社会树立了良好的榜样和示范。中山将坚持开展国防教育,营造“一人当兵,全家光荣”的浓厚氛围,持续为部队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


编辑  何淼  二审  朱晖  三审  林志强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