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十三桡龙舟赛重出江湖
沉睡40多年的“水上马拉松”准备申遗
发布时间:2024-06-11 来源:中山日报


   十三桡龙舟赛比赛现场。


   获得冠军的龙舟队展示名次。

6月8日上午,古镇镇举办了一场被誉为“水上马拉松”的十三桡龙舟大赛。当天上午9时,龙舟赛正式开始。参赛龙舟在古镇中心河段冈南洼口水闸放龙后进入主赛道,龙门地点设在古镇中心河段十水线桥头,赛道全程22公里(约2.5圈),用时约1至2小时,堪称“水上马拉松”。

这场因诸多原因已经停办了40多年的赛事重启,不仅吸引了镇内外上万市民游客观看,还引起业界关注。一场阔别40多年的龙舟赛,缘何重启?过程都经历了哪些考验?重启有何深远考量?

现场

古镇村民的“龙舟情结”

8日9时30分,当第一支十三桡龙舟载着膀大腰圆、奋力竞渡的健儿们进入观众眼帘时,现场尖叫声、加油声、雨滴声此起彼伏,欢声雷动。

懂得蹭流量的汽车销售老板,上一秒还在激情澎湃介绍赛况,下一秒,镜头已经拉进了车内。炖汤店的老板娘乐开了花,现场直播时,不停插播广告,让自己的炖汤声名远扬。

天空虽然下着小雨,但大批民众打着雨伞,穿上雨衣,早早就赶到古镇镇中心河段,抢占最有利位置,一饱“十三桡龙舟赛”的眼福。

“龙舟靓、动作齐、竞速快,比想象中的更精彩!”对于这场久违的龙舟赛,南区街道居民袁启明如此评价。带孩子驱车几十公里专程回家乡看这场比赛,袁启明说是受到了父亲的影响。“早年,提起龙舟赛,父亲就说古镇十三桡好看。可惜的是,直到父亲去世之前,赛事都没能再度上演。”说这话时,袁启明有些遗憾。

早8点,古镇六坊村村民蔡根权开车带父母、妻子赶到了十三桡龙舟赛主赛场。“父亲今年刚好80岁,早就盼望着十三桡龙舟赛重启,当年他曾是六坊村扒龙舟的一把好手,在西江举办的扒龙舟大赛中,曾获得大奖。”

蔡根权说,那个时候,村里人靠种地为生,扒龙舟运输农副产品是日常。参加扒龙舟比赛既可以在娱乐中锻炼身体,还能增加村民彼此之间的友谊和激发团结合作精神,所以只要有力气,大家都会报名参加。

坚守

曹步龙舟队深耕龙舟赛

时针拨回到两个月前,市民经过古镇镇中心河岸时,时不时会听到河道里传来“嘿呵!嘿呵!”有节奏地划龙舟的声音。为把十三桡龙舟赛的精气神带给今天的观众,古镇各村(居)报名参赛的部分队伍已经在这里训练了。

古镇镇中心河边建有一个“中国灯都龙舟训练基地”,运动员们可在基地进行体能训练,即便是练习龙舟竞速,只需做好防护措施,下至河道即可进行。

中山古镇十三桡龙舟赛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00多年前。当时,这一赛事在古镇曹步片区特别盛行,每年端午节期间都会举办。十三桡龙舟赛虽停办了40多年,其间曹步村没有放弃其他传统龙舟赛。经常化的专业训练,带给古镇镇赫赫的战绩。

1983年至1998年期间,曹步龙舟队在岐江河举办的传统龙舟赛中勇夺五连冠,在香港屯门区龙舟赛获得三连冠。2013年,曹步龙舟队在福州站征战中华龙舟大赛,一举斩获传统龙舟赛全国冠军。随后的2017年,该队勇夺广东省第二届传统龙舟争霸赛冠军。在2019年“穗莞杯”国际龙舟嘉年华五项赛事中,获得两项第一。2021年东莞“起龙杯”枝昌联赛中,包揽了冠亚军。

廖盛强是曹步龙舟协会会长,40多年的龙舟运动生涯,对龙舟文化产生了深厚的感情。“龙舟文化需要不断进行新陈代谢,以新承旧。目前,协会也有很多二三十岁的队员,我的责任就是把技巧和经验教给这些年轻人。”

重启

十三桡龙舟赛恰逢其时

2023年7月,古镇镇党委委员梁泳彬带队到辖区六坊村调研非遗传承等工作。六坊村云龙舞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传承显得十分重要。

与一些当地老人家座谈时,有人无意间提到已停办多年的古镇十三桡龙舟赛。梁泳彬当即刨根问底,在老人的激情讲述中,沉睡40年的古镇十三桡龙舟赛盛况慢慢浮出水面。

值得庆幸的是,十三桡龙舟赛虽然多年未办,但历经岁月洗礼和风雨侵蚀的十三桡龙舟却保存基本完好。

“走,这就去看!”果然,在曹二村和古一村的老食堂里,调研组见到了当年追风破浪,立下赫赫战功的两条十三桡龙舟。大概是闲置太久的原因,龙舟稍有破败褪色,难以直接使用,不过,龙头龙尾的造型和雕花依稀可见。

深入调研发现,历经时间的洗礼,十三桡龙舟赛这一传统文体活动曾因种种原因而中断,但它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集体记忆从未被遗忘。提起十三桡龙舟赛,许多村子的老人都会滔滔不绝地讲上一段。

调研组将这一“意外”收获和许多村民希望重启十三桡龙舟赛的期盼,报告给了镇党委。

镇党委专题研究,决定国庆期间,原计划举行的五人龙舟赛照例进行,赛后立即借机重启十三桡龙舟赛。

“古镇镇重启十三桡龙舟赛并非一时兴起,而是恰逢其时。经过几年的水污染治理、人居环境整治及美丽乡村建设,古镇镇的环境变美了,河涌变清、变宽了,具备了举办大型水上赛事的条件。实际上,重启十三桡龙舟赛事,既是回应广大群众对于传承端午习俗的期盼,也是展现古镇人民团结协作、勇往直前精神的重要载体。”古镇镇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感动

“龙舟之乡”厂家上门服务

2023年国庆大假过后,十三桡龙舟赛准备工作随即启动。为确保大赛准备有序,且如期高品质举行,古镇镇成立了重启十三桡龙舟赛组委会。古镇镇拥有13个村(居),根据镇党委的意见,重拾十三桡龙舟大赛,每个村(居)至少组织一支队伍参赛。

古镇镇十三桡龙舟赛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00多年前,当时,这一赛事在古镇曹步片区盛行,每年端午节期间都会举办,颇受民众欢迎。然而,重启这一赛事,遇到的第一个必须攻克的难题就是制作13条统一尺寸的十三桡龙舟。

参照曹二村和古一村留存的十三桡龙舟,组委会定出一个标准:龙舟的长为17米,宽0.7米,桨面宽0.5米,制作材料统一为杉木。

联系厂家制作时,组委会这才发现,有能力制造这种龙舟的厂家本身有限,而且人家不愁订单,关键是一次制造13条,难以如期交付。

组委会决定化整为零,逐个厂家登门做工作。东莞市中堂镇是中国龙舟制造之乡,一家龙舟制造厂老板得知古镇镇要重启“沉睡”40年的龙舟,颇为感动。随后,企业老板特意派技术人员实地考察,加班加点为古镇定制了几条用于比赛,且具有古镇特色的十三桡龙舟。

传承

长大后的“明仔”成了舵手

蔡健明是古镇镇冈南村村民,出生于1989年,父辈眼中的“明仔”。“小时候,镇上只要举办龙舟赛,爷爷就会带着我一起去看。那时,龙舟赛的时长大约4-5个小时,上午比到下午,我们经常是中途回家吃饭,吃过饭又出来看,感觉非常好。”明仔说,小时候自己就对看龙舟赛“上瘾”,心想,长大后,一定要报名划龙舟,当龙舟队运动员。

2011年,明仔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从不懂拿船桨、坐仓位到成为龙舟掌舵人,老一辈运动员传授给明仔所有划龙舟的技艺。如今,明仔已成为冈南龙舟队里年龄最小,但“工龄”最长的运动员。

去年10月,得知古镇镇要重启已经停办多年的十三桡龙舟赛后,明仔显得非常兴奋。但是,了解冈南村十三桡的辉煌历程后,压力立刻扑面而来。

村里有老人讲,以前的冈南龙舟队可是镇上数一数二的,1979年举行的十三桡龙舟大赛中,参赛的三支队伍,分别拿到了第一第三和第四的好成绩,40多年重启比赛,冈南村还能续写辉煌吗?

出于对龙舟运动的热爱和前辈们的敬重,明仔和村里精心选拔的10多名队友决心放手一搏。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只要一有空,大家就聚在一起,锤炼团队意识,强化体能训练。比赛前两个月,他们甚至放弃所有休假,每天集中训练,风雨无阻。

按照冈南村党委的要求,通过努力,在参赛的13支队伍中,冈南村龙舟队最低要拿下前三。

努力付出,就会有意想不到的回报,13支龙舟队似蛟龙出水,劈波斩浪,穿梭于河面。伴随鼓声点点,龙舟划手们提桨破浪,你追我赶,朝着终点目标一路“狂飙”。经过一番激烈的水上角逐,最终,冈南村龙舟队勇夺冠军,曹二村和古一村分别获得本次十三绕龙舟赛的亚军和季军。

后续

冈南村将建龙舟赛训练基地

新组建的冈南村龙舟队斩获古镇镇十三桡龙舟赛冠军后,村里男女老少全都沉浸在荣光和喜悦之中,尤其是村里的老人们,一扫半年多来担心获得倒数名次的忧愁,对年轻的后生们赞不绝口。

按照村里的传统,冈南村要给每家每户派发龙舟饭,庆祝龙舟赛冠军荣誉。“起初,村里担心没有太多的住户排队领取,结果除住在镇外的村民外,其余几乎都来了。原计划能派出300多份,结果派出了800多份。”冈南村党委书记陈宏业给记者说。

村民们脸上洋溢着笑容,有序排队领取龙舟饭的场景让陈宏业内心倍感欣慰。

冈南村不仅是老牌全国文明村、全国首批绿色村庄、全国敬老模范村居、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还是中山市乡村振兴创新典型村。

接到镇里重启十三桡龙舟赛的通知后,陈宏业和明仔一样倍感肩头的压力沉重。“训练用的龙舟是从江门市外海街道借的,参赛队伍是临时组建的,就连训练费也是通过企业赞助的,在村里许多老人们都看好的情况下,如果最终比赛成绩不理想,甚至倒数,该怎么交代?”陈宏业说,村党委还担心一件事,向厂家定制的十三桡龙舟能否按时收货,如果不能,拿什么比赛?

所幸的是,厂家没有食言,紧要关口送到了古镇冈南村。

收获冠军,得到村民的认可之后,冈南村党委有了一个更大的想法,将把龙舟文化建设纳入党建引领范畴,同“百千万工程”一道规划和部署,初步设想是在村里建设一个龙舟训练基地,通过现有的冠军队伍,带动更多的青年村民参与龙舟赛运动,用实际行动践行镇党委提出的“争先、争优、争一流”的古镇精神,将古镇龙舟文化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计划

通过申遗保护文化根脉

停办了40多年的古镇十三桡龙舟赛,重启并获得成功过后,镇党委决定立即启动十三桡龙舟赛的申遗工作,让这一历史悠久并深受群众喜爱的传统赛事走得更深、更远。

事实上,自古镇镇去年重启十三桡龙舟赛后,社区居民强烈的文化自豪感和参与热情已经被唤起,各村(居)年轻人积极报名参赛的场景,展现出了群众对这一传统竞技文化的深厚情感。

得知传统赛事重启后,古镇镇古二村一位村民自掏腰包,请知名石刻匠人按1:1比例,雕刻了两条正在竞渡中的大理石十三桡龙舟和一个龙门。龙舟上划桨的健儿个个面容坚毅,肌肉线条流畅有力,整个形态栩栩如生;龙门充满中国元素,古朴典雅,张力十足。如今,这一景观已经被安置在灯都生态湿地公园中心观景台前面湖泊上,将灯都的龙舟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古镇镇有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的时间里,古镇镇计划将十三桡龙舟赛作为一项常态化的年度活动,并结合当地的文化旅游资源,如灯都生态湿地公园等,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赛事内容,提升组织水平,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和文化交流。同时,借此机会,古镇镇还将积极发展与龙舟赛相关的体育竞技、文化研学及旅游观光项目,以全方位推广古镇镇的文化与旅游品牌。

一个小小的变化值得细品,十三桡龙舟赛第二天,灯都生态湿地公园破天荒开进了三辆旅游大巴,游客来自香港和东莞。他们是观看了十三桡龙舟赛视频后前来观光的。一次性来这么多外地游客,公园管理方表示,建成8年来,这还是第一次。

记者 卢兴江 图/通讯员提供

◆编辑:龙慧◆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