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3日,大年初六,中山气温骤降。
当正午的寒风掠过伶仃洋,崖口海鲜街的车流又如前几日般多了起来。在一家不太起眼的水蟹粥店里,店主李燕培正端坐在茶台前,等着一壶热茶慢慢沸腾。“今天天冷,应该人不会太多,位置我先给您留着!”他左肩夹着手机,右手拎起滚水冲淋茶海,潮汕单枞的兰花香混着后厨蒸腾的蟹鲜,将寒意挡在门外。窗外,七八辆大湾区车牌的私家车,正试图挤进最后的停车位。
“今天自家塘里只捞了50斤青蟹,万一不够还得上朋友那儿借些。”不算大的明档厨房里,数口砂锅正此起彼伏地咕嘟着,李燕培掀开沸腾的锅盖,乳白色的米浆裹着橙色的蟹肉不断翻滚。
热气蒸腾间,李燕培的思绪飘回十多年前,那时的他还是一名从河南前来售卖养殖饲料的青年,在见识到这片水域的神奇之处后,在这里开起了自己的养殖场,随后又加入海鲜街的行列,做起了水蟹粥的生意。如今,凭着咸淡水交汇处海鲜特有的鲜甜,他的水蟹粥已成为无数食客心头的牵挂。这片曾以万亩蟹塘闻名渔村,也借着深中通道的东风,将数十年的海鲜传奇熬成了湾区美食地标。
天冷更要暖胃。“十个客人有八个点这粥,今天卖个七八十锅应该不成问题。”李燕培心中盘算着,嘴角微微上扬。门外寒风依旧,来自珠海的熟客黄先生带着一家老小推门而入,一股凉意扑面而来,李燕培连忙起身相迎:“冻冰冰仲带全家撑场?”河南汉子突然蹦出一口粤语,这是跟着TVB剧自学多年的成果。黄先生哈哈一笑,回道:“系啊,就系中意你呢煲粥,暖笠笠!”
近一个月来,李燕培总能看到一种热闹的景象:各种车牌几乎能凑齐大湾区所有城市的简称、穿羽绒服的东北客与着单衣的香港客比邻而坐、深圳来的小朋友盯着水箱里的螃蟹目不转睛……一锅粥,暖了胃,也拉近了天南海北的心。
茶台上,手机持续震动,各种订单信息不断涌入,李燕培眼角带笑,手指轻点屏幕,逐一确认。深中通道开通后,他的微信好友数暴涨1000多人,“现在找个老客得翻半天通讯录,好多人都处成了朋友”。
数据显示,春节期间,崖口村日均客流量达10万人次,带动周边餐饮、民宿生意火爆。
李燕培粗粗算了一笔账,自深中通道开通后,客流量激增,去年10月的收入同比增长了50%。今年春节期间,虽然除夕至大年初二休息了三天,但初三至今,每天都爆满,2月的营业额预计又将刷新纪录。“我们自家的养殖场还供应其他餐厅,深中通道开通后,我们的供应量至少上涨了60%。”李燕培说。
晚上8点半打烊时分,保险柜吞进当日的营收。李燕培麻利地锁上店门,身后冰柜的嗡鸣与万亩蟹塘的潮声,正在寒夜中合奏新的进行曲。
寒风仍在撞击玻璃幕墙,后厨余温却将水族箱烘出薄雾。数十个土黄色的砂锅在架子上静静反光,像极了珠江口散落的贝壳——它们将在13小时后重新沸腾,继续熬煮动人的湾区烟火。而三十公里外的深中通道上,又有新的车流穿透薄雾,带着对美食的期待,向着咸淡水交汇处奔涌而来。
编辑 周振捷 二审 朱晖 三审 程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