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生稻“链”接田地与餐桌,5G智能工厂应用场景“链”接广东与世界,“会飞”的电动汽车“链”接现在与未来……11月30日,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首届链博会”)正如火如荼地举行,广东企业大秀实力,展示广东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创新成果。
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会场外景。新华社发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以全球化的视野和布局,广东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构建产业链供应链的生态体系,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国际综合竞争力,助力广东现代产业体系在全球价值链中实现不断跃升。
“在产业链供应链形成过程中,既需要推进资源优化配置,也需要推进互利共赢。”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白明表示,要强调产业链、供应链之间的联动性,避免因某一环节受影响而使整个链条受到制约,其中尤其要确保关键环节的联动,确保关键节点运行顺畅。
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畅通
作为全球供应链网络中的重要节点之一,各产业链供应链上中下游关键环节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在广东不断涌现。粤企纷纷在首届链博会上展出多项先进产品、先进技术。
走进清洁能源链展区,欣旺达动力正在展示其先进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产品。“我们带来了全球首款量产超快充产品‘闪充电池’。”欣旺达动力有关负责人介绍,这款电池10分钟可以充至80%SOC,支持电动汽车轻松续航1000公里,让充电时间大幅缩短。
通过欣旺达等“链主”企业牵引,截至2022年底,粤港澳大湾区拥有锂电企业数量超过了1.77万家,占全国的12.4%。
以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为纽带,广东大中小企业协同作战,广东产业链供应链加快畅通。
围绕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广东提出开展产业链供应链“百链韧性提升”专项行动,充分发挥“链长+链主”协同作用,“一链一策”实施精准补链强链,提升自主知识产权和替代接续能力。
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李晓华认为,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当下,链主企业处于数据枢纽地位,因此将更牢固地抓住对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的控制权,提升产业链韧性和供应链安全性。
“链主”领航,专精特新企业则对补短板、锻长板、育新板有着激活作用。截至目前,广东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34家,数量跃居全国第一。
在广东,通过加强协同创新,产业链供应链相关方相互开放资源、开放场景、开放应用,以不断完善的创新体系驱动产业链供应链提质增效,“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加快形成。
全球首款8K电竞显示器、6.6"健康监护Sensor集成显示、下一代新型显示材料……在TCL华星的展位上,观众体验着超高清显示带来的无限“睛”采。
“在应用创新方面,TCL华星与头部用户企业联合实验室,共同开拓细分应用场景。”TCL华星品牌传播部部长陈志远介绍,在技术创新方面,TCL华星牵头组建创新显示中心和技术创新平台,加速布局下一代前沿显示技术,提升技术向商业转化的节奏和效率。
据统计,广东拥有制造业的全部31个国民经济行业大类,其中15个规模为全国第一。纳入全国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目录的近600类工业产品,广东产品覆盖率超八成。由此铸造的强大产业链供应链整合能力,正是广东制造的“核心武器”。
粮食安全水平提升
在本届链博会绿色农业链展区,深圳农产品集团集中展示了“一基地一园一中心”“交易交付中心分离”等创新模式及旗下研发部门的标准载具及智慧农机等,全方位展示该公司从农产品种植“最初一公里”到消费终端“最后一公里”交易流通的标准化、数字化实践探索,吸引各方参展观众驻足围观。
11月26日在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绿色农业链展区拍摄的中粮集团展位。新华社发
现代农业的发展,在生产端对种苗、肥料、化肥、农具提出更高的要求;同时,全球范围的流通问题正对食品安全产生潜在威胁。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数据显示,自2021年以来,受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全球谷物、肉类、肥料、农药等主要产品流通不畅,价格均出现多于一次的剧烈波动。受此影响,仅1年时间里,全球饥饿人口增加1.22亿人。构建沟通畅顺,合作高效的农产品产业链供应链,成为“田头”增收致富,“餐桌”吃饱吃好的共同需求。
面对来自多个维度的挑战和要求,广东以省供销合作社下属多家农业龙头企业为主体,发挥供销合作社组织体系和经营服务网络优势,构建覆盖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农资农技服务网络、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放心农产品产销对接网络建设取得初步进展。目前,广东正以提前部署冬储备肥等方式,通过农资农技服务网络将粮食生产急需的氮肥等送到农户手中。
广东供销公共型冷链物流骨干网年内将实现组网运营。目前已全省布局建设项目88个、冷库规划库容173万吨,12月底将有38个项目投产运营、冷库库容112.7万吨。通过建设贯穿产地预冷、冷链运输、销地冷储、冷链配送的冷链骨干网,并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组网运营,进一步打通全省生鲜农产品“产购储加销”闭环生态,鲜活的蔬果、肉类、水产品可通过该链条向全省供应,减少因腐败、品质下降导致的价格损失。
同时,省供销社还在全省布局建设100个直供配送中心,发展1000个“供销农场”放心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进一步优化“从田头到餐桌”的供应效率,节省流通过程中的交易成本。“按目前经验看,成本可节省约20%。”广州市黄埔区埔供优选直供配送中心一名工作人员估算。
省供销社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随着数字供销建设的深入推进,各类公共型农业社会化服务将逐步实现数字化运营管理,加快以数字化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进一步解决农民“卖难”,消费者“买贵”的问题。
全球供应链地图扩容
“如今,全球供应链背后的趋势正从‘Made in China’供全世界,变成区域供区域。”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周其仁认为,强链补链的空间范围不应该受局限;推动供应链全球多地化,也是增加安全性。
这种多地化,既体现在企业深化国际经贸合作,完善全球布局,也体现在建立全球化生产体系、研发基地、营销网络和跨国供应链。
在健康生活链展区,华大集团展出了超高通量基因测序仪、“存读算用”基因测序全流程工具、超低温自动化生物样本库MGICLab-LT等多款生命科学前沿技术与产品。其中,被誉为“超级测序工厂”的DNBSEQ-T20×2测序仪首次在国际大型展会展出。
据华大智造2023年半年报,华大智造业务遍布六大洲9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外员工人数较2022年底增长35%,新增5个业务覆盖国家,同时在全球四大业务区域新引入20多家渠道合作伙伴,涉及基础科研、传感染、肿瘤防治、药物筛查及大队列项目等多个应用领域。
另一方面,广东正在深度融入国际分工合作,构筑以我为主、安全稳定、互利共赢的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体系。
在首届链博会上,希音等数字科技链企业也颇受关注。今年10月,全球品牌开发、营销和娱乐平台ABG品牌集团宣布与希音达成Forever 21品牌的长期合作协议。希音正通过其领先的以国内为核心的柔性供应链,推动全球时尚产业的变革与创新趋势。
广东省服装服饰行业协会秘书长陈韶通认为,以希音为代表的中国服装纺织企业和品牌,掌握了品牌、技术、系统,有能力让这套系统和体系更广泛地应用在时尚产业中,并进行全球范围的资源配置,形成了以国内为中心、其他局部为补充的全球布局,并成为行业的领跑者。
更加开放的广东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搭建平台、提供机遇。今年6月,韩国现代汽车集团“HTWO广州”项目竣工。早在竣工前,该项目便与恒运集团、广州开发区交投集团、无人驾驶独角兽文远知行签署合作协议,积极在氢燃料电池无人驾驶环卫车等工程车辆及网约车领域创造需求,共同推动车辆开发制造、示范推广运营等业务。
“广东要夯实产业链供应链基础,提升对产业链供应链的主导权。”白明建议,在国际产业分工的重组中,广东要加快对接国际标准,推动创新要素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促进投资贸易便利化。
◆编辑:龙慧◆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