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广东7人上榜!
发布时间:2024-04-19 来源:中国文明网

聚焦凡人善举,致敬中国好人。4月18日,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江西省九江市举行,广东省7人荣登“中国好人榜”。

他们是助人为乐的李克,退伍军人自发祭拜牺牲战友,热心公益30余载;助人为乐的伍雪玲,“爱心妈妈”20年帮助上千听障儿童获得“新声”;见义勇为的罗范春,革命后代延续英雄精神,奋不顾身跳下20米高桥救人;诚实守信的陈世强,老校长坚守承诺,大爱助学16载;敬业奉献的刘天娇,“85后”护林员扎根深山13载巡山里程超7万公里;敬业奉献的孙炀洲,民警28年初心不改,用一生书写警察荣光;敬业奉献的周姗,种菇能手深耕粤北山区,让小菌菇撑起产业“致富伞”。

李克,男,1960年5月生,广东省中山市东区街道关工委委员。李克是一名退伍军人,30多年来一直活跃在志愿服务一线,自发祭拜牺牲战友,关爱烈士遗属,积极参与爱心助学、抗震救灾等,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1.6万小时。李克曾获广东省爱国拥军模范、“广东好人”等荣誉。

不忘初心,多年坚持关爱烈属和现役军人

李克曾经在战场上与战友一起出生入死,目睹身边的战友为国捐躯。退伍后的他一直心系战友和烈士遗属。自2007年起,李克自发组织寻找牺牲的中山籍战友,曾先后6次带队前往广西边境的多个烈士陵园,每天奔波200多公里,成功寻回了29名在边境防御作战中牺牲的战友,并将相关信息报送给中山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万里访亲不觉远,军民鱼水一家亲。李克逢年过节上门看望牺牲战友的家人,还远赴广西军区、法卡山英雄连、西沙永兴岛部队、云南边防部队等给予现役军人温暖和关怀,20多年从未中断。2024年1月下旬,他远赴内蒙古,在零下38°C的天气循着山路直上冰雪连天的边防哨所,带来了12000多份家乡特产,慰问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官兵。

2016年,得知战友的女儿患先天性心脏病,须进行心肺联合移植手术,李克立即带头捐款,联系上政府相关部门和电视台,通过媒体报道让更多爱心人士关注到了这位困难老兵。在他的多方奔走下,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募集医药费40余万元,助其女儿顺利完成了手术。李克帮扶退伍老兵并非个例,当得知辖区一退伍军人下岗待业,其妻子患疾,儿子残疾,小女尚在襁褓后,李克多次找民政部门为其办理低保手续,帮助他解决了基本生活所需。多年来,李克累计捐款超过68万元。

牢记使命,讲好爱国主义故事服务社群民生

为传承红色文化,李克将珍藏多年的100多件军旅物品集中在一起,打造了一所“移动军旅展览馆”,他带着军旅文物,结合自身经历,以“宣讲+实操”的模式,生动再现革命历史事件和战斗经历,累计进校园、进社区宣讲400多场,宣讲受众达10多万人次,打造街坊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喜闻乐见、主动参与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堂。中山好人馆建成之后,他主动报名,义务成为中山好人馆的“值日馆长”,每周为中山市民群众义务讲解博爱之城的凡人善举、好人大爱。

李克身上始终有一抹绿色。在军营,是守卫国门的深绿军装;在社区,是守护家园的浅绿马甲。在人民群众需要的地方,李克每次都冲在最前线。他积极捐资助学、支援灾区、扶危济困,连续6年资助6名困难学生,为汕尾市陆河中学捐赠10套多媒体电脑设备,坚持参与无偿献血12年……2018年起,李克担当文明城市巡查监督员,奔走在街道各个路口、每条小巷,整理乱停乱放的共享单车,清理“牛皮癣”小广告,保障街头巷尾干净卫生,他身穿志愿者马甲的身影成为了街道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伍雪玲,女,1977年7月生,广东省深圳市罗湖区晴晴言语康复服务中心主任。伍雪玲是一名特殊儿童康复教师,也是一位听障儿童的母亲,她投身听障儿童康复训练事业20年,用执着和爱帮助1800多位特殊儿童获得“新声”,托起了他们成长的希望。伍雪玲曾获“广东好人”等荣誉。

母爱如山 坚韧不拔铸就康复之路

伍雪玲的女儿晴晴在1岁时被确诊为极重度神经性耳聋。这位坚强的母亲化悲痛为力量,立志要让女儿重获“新声”。2岁时,晴晴植入了人工耳蜗,进入了有声的世界,重新激活了生命的节拍。但说话的能力并不能随着听力的恢复而自然到来,想要开口说话依然是一个艰难漫长的过程。伍雪玲如同雕塑家,一点一滴雕琢着晴晴的语言能力。当她听到晴晴第一次叫出“妈妈”时,所有的艰辛都化为了泪水。

女儿的经历让伍雪玲对听障儿童家庭有着很深的同理心,每每想到仍有很多孩子活在无声世界,他们的家长也遭受着同她一样的压力,就觉得自己不应止步于此。凭借帮助失聪女儿言语康复积累的经验,伍雪玲走上了听障儿童康复教育之路。

爱心无疆 以小家之名建立康复之家

2004年,伍雪玲创办了以女儿名字命名的民办非营利性社会组织机构——晴晴言语康复服务中心,致力于听力障碍、言语障碍、孤独症儿童康复和语言发育迟缓、脑瘫儿童语言功能康复等康复训练和融合教育。康复中心对学员只收取最基本的费用,以保障机构正常运营。对于困难家庭予以免费救助或减免费用帮扶,并组织善款、物资募集,以帮助困难家庭开展患儿康复治疗。

运营初期,伍雪玲把自己唯一的一套房子卖了,换了一套符合要求的办公场地。她身兼多职,康复师、行政人员、后勤人员、财务人员、司机……连网站也是她学着慢慢搭建起来的。尽管机构运营困难,但伍雪玲从未有过一丝退缩的念头。在她的不懈努力和政府、社会以及众多家长的支持帮助下,康复中心的师资力量、硬件设备和教学环境日臻完善,已发展成为珠三角地区颇具规模、较有影响力的专业听障儿童言语康复服务机构。

坚守信念 二十年如一日托起希望之声

多年来,伍雪玲带领团队系统、科学地为孩子进行专业的听力、言语康复训练,共服务听力障碍等特殊儿童1800名,帮助众多听障儿童重新进入有声世界;为特殊儿童筹集善款350多万元、各类物资10000余件,全部定向补贴给特殊儿童困难家庭。

2015年,伍雪玲当选为深圳市第六届人大代表,近9年来她深入残障群体跟踪研究,积极建言献策,推动促进政府修订法律法规,完善残障群体在社会保障、医疗教育和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政策。2023年,伍雪玲的女儿晴晴大学毕业回到康复中心工作,成为了母亲的得力助手。多名曾经在中心康复的孩子,也常常回来参与社会实践、提供志愿服务。

孩子们的成长和成功,是对伍雪玲最好的回报。伍雪玲播种的爱与希望,已在众多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

罗范春,男,1975年2月生,广东省肇庆市柠檬茶店店长。罗范春开车路过大桥,遇女子跳水轻生,他不顾自身安危跳下20米高桥救人,在深水里施救近半个小时。罗范春曾获湖南省道德模范、“湖南好人”、“广东好人”等荣誉。

20米高桥 奋力一跳救人

2023年6月23日中午12时多,罗范春开车经过广东省肇庆市吉庆大道大桥时,突然听到有人大喊“有人落水了!”罗范春停下车,从离水面约20米高的大桥上往下看,分不清落水人的年龄和性别。桥长约一公里,落水者从桥中段跳下,距离两边河岸都较远。

“当时只看到一个人在水里挣扎,我游泳水平还算可以,而且也曾救过一次人,就没顾那么多了,把衣服脱掉,直接从桥面跳下去。”罗范春没想到,这一跳像被人当头猛击一棒,“心脏好像被狠狠打了一拳,猝不及防地呛了一大口水。”缓过神来时,罗范春发现河水很深,落水女子一心寻死,拒不配合,救援过程十分艰难。他在水中奋力拖拽着女子与其在深水里挣扎了近半个小时后,罗范春自身体力透支已到极限,桥上两人见状都大喊让他停止施救。在河岸上人们的帮助下上岸后,罗范春当场昏迷。

随后赶到的当地民警和消防救援人员,紧急展开施救,将昏迷的罗范春和轻生者一起送往医院。经医生紧急抢救,罗范春慢慢苏醒。通过检查发现他有高血压等症状,建议他多观察一段时间再出院。可在医院待了3个小时后,罗范春坚持出了院。

传承好家风 多次行善助人

这其实并非罗范春第一次救人,他18岁的时候,在郴州市安仁县龙海镇官陂村老家也救过一个孩子。那是2003年6月的一天,当时有一群孩子在江里捡田螺,罗范春在另一边钓鱼。农村孩子大多都会游泳,他们想游到对岸来捡田螺,可游到中间的时候,一个年龄比较小的孩子掉队了。小孩很慌张,手抓着脸盆在水里晃,晃进了一盆水,然后抓着盆子就沉了下去。罗范春看情况不对,赶紧跳下去,把掉队的小孩救上了岸。这个孩子现在30多岁了,在深圳工作,每年过年回老家都会给罗范春拜年,“想起这件事我也很自豪,自己救了一条命。”罗范春说。

20年里两次救人,岁月改变的是他的容颜,不变的是那颗勇敢善良的心。“父亲在世的时候经常叮嘱我,人活在世上,一定要多做好事,多做有意义的事。”罗范春的父亲是一名老兵,并在上甘岭战役中与黄继光并肩战斗过,黄继光牺牲后父亲参与护送黄继光烈士遗体回国。受父亲影响,罗范春的心里有一种朴素的价值观:“对别人,能帮一把就帮一把。”

陈世强,男,1962年7月生,中共党员,广东省茂名市化州市东山街道大茶小学退休校长。只因一句承诺,陈世强16年来坚持助学,为生活困难的女孩小丹提供学费和生活费,为她遮风挡雨呵护成长。即便在家庭举步维艰的时候,他也没有放弃助学的念头,不折不扣地履行诺言,直到女孩毕业成为一名教师,传承他的精神。陈世强曾获“广东好人”等荣誉。

一次家访 女孩命运得以改变

2004年秋学期的一天,陈世强发现学前班的小丹没来上学,便到她家里走访。在家访中了解到,小丹由于父母离异,目前和年老的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十分困难。而且由于营养不良,小丹从小就体弱多病,差点就患上了胃溃疡,这几天也是因为肚子疼得不能上学,陈世强连忙和老师带上小丹到医院治疗。

在家访中陈世强了解到,小丹的爷爷奶奶生活上都自顾不暇,照顾孩子更是捉襟见肘,由于生活困难,无钱供她上学。“我出钱!”陈世强十分心疼孩子,极力做两位老人的思想工作,并表示由他来资助孩子上学。

一句承诺 遮风挡雨呵护成长

小丹终于又回到了校园。陈世强知道孩子营养跟不上,每天放学后都叫她在自己家吃了饭再回去;孩子感冒发烧头痛脚痛,也是他带去寻医问药;平时要买学习用具、生活用品,他也考虑得十分周全。

其实陈世强家里条件并不好,那时他每个月才1000元出头的工资,上有父母双亲要赡养,下有两个孩子在读书,一家几张口全靠他每月的微薄工资支撑,生活实在不易。好在善良的妻子理解并支持他,哥哥姐姐也慢慢爱上了这个可爱的“小妹妹”。小丹在陈世强一家的呵护下茁壮成长。2011年,她从大茶小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化州市第六中学。陈世强负担了她的住宿费、生活费和伙食费,每个周末用摩托车接送她往返学校和家里。

2014年,小丹即将初中毕业,她想出去打工赚钱,回报陈世强对自己的付出和关爱。陈世强觉察到她的心思,他积极劝说小丹不要放弃学业。小丹最后选择了初中起点五年一贯制师范学校,她十分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异常刻苦,成绩优秀,每年都领奖学金。

一个厄运 困境家庭从不缺爱

2018年5月,陈世强的儿子被诊断出重度肾衰竭。他强忍着悲痛,想方设法凑钱给孩子治病。借遍了所有的亲戚朋友,欠下了40多万元的债务。懂事的小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她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决定再次放弃学业外出打工,挣钱为家还债,却被陈世强阻止。

虽然家庭陷入困境,但陈世强依然每月支付小丹的学习生活费用,从未间断。2019年7月,小丹顺利毕业。2020年她参加了教育部门公开招聘教师考试,正式成为了一名教师,至此,陈世强终于放心,结束了对小丹长达16年的资助。

因为一句承诺,陈世强坚持了16年资助一个没有任何血缘关系的学生,即使在家庭遭遇巨变的时候,他也没有放弃。“陈校长光荣退休了,我会接过他的教鞭,秉承他的精神,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这是小丹的心声,也是她内心最坚定的追求。

刘天娇,男,1987年6月生,中共党员,广东省河源市国有坪山林场护林员。大学毕业后,刘天娇放弃都市高薪工作,13年扎根深山,足迹踏遍了辖区的每个角落,记录着山情与林情的变迁,被誉为“森林守护神”。在他的尽心守护下,林场连续多年未发生森林火灾,火情测报准确率达到100%。刘天娇曾获广东省最美志愿者、“广东好人”等称号。

深情选择大山 只为守护那一片绿色

2011年,刘天娇辞掉繁华都市高薪工作,报名参加“三支一扶”来到河源市龙川县车田镇林业站工作,后续又来到更为偏远艰苦的国有坪山林场,继续做护林员。无论刮风下雨、烈日炎炎,他都坚守在基层林业一线岗位上。为了尽快熟悉林情林貌,他在丛林中踏查第一手资料,并亲手绘制地形图。有一次,因不慎踩到马蜂窝被马蜂蜇得鼻青脸肿,他只是简单处理一下伤口,继续向目标地点行进,坚持完成任务。

13年下来,刘天娇在巡山过程中多次摔跤或遇上马蜂等突发危险……腿上至今还有多处巡山时摔伤的疤痕。他的足迹踏遍整个林场,巡山总里程超过7万公里,将地图上那冰冷的坐标点变换成记忆中的点点滴滴,刘天娇也成为一张防火路线活地图。

不负青山绿水 在日积月累中勇于创新

“不干则已,要干就要干好!”这些年下来,刘天娇忍受着护林工作的孤单与寂寞,一部摩托车、一把镰刀、一根长棍、一个喇叭、一本记录簿。每年走破五六双鞋,用坏几把镰刀和几十根长棍,穿烂十几件衣服都是家常便饭。巡山护林、清理防火林带……他早已把护林当作了生命的一部分,与森林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刘天娇还组建“义务志愿者”队伍100多人,积极参与编写林场各类项目作业设计、实施方案、项目成果报告等,考取无人机操作证,为实现林区无人机巡航立体监管提供技术保障。

不辞艰辛守初心 平凡岗位上忘我奉献

每年森林特别防护期,时常照顾不到家,一些繁重的家务琐活只好落在刘天娇妻子的肩上。了解刘天娇的人都知道,他最亏欠的就是家人,每每想到家人和孩子,他都觉得愧疚。由于山上没有信号,刘天娇错过了妻子生第二胎的重要时刻。2022年,两个孩子感染疾病住院,在病床前多希望父亲陪伴,然而正值森林防火的关键时期,刘天娇把对孩子的爱,深深地埋在心里,依然坚守在岗位上保护着大山的安全。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白天看大山,晚上数星星。”刘天娇这样描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守护山林13年,他说,他的青春和这处青山、这片林场相伴相随。

孙炀洲,男,1974年3月生,中共党员,生前系广东省揭阳市公安局环食药侦支队四级高级警长。孙炀洲从警28年,在刑警、督察、网警、宣传、环食药侦等多岗位锻炼,他干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即使罹患癌症,也从未放弃,毫不懈怠,用最大的热情和努力书写对工作的赤诚,直到生命的终点……2023年6月10日,孙炀洲因癌症去世,年仅49岁。孙炀洲曾获“广东好人”等荣誉,荣立“个人二等功”2次、“个人三等功”6次。

怀揣惩凶缉恶初心 尽显警察本色

“我喜欢当警察,我是当警察来的。”这是18岁的孙炀洲初入警校时写下的,从入读警校开始,他就立志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警察。2008年,孙炀洲凭借优秀的工作能力调任市公安局网警支队,担任办公室主任。就任以后,孙炀洲先后带队分赴省内外实施六次抓捕行动,连续破获数宗关联全国的大案要案。

到环食药侦支队担任政委后,孙炀洲在熟悉了业务工作后不久,就以敏锐的判断力,发现了揭阳地区制贩假烟案件有所抬头的趋势。他带领支队民警对假烟问题比较严重的几个地区开展了摸排、调查,推动揭阳公安于2020年专门开展了打击整治涉烟违法犯罪百日专项行动,查获假烟1990万余支、走私卷烟591万支,涉案金额超2400万元。

与病魔抗争七年 燃烧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2016年11月,孙炀洲频繁出现肠胃疼痛不适、便血等预警信号。在同事好友的极力劝说下,前往医院检查,查出罹患结乙直肠癌,随后进行了肿瘤切除手术。术后才休整了不到三个月,他又立马回到岗位上。

2021年3月15日晚,中央电视台“3·15”晚会曝光了揭阳存在问题钢材情况。孙炀洲第一时间将情况报告市局领导,同步组织研判,当晚即控制涉案钢厂老板、工人30余人。行动后,孙炀洲带领同事连续三天三夜加班加点梳理案情、组织审讯、撰写报告。3月28日,因专案工作需要,孙炀洲赶到揭阳潮汕机场。在机场候机大厅,他突发晕厥,紧急送医后被查出罹患颅内胶质瘤,生命一度垂危。此后,孙炀洲每两周便要去一次广州,接受治疗。回到揭阳后,他又出现在办公室里照常工作。

2023年6月10日,与病魔抗争七年的孙炀洲安静地闭上了双眼,也告别了他挚爱的公安事业和最爱的亲人。孙炀洲在28年从警路上奋战到底,是新时代公安队伍的优秀代表。他坚定的初心信念,将永存于广阔天地,激励着身后战友,劈波斩浪、奋勇向前!

周姗,女,1983年7月生,中共党员,广东省韶关市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组组长。周姗2007年从四川到广东务工,深耕食用菌行业超10年,逐步成长为菌菇种植领域的行家里手,她毫无保留为农户传授种植技术,培育优质菌棒,带领农户走上致富的道路。周姗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农民工、全国三八红旗手、广东省道德模范等荣誉。

从外乡闺秀到农民知己 巧助“小农户”获得“大收益”

为了带动农民参与菌菇种植,实现增收,周姗隔三差五进村入户。为了打消农民疑虑,她自己在家试种,然后拿给农户们看,同时,她怕农户计较成本,就自掏腰包购置种植菌菇所需要的营养液,再拿着数据到农户家中给他们“算账”。此外,她还向公司提建议,拿出部分菌包肥免费发放给周边农户。周姗毫无保留地把自身所学技术全部免费传授给农民,还多次直接到农民种植菌菇的田地,手把手教农民。不少农民遇上农作物种植难题都会找她帮忙,她也从不推脱,加上在师范学院练就的授课本领,周姗巧妙地将专业术语转化成了农民能听懂的“淳朴乡音”。

担任项目组组长后,她积极配合政府实施良种良法推广,每月定期到不同的村、镇授课,将自身积累的专业知识分享给有需要的农民,并将制作好的菌包提供给农户,实现“集中制包、分散出菇、统一收购”,让一大批农户得以在家门口发展自己的菌菇种养产业。近3年来,在周姗不懈努力下,带动2000农户实现年增收250多万元。

从项目能手到菌棒专家 “小香菇”破局助农“大产业”

“粤北香菇”是广东省久负盛名的地方特色产品,但由于缺乏统一的种植、加工标准和选优育种意识,近几年来,韶关出产的香菇良莠不齐,市场占有率逐年下降。为了重振“粤北香菇”品牌,2019年,周姗牵头成立星河生物知识产权工作小组,建立食用菌种子资源库,2021年企业成功量产优质菌棒10万棒,让“粤北香菇”以稳定的品质重新夺回了失去的市场份额。2023年底,“粤北香菇”菌棒生产量达到历史性的50万棒,带动近5000户农户走上种菌致富的向阳大道。

2022年,周姗被推选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并担任省、市、区三级宣讲员。她利用工作之余,主动到社区、校园和企业宣讲育人,带动更多农户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编辑:龙慧◆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