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会公报,这个词出现50多次
发布时间:2024-07-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18日在北京落幕,为期4天的会议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在世界行至关键十字路口、中国式现代化之路行进到关键节点时,中国的改革方向备受世界瞩目。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中央政治局主持会议。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 摄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中央政治局主持会议。新华社记者 岳月伟 摄

中国如何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蓝图?

18日公布的全会公报,指出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即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全会进一步提出七个“聚焦”: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聚焦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聚焦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聚焦提高人民生活品质,聚焦建设美丽中国,聚焦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聚焦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长期执政能力,继续把改革推向前进。

全会还确定了时间表——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

路径清晰,任务明确。在改革步入深水区的当下,单个的问题突破、矛盾解决已经行不通,更需要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形成改革合力。

观察此次全会公报,“改革”二字出现50余次,其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成为高频词。

全会提出,要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深化外贸体制改革,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等。

涉及范围之广,可见改革的决心与力度。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之一,就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在于体制机制的通畅运转。”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对中新网记者表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综合考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做到统筹与协调,前提就是体制机制之间的上下贯通、高效协同。

观察全会公报,全会进一步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和外延进行系统阐释,包括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必然要求、鲜明标识、本质要求等等。

例如,全会特别明确,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任务。

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完善就业优先政策,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一系列举措涉及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强调普惠、基础、兜底,就是针对这个主要矛盾,完善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在医疗、养老等群众反映突出问题上,回应群众关切。”竹立家说。

的确,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好的日子。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人民为中心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始终不变的价值取向。

中国这艘巨轮将驶向哪里,新的航向已经锚定。

◆编辑:龙慧◆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