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灭绝恐龙的小行星来自外太阳系
发布时间:2024-08-19 来源:新华社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日前在美国《科学》杂志发表论文说,通过对墨西哥希克苏鲁伯地区沉积物的分析,他们认为约6600万年前撞击地球并导致非鸟类恐龙灭绝的物体是一颗来自外太阳系的碳质小行星。

此前研究普遍认为,希克苏鲁伯地区遭受撞击和相应的地球环境变化,导致了一次生物大灭绝,其中包括非鸟类恐龙的灭绝。但对于撞击物的性质还有诸多未解之处。

德国科隆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在希克苏鲁伯陨石坑的3个点位进行岩石取样。检测结果显示,样本中富含铱、钌、铂等金属元素。这些金属元素在地球上很罕见,但在小行星上十分常见。在分析钌同位素比例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了关于撞击物来源的线索。

钌有7种稳定同位素,在不同来源的天体中具有不同的混合特征。通过将样本数据与过去35亿年间其他8个撞击点的岩石样本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团队发现希克苏鲁伯撞击点遗留的钌同位素特征与来自内太阳系的硅质小行星并不匹配,而与来自外太阳系的碳质小行星非常匹配。

曾有观点认为,撞击物是一颗在太阳引力作用下解体的彗星的一部分。但进行本次研究的团队认为,彗星碎片的钌同位素数据与撞击点的特征并不相符。

◆编辑:龙慧◆二审:陈吉春◆三审:赵伟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