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7月广东工业设备更新投资增长25.6%!创十年来同期最快增速
发布时间:2024-08-29 来源:南方日报

“近3年,我们计划每年投入1000万元进行工业设备更新,淘汰用了10多年的旧设备,引入新的自动化生产线。”东莞石龙津威饮料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秉杰期待,在提高生产品质的同时,扩大生产产能,提升生产效率。

今年以来,广东制造业频频上“新”设备,产业提质升级不断加速。8月28日,全省工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交流推广活动在东莞举行。省工信厅数据显示,今年前7月,全省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16.3%,持续19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工业设备更新投资同比增长25.6%,创近10年来同期最快增速。

21地市均已出台支持工业设备更新政策

走进东莞石龙津威饮料食品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一排排外形胖墩墩的乳酸菌饮品在自动化生产线上井然有序完成灌装,进行巴氏杀菌后打包成品。

“我们购置了超洁净吹灌旋设备、冷却缸、卧式储缸、套标机、喷码机等设备,对乳酸菌饮料生产线进行自动化改造。”刘秉杰说,新设备带来新工艺、新技术,生产出4种新口味的产品,提高酸乳饮料制品的技术含量、市场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

在刘秉杰看来,对于食品行业来说,自动化已是大势所趋,但引入新设备不仅要提升效率,更要保障食品安全,“我们的新产线应用超高温瞬时灭菌135℃/5秒、无菌热灌装封口的饮料生产工艺技术,可以不添加防腐剂,实现达9个月的产品保质期”。

对于有着30多年历史的传统工厂来说,自动化之路并不好走。“我们准备对24条生产线进行改造,每年改造8条。”刘秉杰说,目前省、市、镇对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都很大,“我们陆续收到了技改项目的补贴,可以稳扎稳打地更新设备、改造生产线”。

工业设备更新的推动,离不开政银企的联动。“为支持广东工业企业大规模设备更新,我们打造了制造业专属服务品牌,陆续推出技改贷、科创贷、构建贷等系列产品,目前全行技改贷余额近200亿元。”工商银行广东省分行公司金融业务部副总经理晏彦说。

“目前,全省21个地市都出台了针对工业领域设备更新的专门政策,省市联动组织开展100多项工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赋能提升活动。”省工信厅技术改造与投资处处长姚瑞婷介绍。

省工信厅数据显示,今年前7月,全省工业设备更新投资同比增长25.6%,是近10年来同期最快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快13.3个百分点。

姚瑞婷表示,全省工信系统将充分抓住国家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的有利契机,用实用好技术改造再贷款、超长期国债、“技改十条”等国家和省有关支持政策,以“清单管理”一家一家抓好9000家技改工业企业的跟踪服务,大力推广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链式改造”模式,为2027年设备更新增长25%打下坚实基础。

推动超3万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

通过工业设备更新推动数字化转型,是广东产业发展的一大特点。不少企业在推动硬件设备更新的同时,也注重软件系统迭代升级和创新应用。

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座舱、大模型AI的服务器、高铁列车的信号系统、5G网络的基站、大型医院的CT机和超声波机……在这些高精尖设备里,均有生益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印制电路板(PCB)的身影。

在生益电子位于东莞的19万平方米生产车间里,各类PCB产品从专业化的生产线上批量生产。然而,数控钻孔车间里人影鲜见,只有几个技术工人在监测着设备运行情况。

“数字化智能工厂的建设,让我们的技术能力、质量稳定性和生产效率都有明显提升。”生益电子相关负责人表示,该企业从2020年起重点打造PCB行业特色的智能工厂,从设计研发、生产过程到仓储物流都深度融合了工业互联网。

近3年,东莞已推动3000多家工业企业实施技术改造,推动8000多家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并成功入选首批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东莞积极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推动工业投资质效明显提升。今年前7月,东莞工业投资增长11.5%,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3.6%。

同为首批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深圳围绕智能机器人、半导体和集成电路、精密仪器设备三个试点行业,确定了第一批改造企业223家,并遴选出119家服务商和30018款产品。

深圳工业和信息化局四级调研员崔羽辉介绍,深圳正在加速“鹏城云脑”等大模型的应用,为试点行业企业提供免费算力,探索建立试点行业共享的公共数据空间,支持数据多维方式进行存储,推动企业和政府数据跨行业跨部门共享,促进数据要素的流通。

放眼全省,依托“链式改造”模式,广东正推动4个国家级、14个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建设,已累计推动3万多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在上下游联动协同下,广东正助力中小企业实施软硬件一体化改造,推动产业链供应链整体高效转型。

◆编辑:龙慧◆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