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空气优良率创新标实施来最好水平
力争今年底前建成20个省级美丽河湖
发布时间:2025-01-22 来源:南方日报

近日,省生态环境厅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2024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状况,空气、水环境质量等多个指标创最好水平。

在空气质量方面,全省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5.8%,同比提升一个百分点,创2014年广东实施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新标准评价以来最好水平。同时,全省环境空气6项污染物年均浓度连续10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其中PM2.5评价浓度为20.6微克/立方米,同比持平。

完善三级预警应对污染天气机制

去年底至今,广东持续干燥、冷空气强度低,不利气象条件影响下,粤西和珠三角西部局部地区发生1次轻度污染过程,接下来如何应对?

生态环境部门将加强与气象部门会商分析,优化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今年将全面实施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推进钢铁、水泥等行业超低排放,并实施工业锅炉、炉窑提标改造和VOCs(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综合整治,强化柴油货车和非道路移动机械污染治理,精细化管理面源污染。同时,加强污染天气区域联防联控。将建立完善珠三角地区预防重污染天气区域联防联控体系,完善省市县三级预警应对机制,加强区域统筹研判、上下风向城市协同防控,保证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水环境质量连续七年稳步提升

自2018年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以来,全省水环境质量连续七年稳步提升,其中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从73.2%提升至去年底的93.2%,达到实施水质监测来的最好成绩。

“十四五”收官之年,国家下达广东的考核目标是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90.5%,劣Ⅴ类断面全面消除。对此,生态环境部门将继续夯实水质改善基础,提升城镇污水处理收集效能,补齐重点流域地区污水处理能力和管网短板;并且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工业园区实现污水零直排、加强汛期水污染防治等。

饮用水源方面,各地将确保县级以上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100%达标,农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逐步提升。同时,各地将强化入河排污口监管,力争今年底前基本完成全流域排查,重点流域基本完成整治。

近年来,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也受到关注。生态环境部门将力争在2025年底前建成20个省级美丽河湖,8个县(市)美丽“母亲河”,形成更多“人水和谐”的美丽河湖广东样板。

谋划第四批国家美丽海湾优秀案例申报

广东海岸线长,海湾是人们亲海的重要空间。当前,广东正统筹谋划,指导沿海14个市有序建设美丽海湾。

“水清滩净”是美丽海湾的基本要求,广东以打好珠江口邻近海域综合治理攻坚战为抓手,排查整治入海排污口,并“一河一策”治理与管控入海河流总氮,持续开展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全省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聚焦沿海市城镇建成区毗邻的15个海湾,多部门还联合开展海洋垃圾清理行动,推动沿海城市建立海洋垃圾清理长效机制。

同时,广东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实际,构建美丽海湾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开展省级美丽海湾评定评优。根据资源禀赋和开发利用情况,美丽海湾建设分为生态保育型、都市亲水型、旅游度假型、渔业发展型和临港产业型等5种类型,在特色亮点指标上突出海湾各美其美。

去年,湛江金沙湾被确定为国家级美丽海湾,深圳大亚湾被评为国家第三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今年,省生态环境厅将组织开展第一批省级美丽海湾申报,并继续积极谋划国家第四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申报工作。

把“美丽全运”打造成为特色亮点

当前,广东正加力提速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简称“百千万工程”)。今年,广东生态环境部门将更深入服务“百千万工程”,以高水平保护助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生态环境部门将统筹优化环评分级分类管理,指导试点地市完成优化环评分类管理试点,并继续做好省重大项目并联审批工作专班相关工作,提前介入指导,一对一强化重点项目环评要素保障。还将着重加强环评单位和编制人员监管,严查涉嫌环评弄虚作假违法行为。

同时,各地将进一步规范和优化涉企生态环境执法监管,推动重点行业排污许可与行政执法衔接,逐步完善非现场执法监管体系。还将加强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监督帮扶,持续联合打击危险废物环境违法犯罪和污染源自行监测数据弄虚作假违法犯罪。

会上还提出,进一步健全广东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机制。持续深化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加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检察公益诉讼衔接。还要深化推进绿色金融服务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推进生态环境导向的开发(EOD)模式试点,多渠道争取资金助力“百千万工程”。

另外,今年生态环境部门也将重点统筹打造绿色低碳“美丽全运”,加强区域污染联防联控,做好十五运会环境质量保障工作,并加强“无废全运”“零碳全运”宣传,把“美丽全运”打造成为十五运会的特色亮点。

◆编辑:龙慧◆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