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万英才汇南粤 就业大省挑大梁
发布时间:2025-04-22 来源:南方日报

今年以来,广东“大手笔”广纳天下英才。

3月16日,“百万英才汇南粤”春季大型综合招聘会在广州举行,线下1000多家用人单位拿出5万多个岗位,现场聚集境内外1000多所高校近12万名学生应聘。

进入4月,接续举办“百万英才汇南粤”N城联动春季招聘活动,赴北京、上海、杭州、武汉、西安、成都、长沙和南京8座城市求才引贤,并向全球人才发出诚挚邀约。

“大手笔”背后有何大考量?“大手笔”是否取得好效果?

(一)

广东因人才集聚而兴旺发达,广聚天下英才是广东的优良传统。

近年来,广东响亮喊出“视人才为珍宝”口号,今年更以空前力度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以具有竞争力的薪酬和岗位,吸纳100万高校毕业生来粤就业创业。

这是广东作为就业大省挑大梁的担当之举。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就业尤为重要。在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经济大省挑大梁提出明确要求,其中一项具体工作就是“抓好就业这个最基本的民生”。

广东既是经济大省,也是人口大省、就业大省。数据显示,2024年广东净增74万人,新出生113.3万人,城镇新增就业超143万人,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110万人的年度就业任务,并且实现4386万异地务工人员稳定就业,是名副其实的就业超级“蓄水池”。

今年全国高校应届毕业生预计达1222万人,规模大,就业难度大。广东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是送给广大毕业生的最好礼物,也是为了稳定全国就业大局。

这是广东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务实之策。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产业版图,能否建成具有21世纪时代特征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决定了广东能否在未来发展和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

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既是广东的优势所在、使命所在,也是广东的战略之举、关键之为。广东目前拥有全部31个制造业大类、9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1900多万户经营主体、830多万家企业,对各类人才无比渴求,也为人才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高校毕业生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生力军。广东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有利于构建更加完备的人才梯次结构,夯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人才基座、人才底座。

这是广东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的现实之需。

“济济多士,乃成大业。”广东肩负着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的重要使命。发挥湾区优势,吸引集聚人才,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的应有之义。

近年来,广东以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为牵引,积极打造培养人才、团结人才、引领人才、成就人才的良好生态,密切与港澳的协同联动,整合三地优势资源,增强引才聚才质效,让“湾有引力”持续增强,吸引海内外人才在大湾区大显身手。

广东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紧紧抓住青年人才这个活力之源,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大湾区的创新能力和在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

(二)

当前,各地发展势如潮涌、百舸争流,广东靠什么吸引百万英才汇南粤?

一是,机会多多。

宏观层面,广东战略机遇叠加,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深圳先行示范区以及横琴、前海、南沙、河套四大合作平台等,为广大青年人才在广东就业创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中观层面,广东产业规模大、体系全,专业分工细、应用场景多,好的成果、好的创意能迅速转化为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各类人才都能在广东找到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

微观层面,广东用人需求旺盛,岗位供给充足,不仅有来自华为、腾讯、比亚迪、美的等一大批头部企业的岗位,还有一批年收入50万元以上甚至100万元以上的高薪岗位。

二是,诚意满满。

今年3月,广东推出“五有”“三好”政策大礼包,分别聚焦高校毕业生和高层次人才两大群体,覆盖人才全生命周期需求,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创新创业的良好生态。

“五有”政策及时化解高校毕业生痛点。从“就业有补贴”到“创业有扶持”“创新有资助”,再到“求职有住所”“落户有补助”,政策贯穿就业、安居、创业全链条。

“三好”政策瞄准高层次人才来粤就业。博士后两年30万元生活补贴、急需紧缺人才百万级岗位资助,叠加人才优粤卡17项便利服务,形成“待遇+服务”双重吸引力。

三是,惊喜连连。

全国N城联动,主动邀约高校毕业生。广东将招聘半径从省内拓展至全国,覆盖北京、上海、南京、武汉等8个高校聚集地,精准对接各地高校优势学科,实现送岗上门。

结合地方特色,打造场景化招聘体验。北京站特设“广州大道”展区,以非遗表演与科技展陈展现城市魅力;上海站特设“直达湾区”通道,通过政策路演和产品体验强化人才认同……各城市招聘活动营造沉浸式场景,以鲜明的城市特色吸引人才汇聚。

数字化赋能,“线下+线上”双轨并进。除了组织现场招聘活动,广东还同步在“粤就业”小程序和广东公共求职招聘服务平台组织开展网络招聘,可以实时招聘、应聘。

(三)

广东与高校毕业生和各类人才,正在上演一场相互渴望、相互成就的双向奔赴。

据了解,各站招聘活动都邀约中央驻粤和广东省属国有企业、科技领军企业、链主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以及省属高校、医院、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提供一批优质高薪岗位,每站现场提供岗位超1万个,岗位年薪不少于10万元。

4月13日,上海站,以深圳为主力,华为等751家单位组成“顶配引才团”,岗位总数3.5万个,100万以上的岗位超800个,鹏城实验室等5家单位现场签约11名博士后。

4月19日,北京站,优质岗位云集,既有大模型、造芯片等热门赛道,也有研新药、造火箭等硬核职位,年薪达百万元岗位超200个,年薪50万—100万元岗位超1000个。

4月19日,杭州站,683家来自大湾区的行业领军企业、科研平台和高校院所提供2万多个岗位,入场求职人数超1万人,收到简历超2万份,达成就业意向2400多份。

……

每场招聘会现场,最大特征就是“人人人”。许多企业接简历接到手软,一些毕业生同时被几家单位看上;有的上午签订招聘意向书,下午就去实地参观厂房产线和工作环境;有的在线视频面试,有的现场直接签约……招聘会见证了广东速度、广东效率。

东西南北中,发展到广东。在这里,就业大省显担当,人才珍宝放光芒。

◆编辑:吴玉珍◆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