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设口岸签证服务点!广州警方多措并举全力护航广交会
发布时间:2025-04-24 来源:南方网

第137届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以下简称“广交会”)于4月15日至5月5日分三期在广州举办,每期展览5天,共15天,同时常态化运营线上广交会官网平台。目前,第一期展会已顺利结束,第二期于4月23日开展。4月23日,记者从广州市公安局获悉,本届广交会继续深化“线上+线下”融合办展模式,以创新之姿为全球贸易注入新活力,吸引来自全球3万多家企业参展。为确保广交会展馆及周边区域的安全、有序,广州警方提前谋划、周密部署,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全力保障展会期间全市社会治安良好。

强化组织统筹 筑牢安全防线

广交会期间,广州警方构建了市、区、现场三级联动的安保指挥体系,精心制定了“1+9”安保方案体系及“三圈四区”立体化安保防护网络,全面统筹推进安保工作。针对展馆各出入口,警方与主办方紧密合作,设置了35个高效安检通道,对所有进场人员及车辆实施严格的安全检查,坚决杜绝易燃易爆、管制刀具、无人机等“禁限带”物品进入展馆。同时,在展馆及周边区域部署了12组特警武装应急处突力量,特警队员携警犬进行不间断巡逻与定点守护,为展会安全保驾护航。此外,广州警方布置无人机侦测反制设备覆盖所有展馆,坚决打击制止无人机“黑飞”行为,进一步提升场馆安全保障水平。

为净化展会及周边区域的社会治安环境,广州警方提前对酒店旅业、娱乐电竞等重点场所进行了全面清查,严厉打击“黄牛”炒卖证件等违法犯罪活动,为展会营造了一个安全、和谐的治安环境。

优化交通保障 畅通出行之路

针对广交会展馆周边道路交通特点,广州交警组织专业团队进行深入调研,科学规划交通流线,在阅江路2号门以东增设了2A临时入口,实施“潮汐式管理”策略:早高峰时段定向放行大巴车入场,撤展期间则引导小型货车分流出场,有效缓解了高峰期路面交通压力。同时,交警部门联合多部门开辟了南风东路华快新入口,并动态调控收费站通道,打通了展馆车辆连接华快的“直连通道”。通过增设智能指引标牌、实时监测车流数据等措施,交警部门能够灵活调整新入口功能,优先保障散场车辆通行,并同步平衡周边路网负荷。

在交通管理方面,广州交警继续深化场馆周边交通管理,联合市交通运输局加强出租车和网约车等重点车辆的管理,完善轮候进馆机制,新增了临时上客点,并通过线下指引标志和广播宣传等方式引导客商和乘车人员有序候车。此外,交警部门还联合外贸中心启用了广交会周边多个地块作为货车轮候区,通过完善撤展货车预约轮候机制和优化停车及调度安排等措施,确保了货车分时分批、错峰、有序入场。

广交会期间,广州交警持续关注交通动态变化,不断优化调整各项交通保障措施,全力营造更加安全、有序、顺畅的道路交通环境。

提质便民服务,优化展会体验

为进一步提升广交会安保服务水平,广州警方在各展馆前台设立了便民服务点,展会期间派出专业民警进驻提供接报警、警务咨询、求助指引等一站式服务。同时,警方出入境部门在琶洲港澳客运口岸、南沙港口岸等地临时增设了口岸签证服务点,为持有广交会相关邀请函件的外国人及符合条件的港澳居民等提供便捷的签证办理服务,进一步彰显了广州“高效、开放”的营商环境。

为引导参展客商和市民合理规划出行路线,广州交警提前对外发布了详细的交通管制信息和出行指引,并通过新媒体平台实时发布交通预警信息。同时,交警部门还联合导航软件、路面信息牌等渠道广泛发布广交会路况信息和交通指引,为参展客商和市民提供了更加细致、周到的出行服务。

日均投入3100余人次 广交会第一期整体平稳有序

本届第一期广交会安检门累计过机进场人数130余万人次、进馆车辆1.2万余辆次,均按要求严格实施验证确权、安全检查等工作措施。

第一期展会期间,广州警方在展馆周边新港路、阅江路、会展东路等人流密集路段、公交地铁站口,布设了72组特警武装和治安巡控警力,与门区、馆内安保力量的联动、策应,实行定点值守+巡查管控的模式。同时,在展馆8个重点门区和7个地铁站口部署15组携警犬巡组加强巡控,安排40名特警力量前置备勤开展集散巡逻,提高展馆周边见警率、盘查率、处置率,全面提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效能。在8、11号线琶洲站,新港东站早晚高峰重点时段,广州警方还增派了3个警犬巡组加强广交会周边重点车站巡防工作。

为保障展馆及周边交通安全顺畅,广州交警在前期优化交通调整交通流向管理的基础上,围绕广交会展馆周边,由内到外划分3个管控圈层,设置了97个交通岗,部署250余名交警力量,进一步强化交通管控,优化车流分配,确保了第一期展会期间交通运行有序高效。

◆编辑:吴玉珍◆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