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届文博会亮点多多气象新
发布时间:2025-05-22

5月22日至26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

本届文博会将展出文化产品超过12万件,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将在现场进行展示与交易,参展产品品类创历史之最,包括文化旅游、文化教育、文化创意、新闻出版、艺术品、非遗产品、工艺美术品等品类。共有6280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线上线下参展,比上届增加265家。其中,线下参展企业3300家,比上届增加224家;线上参展企业2980家,比上届增加41家。

南方网、粤学习记者提前来到文博会现场探馆,一起来看都有哪些亮点新气象!

“顶流”新朋友多

本次文博会吸引了全国文化企业30强等知名文化企业以及国内国际头部品牌企业近300家,首次参展参与的头部企业、机构超60家,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产业代表企业、文化产业新势力、新业态、新质生产力“顶流”企业聚首。

既有60余家首次参展的“新朋友”,如中意达芬奇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埃及复刻宝藏公司、国家博物馆、游科互动、深度求索、宇树科技、众擎机器人等;还有“老朋友”德国法兰克福书展、奥地利优耐美益智教育集团、华为、腾讯、网易、中影股份、泡泡玛特等机构和企业。

AI科技感足

新设人工智能展区,全馆预计有60余家人工智能“常青顶流”企业和“破圈新秀”企业参展,汇聚全国最新AI机器人矩阵,包括优必选、元象、影石创新、洲明科技等。与广州老博会合作,首设智慧康养展区,搭建医疗康复场景、社区服务场景、机构养老场景、居家养老场景。

全场通过AI全应用场景呈现、AI科技演出、AI共创互动等沉浸式体验方式,让人们在文博会感受未来已来。

在这里将会上演一场机器人间的精彩“对决”:乐聚机器人、工匠社机器人共同演绎咏春拳法,浙大海创人形机器人演奏钢琴,元萝卜机器人现场人机棋艺对决,新疆三力智能机器人展现书法、绘画;还有全球首款“灵巧操作+直膝行走”的越疆科技机器人、宝安大象安泰导览机器人、逐际动力首款多形态双足机器人、工匠社机器人、零重力无人机等尖端科技、前沿产品;氦豚机器人现场推出限定款“致敬深圳”特调咖啡。

首发首秀密

文博会期间将举办超120场新品发布会,重磅新活动、新项目,包括:合翼航空携全国首个获得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的低空观光航空器模型亮相;深圳云洲数字首发国内首家对话式开发者AI大模型;虚拟现实领先企业北京PICO(小鸟科技)全球首发沉浸式互动体验大空间项目《太空奥德赛》先行体验版;德国法兰克福书展少儿图书、建筑类获奖书籍在中国首展;186件珍稀琥珀艺术藏品首次亮相文博会,带来两大重量级藏品首展;深圳原创动漫IP奶龙AI玩伴机器人新品全球首发。

此外,还有意大利国家官方首次独家排他性永久全品类授权达芬奇文化中国推广计划项目、埃及国宝级文创埃及复刻宝藏公司、湾区之眼、深圳前海冰雪世界等多个重磅新项目、新产品首次亮相文博会。

“文创中国”阵容强

文创中国主展区从上届1300余平方米扩大到3000平方米,以“文创的数智心跳”为主题,将有来自国内各地100余家机构、企业参展,集聚了国家博物馆、中国工美馆、三星堆博物馆、淘宝文创等20余家全国知名IP国博等携重量级文创产品,超百家参展品牌与数百件展品均在展位进行展示与销售,打造多元新消费场景。文创中国展区整体采用时尚潮流的莫兰迪色系设计,大胆采用“克莱因蓝”与“激情赤红”为主色调,强调时尚感、网感,将是本届文博会“网红”打卡点。

打造全场文创中国“1+N”系列,在非遗·工艺美术展(12号馆)、艺术设计·时尚文化·文化科技金融展(16号馆)、影视·版权·游戏电竞展(14号馆)等展馆延伸文创中国策展模式,以精美展陈与创新展览内容,打造出更多看点、热点、爆点。

国际化程度高

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305家海外展商线上线下参展,国际展商占比达20%。其中,50多个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包括波兰、奥地利、罗马尼亚、俄罗斯等,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参展数量创历史之最。

65个参展国家和地区中,全球合作机构创历史之最,文博会国际化“朋友圈”从60多家增加至70多家,覆盖全球近百个国家和地区。

在这次展期,埃及展团将会带来多个知名文创品牌,还有北欧瑞典高奢珠宝品牌也将带来白垩纪时期珍稀的琥珀藏品,并在文博会首发重量级藏品,展现亿年前的世界。秘鲁展团将带来当地的传统手工艺羊驼制品,通过文博会这架“文化万花筒”,折射出多元交融的文化图景和新时代文化自信自强的璀璨光谱。

◆编辑:吴玉珍◆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