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广东省教育厅召开2025年度全省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广东省今年将增加40万个义务教育公办学位,4万个普通高中公办学位,并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建设约100所科学教育特色高中。
现场,广东省师范(教师教育)院校纵向帮扶“三所学校”(即乡镇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和寄宿制初中)行动联盟成立,全省12所师范(教师教育)院校组建跨区域、跨学段、跨层级的纵向帮扶联盟,从不同方面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欠发达地区辐射。
增加4万个普高公办学位
在当前的人口变化形势下,广东正加快健全适合学龄人口变化趋势的教育资源动态调整机制。今年全省将增加义务教育公办学位40万个,并进一步扩大普通高中公办学位资源供给,增加普通高中公办学位4万个。
广东省教育厅副厅长李璧亮在会上表示,各地要精准掌握基础教育学龄人口变化情况,合理规划布局中小学、幼儿园,建立完善各市县学龄人口变化监测预警制度,基础教育学位总体供需平衡,珠三角和粤东粤西粤北城区等学龄人口流入地应加强公办学位的建设。
记者从会上获悉,广东省将推进科学教育特色高中建设改革试点,计划用3年左右时间建设约100所科学教育特色高中,系统性改进并加强学校科学技术教育,改革育人方式,探索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强化科学、技术类课程体系、设施条件、师资队伍等方面的建设,打造特色鲜明的科技类教育项目,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培养水平。
今年暑假,广东还计划推出2025年高中学生暑期“脱颖训练营”,在全省推选50名高一学生进入大学、科学院所实验室,在专家教授的带领下进行科学实验探究、科技创新。
在中小学STEM教育方面,广东将通过丰富课程资源、探索提升教学策略、构建科学评价体系等方式,推动广东特色STEM课程体系建立完成,并初步形成一支高质量的STEM师资队伍,教研工作机制不断健全,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小学(幼儿园)、社区等良好协同育人机制基本形成,STEM教育良好发展的生态系统基本建立,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
三校牵头成立联盟帮扶“三所学校”
广东省还将进一步加强“三所学校”建设,全面提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和管理水平,保留并办好已有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升级建设义务教育乡村中心校园40所,推动人口20万以上的县办好一所达到标准的特殊教育学校。
去年4月,广东正式启动师范院校纵向帮扶欠发达地区“三所学校”和县中质量提升工作,由华南师范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岭南师范学院、韩山师范学院、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州大学、韶关学院、嘉应学院、惠州学院、肇庆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等12所高校纵向帮扶粤东粤西粤北地区的“三所学校”和县中。
5月22日,这12所高校正式成立广东省师范(教师教育)院校纵向帮扶“三所学校”行动联盟。联盟下设A、B、C三个子联盟,分别由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肇庆学院担任盟主单位,联合其他帮扶高校及对应帮扶地市、县(市、区)教育局共同组成。
其中,A联盟由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牵头,聚焦“人工智能+教育”“数字化赋能课改”,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路径;B联盟由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牵头,主攻“高校+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和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等方向;C联盟由肇庆学院牵头,深耕乡村教师职前职后一体化培养、特殊群体教育关爱(含拔尖创新人才培育)等领域。联盟成立后,将针对性地围绕帮扶地基础教育发展的痛点、难点,开展专题研究、提出解决方案,形成可复制的典型案例。
◆编辑:吴玉珍◆二审:冯嘉扬◆三审:周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