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次等教育”偏见,广深佛3所公办高职拟升本
发布时间:2025-05-24 来源:南方日报

广东省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职业技能竞赛现场。  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广东省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职业技能竞赛现场。南方日报记者 戴嘉信 摄

5月22日,教育部发布《关于拟同意设置本科高等学校的公示》,经教育部党组会议审议,拟同意设置安徽第二医学院等32所学校。根据公示,广东拟设立3所学校,分别为广州职业技术大学(现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现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大学(现顺德职业技术学院)。这也意味着,未来珠三角或新增3所本科层次的公办高职院校。

从教育部公布的升本院校名单来看,广东和江苏各有3所高职升本,位居全国前列。江苏3所拟升本的“职业大学”位于苏州、无锡和扬州。广东3所“职业大学”分布在广州、深圳和佛山。也就是说,粤苏6座拟升本高职,5所位于GDP万亿级城市。其中,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大学将成为继深圳技术大学之后,深圳第二所高等职业大学,侧面显示出经济大省、经济大市对高等职业本科教育发展的紧迫性。

华南城市研究会创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表示,粤港澳大湾区3所高职拟升本具有战略意义。国际经验显示,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如亚琛应用技术大学)对制造业支撑显著。作为制造业强省,广东对标德国双元制加速培养高素质蓝领工人,既是产业升级的必然选择,也为中国职业教育改革提供先行示范。

院校升级

既增强社会认可度

也呼应产业需求

高职升本,具有政策推动、产业需求、教育公平、国际竞争等多重因素。

近年来,国家明确将职业教育定位为与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类型教育,出台《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到2025年职业本科招生规模不低于高职的10%。

作为制造业大省,广东积极推动高职院校升格为职业本科院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广东加快构建支撑制造强省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生态,已建成28个市域产教联合体、111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

从企业用人需求角度看,随着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转型,不少企业出现“设备换芯、生产换线、机器换人”的新变化,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也从单一操作向综合能力转变。

高等教育有两条路径,分别为学术型本科与职业型本科。后者源于原有大专层次的职业教育,通过学历提升的技术人才拓宽发展空间,既增强社会认可度,也呼应产业需求。

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开设了以信息类为主的专业50个(国家级20个),在专业设置上积极对应深圳“20+8”产业集群,重点建设集成电路、工业软件、人工智能、智能制造、无人机等专业,为大湾区培养与产业发展更加适配的技术人才。

记者查阅上述3所学校2024年应届生毕业数据发现,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共有毕业生4349人、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共有毕业生5616人、顺德职业学院共有毕业生5232人。若以此基数推测,3所高职若升本成功,或将为广东新增超万个职业本科学位。

“但参照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职业技术大学前身)升本的路径,一般先是由几个王牌专业升为本科专业。”一位常年关注深圳职业教育的人士说。以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为例,其2024年发布的招生计划面向全国20个省(区、市)计划招收9995人,其中本科招生计划555人,专科招生计划9440人。

产教融合

精准对接产业关键环节

让学生提前接触前沿技术

专业设置,是职业教育服务国家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接口。3所高职专业设置均紧密围绕所在城市重点发展产业开展。通过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是职业大学的一大亮点。

记者从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官网了解到,近日,为紧跟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的趋势,该校加快调整专业布局,通过校企合作,开设“荣电数字贸易订单班”,与荣电集团联合培养技能型人才。该校还创新探索产教融合模式,成立前沿材料学院,为企业精准输送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日前,来自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等专业的近两百名学生,一同来到广东—亚琛工业4.0应用研究中心参与选拔。优胜者将进入库卡机器人(广东)有限公司在工业机器人领域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项目。

“入选学生将进入‘2年校内理论学习+3个月虚拟仿真实践+7个月企业实战实训’的分阶段培养体系,深度参与库卡工业机器人研发、调试、系统集成等真实场景项目,考核通过者可直接入职库卡及产业链企业核心技术岗位,实现毕业即就业。”库卡机器人教育行业负责人介绍,此举旨在精准对接产业发展关键环节。

目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与库卡机器人(广东)有限公司双方共建《库卡机器人编程与调试》《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技术》等核心课程,开发包含VR示教系统、3D仿真模型、工业机器人应用程序在内的教学资源,打造“课堂实训—虚拟仿真—企业实战”一体化育人场景,让学生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前沿技术。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则充分发挥深圳信息龙头企业集聚优势,与腾讯、华为、中国电子等“链主”企业,共建腾讯、开源鸿蒙、麒麟信创等高等工程师学院;创新“特色班+强基班”模式,开设“腾飞班+腾实班”“鲲鹏班+鸿蒙班”精准合作育人;与龙头企业共建芯火、鲲鹏、商汤人工智能等特色产业学院等。

对标一流

从“层次”向“类型”转变

探索更多可复制经验

三校若升格本科,将进一步丰富大湾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资源,形成中职—高职—职业本科的完整体系,助力大湾区打造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产业集群。

为服务大湾区产业发展要求,广东大力推进粤港澳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共建特色职教园区。为促进大湾区职业教育合作,深圳职业技术大学与香港职业训练局成立大湾区学生交流联盟,吸引了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和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加入。

对标国际一流湾区,广东积极推进职业教育“引进来,走出去”。以“岭南工匠学院”建设为引领,目前广东共有82个境外办学项目,展现“教随产出”的职教担当。

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去年12月至今年1月,该校组团出访日本、巴西、法国、德国,在日本、法国、巴西挂牌“岭南工匠学院”;在法国巴黎落地首个“伙伴ICT学院”,形成海外办学的“根据地”。

胡刚表示,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体系持续升级,多所办学质量突出的职业技术学院成功升格为本科层次职业大学。这一升格需满足校园规模、师资配备等硬性指标,并通过教育主管部门严格的评审,如已升本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白云职业技术学院等。

对于大湾区而言,高职升格本科不仅是院校层级提升,更是职业教育从“层次”向“类型”转变,标志着职业教育正逐步摆脱“次等教育”标签,成为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目前来看,虽然广东头部高职院校取得较大的社会认可,但如何推进高职本科教育长远发展,提高全社会对高等职业本科的社会认可度,需要这批拟升本的职业院校先行示范,作出表率,在师资、课程、科研等方面优化升级,以更多优秀的技术人才输送转变社会固有认知。这也意味着,拟升本高职院校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与产业需求匹配度方面,要因地制宜探索更多可复制和推广的经验。

◆编辑:李靖◆二审:冯嘉扬◆三审:赵伟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