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如潮涌,榜样迭出。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举行,来自广东的何镜堂、石欣荣获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李德明、周姗、朱周胜、郭丽英、何淑娟以及龙莺女、高杰权夫妻等6人(组)荣获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他们虽然身份、年龄、职业、经历各不相同,但都以平常心做不平凡事:助人为乐热心公益,临危不惧挺身而出,信守诺言一诺千金,爱岗敬业恪尽职守,孝老爱亲不离不弃……在南粤大地激荡起崇德向善榜样力量,是广东扎实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动体现。
一人兴善,万人可激。广东正大力实施“礼在广东”道德培育工程,擦亮“广东好人”发布品牌,以榜样的力量感召人、鼓舞人,让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明之风浸润人心。
乐于助人展担当,见义勇为显本色
榜样是时代的最美使者,是社会的精神坐标。南粤大地,活跃着一大批乐于助人、见义勇为的先进典型,彰显社会的道德高度。
韶关市星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项目组组长周姗,深耕农业领域16年,从事食用菌行业超10年。这个一心扑在农业上的“川妹子”,早已把广东当做自己“娘家”,毫无保留地为农户传授菌菇种植技术,带领大家走上脱贫致富之路。担任项目组组长后,周姗还积极配合政府实施良种良法推广,每月定期到不同的村、镇授课,并将制作好的菌包提供给农户,实现“集中制包、分散出菇、统一收购”,一大批农户得以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近3年来,她带动2000农户实现年增收250多万元。
虽已年过七旬,肇庆市鼎湖区坑口街道万福社区居民李德明总是一副热心肠。有人亲切地叫他“德叔”,有人称他为“最美志愿者”,而他却戏称自己是鼎湖区“最缺钱”的人:面对一个个需要帮助的困难家庭,他奔走呼号、想方设法筹措爱心资金,尽最大能力帮助他们纾难解困。李德明牵头组建了民建肇庆市鼎湖区支部志愿服务队并担任队长,个人志愿服务工作超3.2万小时。他还牵头筹措爱心善款超2000万元,开展“助你读高中,圆你大学梦”项目帮助一批困难学生走进校园,组织开展帮扶困境妇女儿童家庭、因大病致贫家庭等超5000户,受益群众超过1.5万人。
还有一种爱,叫“奋不顾身”。
深圳公益救援队队长石欣自2003年起便义务参与山野户外遇险人员救助工作。这些年,他参与全国山野区域救援300余次,参与四川雅安地震、云南鲁甸地震、尼泊尔地震等国内外重大自然灾害抢险救灾工作50余次,救助危难群众千余人。
在石欣带领下,深圳公益救援队已发展成为我国民间应急救援事业专业化、社会化、制度化、国际化水平不断发展的突出代表,拥有山地、水上、地震、绳索、医疗、应急通信6个专业队,2000多名公益救援队员,具备建筑物倒塌搜救、山地搜救、水上搜救等专项救援技术能力,在应急管理、国际救援合作等方面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应急专业人才。石欣还组织带领救援队开展应急救援知识普及等各类社会服务,累计开展公益服务活动万余场,公共安全知识宣导、公共安全讲座等近2000场。
珠海市香洲区拱北街道申通快递公司快递员朱周胜多次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2020年9月28日,他在派件时发现一男子持刀架在一珠宝店女店员脖子上,立即冲过去与劫匪对峙。劫匪见势不妙夺路而逃,他紧追不舍最终协助警方将劫匪抓获;2022年11月29日晚,他遇到一名醉酒男子追打路人,迅速箭步上前将醉汉制伏在地,直至民警到场处置;2023年3月12日晚,珠海市香洲区一处住宅发生火灾,他和小区保安及时发现火情并将明火扑灭……
朱周胜说:“我觉得能帮助别人就要尽量去帮,举手之劳却会让人很温暖。”这句朴素的话语,彰显无数南粤儿女的人性光芒,擦亮这个时代最温暖、最动人的价值底色。
守信敬业传美德,孝老爱亲暖人心
一盏盏明灯,汇聚成明亮光芒,照亮前行之路。有一群人用坚守诠释信仰,用爱守护家庭,用责任铸就担当,让传统美德焕发耀眼光彩。
从改革开放最前沿的深圳科学馆,到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扩建工程,从惊艳世界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到极具现代岭南风貌的中国国家版本馆广州馆……年近九旬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名誉院长、建筑设计研究院首席总建筑师何镜堂用实际行动鲜活诠释敬业奉献的意涵,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打破了国家标志建筑设计由外国建筑师垄断的局面。他常说:“学无止境,只要我还能动,我就会寻找各种机会去实地考察和研究建筑,这既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生活。”
深圳市凤凰涅槃艺术团团长郭丽英是一名乳腺癌晚期康复者,她一直记得与首届全国道德模范丛飞的约定,克服经济、身体等重重困难建立起深圳癌症病友艺术团——凤凰涅槃艺术团,全力以赴信守诺言。从7人发展到200多人,累计公益演出400余场,郭丽英和团员把与病魔抗争的经历以歌曲、舞蹈等艺术形式演绎,鼓舞观众珍惜生命、热爱生活。当她带着患癌丈夫一起为艺术团奔波,当团员们称她为“郭妈妈”,这份跨越生死的坚守,早已超越艺术本身,成为照亮生命的精神灯塔。
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们以爱为底色,用坚守与担当默默诉说对家人的深情。
中山市石岐街道民生社区居民龙莺女、高杰权夫妇没有想到,女儿小恩的出生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小恩半岁时被确诊多重残疾,龙莺女、高杰权二人没有向命运低头,龙莺女辞掉工作、专心照顾女儿;丈夫高杰权一天打几份工,成为家庭唯一经济支柱。在他们的悉心照料下,女儿一天天长大,并逐渐学会说话、走路。如今,龙莺女不仅陪伴女儿继续成长,还成立了服务机构,为从特殊学校毕业的青年提供温暖“港湾”,为特殊孩子拓展精彩人生。
广东省地中海贫血防治协会理事何淑娟被大家称为“地贫妈妈”,为了患有重症β型地中海贫血症的女儿,她靠打散工养活女儿,以羸弱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担。何淑娟用32年母爱打破女儿命运魔咒的同时,更用大爱照亮上千地贫家庭。为了让更多地贫患儿生存,她积极投身参与地贫防治宣传志愿服务和重症儿童大病救助,开展公益宣讲300多场,为地贫家庭筹集善款达数百万元。
道德模范是奋斗的前行者、社会的引领者。他们用凡人微光汇聚成璀璨星河,引领更多人播撒爱心、传递美德,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编辑:李靖◆二审:冯嘉扬◆三审:赵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