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力迈向国际文化产业头部展!第二十一届文博会圆满闭幕
发布时间:2025-05-27 来源:南方网

5月26日,为期5天的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在深圳成功落下帷幕。

文博会期间,展出文化产品超过12万件,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在现场进行展示与交易,参展产品品类创历史之最,包括文化旅游、文化教育、文化创意、新闻出版、艺术品、非遗产品、工艺美术品等品类。全市各区设立52个分会场,共开展近400项展示交易活动。主会场、分会场、各相关活动点总参与人次达220多万,主要指标较上届均大幅度增长。

第二十一届文博会紧紧围绕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以人工智能重塑文博会,重点突出博览和交易功能,不断提升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数字化水平,持续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奋力从“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迈向“国际文化产业头部展”。

海内外“顶流”企业聚首

国际化程度高

本届文博会期间,6280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线上线下参展,比上届增加265家。其中,线下参展企业3300家,比上届增加224家;线上参展企业2980家,比上届增加41家。

文博会吸引了全国文化企业30强等知名文化企业以及海内外头部品牌企业近300家,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产业代表企业、文化产业新势力、新业态、新质生产力“顶流”企业聚首。

其中60余家“顶流”是首次参展的“新朋友”,如中意达芬奇国际文化艺术中心、埃及复刻宝藏公司、国家博物馆、游科互动、深度求索、宇树科技、众擎机器人等;此外,还有“老朋友”德国法兰克福书展、奥地利优耐美益智教育集团、华为、腾讯、网易、中影股份、泡泡玛特等机构和企业。

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305家海外展商线上线下参展,国际化占比达20%。其中,线下参展海外展商132家,线上参展海外展商173家;覆盖65个国家和地区,包括线下参展国家和地区40个,线上参展国家和地区25个。

来自110个国家和地区的共3.5万余名海外专业观众线上线下参会,其中1.2万余名线下参会,2.3万余名线上参会。

文博会期间,埃及展团带来多个知名文创品牌,还有北欧瑞典高奢珠宝品牌也将带来白垩纪时期珍稀的琥珀藏品,并在文博会首发重量级藏品,展现亿年前的世界。秘鲁展团带来当地的传统手工艺羊驼制品,通过文博会这架“文化万花筒”,折射出多元交融的文化图景和新时代文化自信自强的璀璨光谱。

首次参展的中意达芬奇国际文化艺术中心以“达芬奇秘境·天才之境”为主题,打造七大核心展区,在2000平方米的超大空间内呈现一场科技、艺术与教育跨界融合的文化盛宴。“这是我们第一次参加文博会,我们此次参展也想借助文博会的文化企业与品牌超级传播平台,来传播优秀的中西方文化,同时做持续的产业深度运营。”该中心战略发展兼运营顾问王英说。

首设人工智能展区

AI应用愈加广泛

本届文博会首次设立人工智能展区,展示了深圳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最新产品,包括机器人、无人机、智能眼镜、智能耳机等,通过实物展示和互动体验,让参观者直观感受人工智能技术的魅力和应用前景。全国超60多家人工智能领域知名企业参展,打造多个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文博会AI会展助手“文小博”也首次亮相。

全国最新AI机器人矩阵现场展示“十八般武艺”,花式秀绝活;全国尖端科技、前沿产品悉数登场,深度解码深圳人工智能先锋城市的创新基因。机器人打咏春拳、弹钢琴、围棋对弈、写书法、绘画、制作特调咖啡……AI应用越加广泛,让人们在文博会感受未来已来。

文博会开幕当天,人形机器人“夏澜”凭借逼真的面容、细节的表情变化、高智能的交互体验,一亮相便吸引了众多观众驻足。数字华夏公共关系与政府事务部总经理吴为介绍,“机器人‘夏澜’仅头部就有29个电机,目前可以做到7个种类22种表情,它不仅可以做各种动作,识别人物的情绪,还会讲方言。产品发布以来,机器人已在政务大厅、展厅等多种应用场景成功落地,今年开始迈入商业量产阶段。”

上海氦豚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韩兆林带来升级版的咖啡机器人,让看展的市民游客品尝到优品平价的咖啡,“我们的产品连续迭代至第六代,出口国家从个位数跃升到全球近50个国家,在国内15个省市落地,在1000多个地标城市亮相。”

值得一提的是,在文博会广东展团主展厅内,首个以“全尺寸类人身高”的人形机器人为竞技主体的赛事“众擎机器人自由格斗赛之‘机甲拳王’”正式官宣将于今年12月在深圳举办。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的双向奔赴,以“科技+体育+文化”的跨界融合,开辟智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为中国引领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变革提供“湾区样本”。

广东文化产业向新图强

文化出海正当时

本届文博会广东展团以“向新图强,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为主题,策划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创新展。组织全省21个地级以上市、200多家文化企业、超2万件以上的文化产品,协同香港、澳门及紫荆文化等央企,在“大湾区馆”集中亮相。

今年第21届文博会,特别设立文化出海展区、文化产品进出口贸易展区等多个专题展区,组织具有出口潜力的文化企业参展,借助头部跨境电商平台资源优势,助力参展企业“走出去”,以网文、网剧、网游为代表的广东文化出海“新三样”,成为了国内外参观者关注的焦点。

数据显示,广东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额约占全国40%,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广东以高精尖的自主研发技术、深厚的文化底蕴、完备的产业集群优势,实现文化出海“跃升”。

近年来,中国故事内核加上本地化改编,成为短剧出海的“流量密码”。短剧应用ReelShort多次登顶苹果商店全球下载榜,风行海外。粤产微短剧出海,涌现出枫叶互动、光盒动力、筷子科技等大批领军企业。

腾讯旗下阅文集团的《斗罗大陆》《庆余年》等10部网文佳作被收录至大英图书馆;阅文集团旗下海外门户国际最大的网络文学平台“起点国际”上线6000多部中国网文的翻译作品,覆盖多种语言,累计访问用户已近3亿。

游戏IP从“文化符号”向“全球叙事”的更高维度迈进。数据显示,2024年广东游戏“出海”营收规模达423.6亿元,同比增长9.9%。“出海”营收在10亿元以上的广东企业有腾讯、网易、三七互娱、4399、异幻网络、库洛游戏、灵犀互娱以及冰川网络。《绝地求生》《鸣潮》《叫我大掌柜》等多款国内游戏IP在海外火热传播。

在AI技术辅助下,网剧和网文的翻译水平及效率大幅度提升,AI翻译加速中国网文规模化、多语种出海,新兴市场成出海新增量。2024年“起点国际”新增出海AI翻译作品超2000部,同比增长20倍。

此外,为推动广东文化产业向新图强、走在前列,文博会开幕首日,广东发布了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共6个文件87条政策举措,涉及影视、演艺市场、动漫影视、网络游戏、电子竞技、网络视听等6个文化产业领域,全力激活广东文化产业市场潜力、投资热力、人才引力。

设置多个特色专题展区

激发文化消费新活力

本届文博会通过丰富的展览内容和体验项目,激发了文化消费的新活力。主展区“文创中国”展区阵容全面升级,从上届1300余平方米扩大到3000平方米,吸引100余家机构、企业和知名IP携重量级文创产品参展,数十座文化殿堂的镇馆之宝、文创IP齐聚深圳。

展会精心设置多个特色专题展区,全面覆盖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创产品、游戏电竞、潮玩文化等多元领域,全方位推动文化、旅游、体育等领域的消费潜力充分释放。

首次打造“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深圳)演艺出海推介舞台,展期五天共组织了10余个舞台艺术类型、50余个精品演艺项目进行现场展演、推介,助力中国演艺精品“走出去”。

首次设立时尚生活展区,配套举办中国时尚经济创新发展峰会,聚焦时尚经济产业全链条,深入探讨时尚产业创新发展趋势,推动时尚产业在文化自信引领下实现高质量升级。

非遗·工艺美术展上,各地非遗技艺与传统手工艺产品纷纷亮相,让观众能近距离领略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沉浸式感受传统技艺的匠心独运;游戏电竞展区举办了2025亚太电子竞技大赛等精彩电竞赛事,以及宅舞表演、Coser巡游、VR体验等丰富环节,吸引众多电竞爱好者与观众热血围观,为玩家们打造出一场专属的狂欢派对。

展会还引入众多创新消费场景,美食展区香气四溢,让观众不仅能在文博会现场大开眼界、大饱眼福,还能大快朵颐、大饱口福。不少展商的产品被抢购一空,甘肃展馆的文创产品凭借独特的地域文化魅力,备受青睐,多次补货仍供不应求。除此之外,展会期间每日都有超20场新品发布会,众多初创企业与大型赛事特许商品纷纷在此首发。

此外,新品频出,首发首秀精彩纷呈。据统计,主、分会场共推出超200项新品发布活动。这些首发首秀内容涵盖了文化创意产品、数字文化技术、影视动漫作品、出版发行成果等多个领域,展现了文化产业的创新活力和发展趋势。

例如,合翼航空携全国首个获得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的低空观光航空器模型亮相;深圳云洲数字首发国内首家对话式开发者AI大模型;虚拟现实领先企业北京PICO(小鸟科技)全球首发沉浸式互动体验大空间项目《太空奥德赛》先行体验版,深圳前海冰雪世界等多个重磅新项目、新产品首次亮相文博会,引发行业广泛关注。这些重磅新项目、新产品的首发展示,不仅彰显了文博会的资源集聚效应,更为文创产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全新样本。

“交易力”是文博会的生命力

22项措施促进交易

本届文博会把促交易放在最突出的地位,特别策划了22项促交易措施,通过场景、通路、服务三方面再升级,以“文化深水港”对接“经济新蓝海”,实现交易环节的全面扩容、全链赋能、全程无忧。

今年文博会开辟了新品首发、项目路演、供采对接多元交易场域,展期组织近200场包括新品发布会、招商引资、项目签约、订货会等在内的活动,拓宽专区发布、展位发布、云上发布等多条首发首秀渠道。文博会文化产业招商会、创新项目与新品发布会实现倍增扩容、能级跃升。

仅开幕式首日,广东展团18个重点项目在现场顺利签约;湖北省有关企业完成了6个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的签约,总金额达28.3亿元;浙江省莲偶科技(海宁)有限公司实现签约金额7亿元,拿下本届文博会开展以来浙江参展企业最大订单……数据显示,自第一届文博会开办以来,文博会累计成交额突破3万亿元,服务企业超4.5万家,展示展品200万种,堪称全球文化贸易的“超级市场”。

文博会打通“展前配对—展中直购—展后云洽”全周期供采对接服务链,联动全国文化大数据交易中心,实现文化资产从展示到变现的全周期服务。同时,展会加大与粤港澳大湾区协会、商会联动交流,并强化展商宣传推广,扩大交易实效。

今年展会首次开发上线“AI会展助手:文小博”,通过AI技术深度重构交易服务体系,实现精准供需对接,成为观众的“智慧向导”“逛展搭子”,广大客商的专属“商务顾问”。同时,优化即时购、掌上购、云端购多元购物渠道,让每个观众尽享“空手逛展、快递到家”“空手逛文博”轻松逛展体验。

文博会产业带动作用明显。广东省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广东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5508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1.0%。其中,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1963亿元,增长8.2%。

在深圳市税务局的支持下,本届文博会首设“深圳离境退税专区”,进一步为文化贸易做好服务。首届文博会举办时,深圳文化产业增加值仅占GDP4%左右。到2024年,深圳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3754家,实现营业收入12875.08亿元,占全省的51.5%、全国的9.1%;特别是,以多媒体游戏动漫、可穿戴智能文化设备制造等为代表的文化新业态特征较为明显的16个行业小类,实现营业收入5863.99亿元,同比增长12.2%。

深圳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我国文化输出的重要基地和主要口岸,持续彰显深圳在文化产业的新探索,不断凸显文博会作为行业发展风向标的引领作用。

◆编辑:吴玉珍◆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