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更多青年科技人才。2023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和使用的若干措施》(以下简称《若干措施》),其中强调指出,青年科技人才是第一资源,是科技事业取得突破进展的生力军,赢得青年才能赢得科学的未来。因此,要想在科学事业上实现从跟跑到领跑,就要在思想上“正其心”,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上“壮其胆”,激发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潜能,保障上“解其忧”,厚植培育青年科技人才的沃土,为他们施展才华创造舞台,在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征程上挑大梁、当主角、担重任。
一、思想上“正其心”,用初心使命感召青年科技人才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若干措施》强调指出,要坚持党对新时代青年科技人才的全面领导,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科技人才。一方面,强化青年科技人才的思想政治引领。各级党委将青年科技人才爱国奉献、科学报国的思想政治引领放在首要位置。通过强化党建引领,组织青年科技人才深入学习党的科学理论知识和路线方针,教育引导青年科技人才坚定理想信念,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之中;邀请行业领域专家、学者进行讲学,教育引导青年科技人才“德技并修”,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守科研诚信的原则,恪守学术道德规范,时刻牢记社会责任感。另一方面,激励青年科技人才弘扬科学家精神。在全社会范围内,应该广泛宣传先进典型和事迹,讲好榜样故事,引导青年科技人才牢记“国之大者”,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科技报国的优秀品质,践行大国工匠的使命;传承“两弹一星”科学家精神,教育引导青年科技人才坚持面向国家需求、产业需求、社会需求、学术需求,在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上潜心研究,锐意进取,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挺膺担当,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奉献青春和智慧。
二、培养上“壮其胆”,激发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潜能
青年科技人才正处于科学研究潜能爆发的“黄金期”,必须下好成才“先手棋”,破除成才“边际线”,充分激发其创新活力。首先,深化顶层设计,打破固有思维,构建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各级党委政府需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在中国式现代化征程中的重要作用,打破固有“论资排辈”的用人思维,充分认识到青年科技人才的创新潜能和活力,将他们视为重要的创新驱动力量。紧紧围绕关键性领域和产业链需求,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如通过科研项目和科技创新基地的选拔和培训,发现和储备优秀的青年科技人才,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展示才华的机会。其次,聚焦科技项目,实施“人才+工程”抓建模式,培养青年科技人才独立研发能力。青年科技人才是未来科技创新的中坚力量,通过深入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青年科学家项目,国家科技创新基地大力培养使用青年科技人才,更好发挥青年科技人才决策咨询作用。最后,赋予青年科技人才更多担纲领衔的机会,鼓励其在重大科技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青年科技人才在职业早期,通常没机会“挑大梁”,然而,青年科技人才正是具有创新思维和活力的群体,要大胆任用青年科技人才,将其放在急难险重的岗位上锻炼,提高担任项目(课题)负责人和骨干的比例,积极推进科研项目负责人及科研骨干队伍年轻化,锻造青年科技人才挺膺担当挑大梁的“硬肩膀”。
三、保障上“解其忧”,厚植培育青年科技人才的沃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强调要给予青年人才更多的信任、更好的帮助、更有力的支持。当前,青年科技人才成长面临多重压力,其一是本子、帽子、位子的竞争压力,让很多青年科技人才难以真正潜心搞科研;其二“非升即走”的压力,高校、科研机构仍采用论文、项目、奖项数量等指标进行人才评价,其三生存压力,青年科研人员工资较低,特别是一线、准一线城市,在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压力更为突出。如何破解难题,缓解压力?首先,完善青年科技人才职称评定制度。破“四唯”、立新规,不以资历论水平,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学人才评价体系,给予青年科技人才更为宽松、公正的成长环境。其次,在科研经费上,鼓励各地通过基本科研业务费等多种方式加大经费投入,加强对高等学校、科研院所职业早期青年科技人才的支持。最后,在基本需求上,强化保障。各地各级政府要建立精准联系青年科技人才服务机制,根据各地生活消费水平相对应提高青年科技人才的工资水平,重视并创造条件帮助青年科技人才解决配偶安置、子女入托入学、租购房、医疗保障等方面的困难,缓解青年科技人才的生存压力,营造更好的生存环境,让青年科技人才尽情施展才华,将火热的青春之花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绚丽绽放。
作者系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任教师
编辑 方嘉雯 二审 黄廉捷 三审 陈浩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