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镇
地处珠江出海口西岸,三江交汇,水网密布。全镇有大小河涌71条,是典型的岭南水乡和鱼米之乡。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三角镇高平村村民黄俊英的记忆里,门前纵横交错的河涌是儿时戏水的乐园,也是村民食物的重要来源。然而,这里一度因高平化工园区无序发展,水环境受损,陷入治理困境。
“现在水变清了,鱼也多起来了!”近年来,三角镇持续推动高平化工园区转型升级,创新实施排污指标“动态调配”机制等举措,水环境持续改善,黄俊英和村民们见证了这一深刻变化。水质检测数据也印证了村民的直观感受:全镇劣五类河涌从2018年大幅下降,全镇综合水质从2018年全市第6提升至2020年全市第3。
治理工作在产业领域也获得直观的成效。自2021年高平化工园区开展转型升级工作以来,园区企业在清洁生产、安全管理、生产工艺、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明显提升,园区规上企业增加37家,总产值同比增长近三成。
不要“一刀切”,但要“切一刀”✦
三角镇高平化工园区设立于1998年,是三角成立最早、企业集聚度最高、产值最大的工业区,也是中山目前唯一保留的化工园区,园区年产值约占全镇工业总产值3/4。
过去,由于历史原因,三角镇高平化工园区的排污权“水量”指标早已分配完毕,且一直固化,排污量分配不合理、不均衡问题突出。这也导致了排污量大的“劣币”驱逐“良币”的问题出现,园区内电镀、印染、化工、塑料等传统行业的一些“小散乱污危”企业长期“野蛮生长”,引发各种突出且复杂的环境治理难题,地区背负起沉重的监管负担、转型负担和形象负担。
三角镇副镇长周锦添表示,三角镇党委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相统一,客观看待历史形成的电镀、印染、化工、塑料等传统特色行业,并没有“一刀切”一禁了之,而是通过管理制度改革,精准“切一刀”,切掉“小散乱污危”企业,促进高平化工园区转型升级,释放园区和产业的新动能。
如何精准切掉“小散乱污危”企业并非易事,这一刀切哪里、如何切十分考究。
对此,三角镇主动探索治理路径,决定既要体现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作用,也要更好发挥政府的作用。一方面,三角镇持续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另一方面,下定决心实施“水量改革”,把“死水”变成“活水”,即抓住排污权和排污量这个“牛鼻子”,将过去长期固化、缺乏调控的一潭“死水”,转变为优胜劣汰、提质增效的源头“活水”。
按照这一思路,三角镇2021年6月印发实施《三角镇高平化工园区转型升级工作方案》,成立工作专班,集中镇相关职能部门力量,全面实施高平化工园区新一轮转型升级工作。
转型升级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打破排污指标分配的固化格局,对总量有限的排污指标实行“动态调配”机制,将企业的产值、税收与排污指标挂钩,倒逼企业开展生产技术改造,降低生产能耗,提升生产效能。
“水量论英雄”✦
在总量有限的情况下,排污指标配给谁、配多少有着严格标准。
在机制正式落地前,工作专班对高平化工园区内的电镀、印染行业进行了全面调研,并在综合行业专家和企业代表意见基础上,结合高平园区的产业规划和产业定位最终确定调配标准。指标分配的核心导向是以“水量论英雄”,优先保障和满足管理更先进、生产效能更高的企业,淘汰能耗高、产能低下的散小企业。
机制实施近一年,效果正逐步显现。
位于高平化工园区内的铃木东新电子(中山)有限公司(下称“铃木东新”),是三角镇实施排污指标“动态调配”机制的受益企业之一。在三角镇工作专班指导下,该公司去年以来投入2000多万元实施生产改造,降低生产能耗,提升生产效能。
铃木东新董事金丽梅表示,经过技术改造,公司生产污水排放量下降了近40%,而每100吨污水排放对应的综合产值实现了倍增。与此同时,公司也获得了更多的排污指标,这进一步增加了企业的发展信心,也为企业增资扩产提供了更多空间。
除了关注排污,三角镇还注重提升园区企业安全生产、节能、降耗等方面的管理水平,依据企业安全生产、节能、降耗、减排等方面的年度考核结果,实行分级管理,支持和鼓励优势头部企业做大做强,倒逼一部分小、散、乱、污、危企业改造升级或退出经营。
金丽梅表示,铃木东新在升级生产线的同时,不断强化生产环境管理,将降耗和安全理念贯穿在生产的每一个环节。比如生产车间目前已实现“干湿分离”,污染区和非污染区设置更加清晰,员工的工作环境更舒适、更安全。
综合措施下,高平化工园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加快实施生产技改和管理升级已成为园区企业的共识。
2021年,园区共淘汰9家电镀、印染、化工行业企业,企业淘汰52条老旧生产线,新增62条自动化产线。目前,园区有14家企业在镇经科局进行了技改备案,备案总投资约2.9亿元,另有24家企业具有技改意愿,计划总投资超过3亿元。
综合治理 打造宜居宜业新名片✦
周锦添表示,事实上,三角镇早在数年前就已启动对高平化工园区的综合治理,水体未达标和污染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在此基础上,三角镇通过实施排污指标“动态调配”机制,是高平化工园区治理的2.0版本。自去年实施水量动态调配机制以来,三角镇已收回排污指标近3万吨,为优质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空间。
企业获得更多的排污指标,不意味着可以无节制地排污。在开展行动期间,三角镇还大力开展园区生产企业综合整治提升工作,从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加强污染防治、持续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提升工艺装备、严格执法倒逼、加强污水处理厂日常监管等六个方面着手,全面推进电镀、印染、化工等行业改造提升,解决工艺装备落后、环境污染防治能力低下、市政基础设施欠账等问题。
自去年开展转型升级工作以来,高平化工园区综合治理的效果已逐渐呈现,园区发展向着“高水平、真公平、得好评”的发展目标逐步迈进。
截至目前,高平化工园区内规上企业128家,新增37家。2021年1-12月,园区内规上企业总产值约184.6亿,同比增长29.2%。其中,电镀业总产值38.4亿元,同比增长74.2%,印染业总产值41.3亿元,同比增长60.1%,化工业总产值7.8亿元,同比增长23.6%。
行动也为周边村民带来了更好的人居环境。随着水质改善,咸水歌、赛龙舟等水乡沿河文化娱乐活动也再度活跃了起来。而离高平化工园区不远处,迪茵湖小镇已成为中山白鹭种群最密集的自然栖息地,成为集中体现三角、中山宜居宜业的一张靓丽名片。
-END-
责编:吴佩莹、黄清霞
执行总编辑:杨慧芬
总编辑:汪首东
来源:南方+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