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镜头
小游子 访故乡
杨仙逸外曾孙一家三口北台村寻根
发布时间:2024-06-17 来源:中山日报

“长夏村墟风日清,檐牙燕雀已生成。”

对于四岁半的范谷然(Harry Horvick)而言,从锦绣繁华的“东方之珠”香港,来到广东中山的北台村,惬意的夏日午后,第一次的还乡之旅,一切都是那么新鲜。

百年芒果树下,他与爸爸妈妈,一人一支“美怡乐”雪糕,冰凉由舌尖蔓延,一口甜入心田。

老侨房茶舍里,他学大人的模样品茶,再来一口芦蔸粽,一口绿葡萄,腮帮子很快就鼓鼓囊囊。

最让他开心的是,在北台小学,他与这里的小学生一起赛跑,哥哥姐姐们都非常热情,还会用英语与他聊天。他们一见如故。

让他意想不到的是,在这样一个岭南小村,竟处处可见其先辈的史遗。6月14日的下午,他和爸爸妈妈在当地侨务工作者和学校老师的陪同下,先后参观了杨仙逸祖居、北台空军广场、北台小学、凤鸣杨公祠及侨房保育点燕河居。尤其是在共和巷与著昆街之间的杨仙逸祖居内,墙壁上满是其家族成员的旧影。

“这是我妈妈的妈妈,杨慧翘,她是‘中国空军之父’杨仙逸的女儿。”范谷然的爸爸 Michael Horvick,是杨仙逸的外曾孙。他指着老照片中一位戴头箍、穿旗袍的娉婷女子向儿子介绍道。

这是Michael第三次回北台,距离上一次已有11年之久。他第一次回乡是2011年,当时陪伴身边的爱人已成“孩子他妈”。但见孩子一天天长大,端午节后,他们决定一家三口一起回北台,意在让小谷然能够感受到“根”在何方,强化他与家乡的“真实连接”。

“我很惊喜地看到,当地将历史遗存保存得那么好。我们祖居前的花园正在升级改造,相信下次回来,它会变得更漂亮。”Michael称,他出生、成长于美国,虽然从小听着亲人讲述杨仙逸的故事,但来到这里,历史忽然变得鲜活起来。他坦言,自己是个混血儿,中文不太好,但内心对中国文化始终有一种深厚的归属感,“或许是这个原因,我娶了一位上海太太。”他笑道。他以太太的姓给儿子取了中文名,并由太太从小教孩子中文。“他是杨仙逸家族最年轻的一代,我们这一代人,很多都只会说英文了,希望我的孩子,能将家族与中国的这份情感延续下去。”

在母亲范旭婷的悉心培养下,小小的范谷然已认得不少中文字。在北台小学的杨仙逸铜像前,他跟着母亲一起朗读上面的中文简介:“杨仙逸将军,祖籍广东省香山县……”

“一次观光不可能让我儿子立即认识到他背负的家族历史重量,但总能给他留下一点感觉,在他心里埋下一颗种子,未来生根发芽。” 在庆祝父亲节到来的周末,Michael带着家人又相继参观了中山市博物馆、紫马岭公园,还去了广州的友谊剧院,观赏中国首部讲述龙舟文化的现代舞剧《龙·舟》。

两个星期后,他们将返回美国的家中,而行囊里装满了家乡的回忆。

“真甜。”回酒店的途中,车后座的小谷然忍不住又将一颗葡萄放进嘴里,那是北台村的茶艺师送给他的。这也是他此行最为深刻的家乡味道。


   Michael Horvick一家人在北台村空军广场的“乐士文一号”飞机模型旁感受祖辈当年的冲天之志。


   Michael Horvick及妻儿在杨仙逸祖居门前留影。


   Michael Horvick一家人在北台小学的杨仙逸铜像前留影。


   Michael Horvick一家三口走在北台村的乡间小路上。


   范谷然和北台小学学生击掌。


   百年芒果树下,Michael Horvick一家一人一支“美怡乐”雪糕。


   Michael Horvick向儿子讲述家族历史。


   Michael Horvick妻子和儿子感受田间农忙。

记者 廖薇  余兆宇 见习记者 盖刘宝  实习生 莫唯  图编 明剑

◆编辑:龙慧◆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