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镜头
乡村照相馆|泮沙纸鸢再追风
发布时间:2024-10-31 来源:中山+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不是封存在古诗里的场景,这是许国平小时候的真实回忆。《南朗镇志》中记载:“泮沙村素有‘风筝之乡’的称誉。”生长于斯的许国平,如今虽已年过古稀,却还清晰地记得牵着风筝线跑过的童年。

民国时期,“泮沙纸鸢”发展成为泮沙村的突出标志。当时的风筝之乡有多爱放风筝?每年逢农历八、九月,泮沙乡村口大地坪和天后庙前旷地,每天傍晚,如天无雨,就有大群男女老少带着各式各样纸鸢不约而同来放飞,如遇明月当空,有人飞到午夜或通宵。高兴时,在农历大年初一也有不少人在此地放飞风筝。对泮沙人来说,风筝文化是宝贵的集体记忆。

时过境迁,慢慢地,放风筝的村民越来越少,扎风筝的手艺也被封存在纸上。“我们这批泮沙风筝的见证人也慢慢老了,这项手艺怕是就这样失传了吧。”许国平发出叹息。

事情迎来转机,今年3月,“泮沙纸鸢”文化的挖掘整理和南朗“泮沙纸鸢”民间风俗申遗工作开展,6月8日,泮沙纸鸢队正式成立。

泮沙纸鸢队队员在制作风筝。

根据村中老人的描述和绘图,结合到阳江等风筝基地学习的知识,以及查到的非遗方法,泮沙村终于摸索出了能付诸实践的风筝制作工艺。

“泮沙纸鸢曾盛极一时,放风筝则是泮沙人共同的文化记忆,我们想让它的辉煌再现,让家乡文化得到传承。”得知要组建泮沙纸鸢队时,泮沙人许汉良颇感欣慰,他肩负起了纸鸢队队长的责任。

广东省第十届风筝锦标赛现场。

今年7月13至14日,广东省第十届风筝锦标赛在中山南朗街道竹林城市文旅综合园举办,一只近50米长的蜈蚣风筝,出场即成瞩目焦点,蜈蚣眼睛迎风会飞快转动,顶端还会发出“嗡嗡”声响,形制巨大。

这只蜈蚣风筝即出自泮沙纸鸢队。“出师”不到一个月,从零开始学习风筝制作的泮沙纸鸢队就站在省级赛事舞台上,和来自深圳、广州、阳江等10座城市16支队伍同台竞技。

10月13日,泮沙村首届纸鸢文化节在风筝非物质文化遗产研学基地(南朗竹林城市文旅综合园)举办。此次纸鸢文化节,为人们提供一个亲近传统文化、享受亲子时光、体验户外活动的绝佳平台,也为传承和弘扬纸鸢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泮沙纸鸢,在追风的路上勇敢前行。

泮沙村首届纸鸢文化节。记者 王云 摄

本期乡村照相馆,我们走进南朗街道泮沙村,看曾经的风筝之乡,如何让沉睡已久的泮沙纸鸢拨回时间的走针,以强势之态再回乡民视野。

【出品】乡村照相馆融媒工作室

【采写】颜子怡

【摄制】刘万杰

◆编辑:龙慧◆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