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本报讯 9日上午9时,19岁的王保宏从肇庆出发,在长途汽车站坐上了前往中山的大巴。他要见的是10年来一直资助他们姐弟俩却从未谋面的好心人。下午3时左右,这位好心人——中山边检站官兵唐俊杰在中山港码头公交车站,焦急而又激动地等着王保宏。“瘦了,比照片中的人瘦。”唐俊杰拍拍王保宏的肩膀,虽然是第一次相见,但两人像认识很久的亲人一样,并不陌生。边检站为没有吃午饭的王保宏买了午餐。他一边吃,一边和身旁的“唐叔叔”交流着近况。在这平静的谈话背后,是唐俊杰10年来对远在甘肃的姐弟俩的无私捐助,也是中山边检站官兵主动加入到善举中的感人故事。 ■10年资助甘肃贫困姐弟俩 2004年,就职海警一支队的唐俊杰在同事的牵线下,结对资助了当时就读小学的甘肃贫困学生王保宏。其后,唐俊杰得知王保宏成绩优异的姐姐王芳芳面临辍学,于是资助姐弟俩读书。2009年,唐俊杰调到中山边检站工作,继续资助着姐弟俩。 2009年2月,来自甘肃的一个信封引起了科里同事们的注意,接近A4纸大小的信封上面印着红色大字:深圳对口援建前方指挥部。信封是汶川地震期间专用的,经追问,唐俊杰才道出了事情的原委。原来,汶川地震发生时,姐弟俩在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佛崖乡后儿坝村的家也受到了牵连,唐俊杰由于不知道情况,去信了解情况,这封回信正是姐弟俩报平安的信。那时候,姐弟俩与唐俊杰主要的联系方式是信件,双方来往的书信有40多封,记者此前采访唐俊杰时曾看过部分信件,姐弟俩稚嫩的笔迹主要汇报生活、学习情况,字里行间是对唐俊杰的感恩之情。 2011年,姐弟俩的父亲查出癌症晚期,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却未能与恩人见上一面,他让女儿王芳芳给唐俊杰发来一条短信与他道别,并感激唐俊杰一家人无私的资助。唐俊杰把这当做是王爸爸对他的托付,更加坚定了他要一直资助姐弟俩的决心。 得知唐俊杰的善举,科里的同事由衷地敬佩,之后每月,当时唐俊杰所在的边检三科全体官兵都会从工资中拿出一部分,由唐俊杰一起邮寄给姐弟,助他们完成学业。2012年9月份,收到王芳芳考上了甘肃师范学院的消息,唐俊杰便给她汇去了6500元学费。 ■弟弟专程到中山感谢好心人 王保宏的到来,边检站官兵们都很高兴,从2009年知道姐弟俩的情况后,他们就一直资助着姐弟俩,了解姐弟俩的情况。 王保宏买了一盒花旗参茶和一箱牛奶来看望“唐叔叔”,面对热情的边检官兵,内向腼腆的他有点手足无措。他3月份从甘肃到肇庆一家鞋厂打工,这是他第一次离开甘肃来到广东。父亲病故,母亲也因患病不能种地,为了让姐姐继续读书,王保宏初中毕业就没再读书,之后一年多他一边照顾母亲一边种地保证基本所需,后来他学过汽车修理、到建筑工地做过苦力,今年3月,他坐了20多小时的火车来到了广东,和一个老乡一同在鞋厂打工。“保宏以前在电话中就不怎么爱说话,这次主动提出来看我,应该是鼓起了很大的勇气的。”唐俊杰对记者说,他身旁的王保宏笑了笑表示认可。 王保宏在现场打电话给正在读大学的姐姐王芳芳,电话那头,王芳芳也很高兴,还不停地说给唐俊杰添了麻烦。唐俊杰说,接下来会一直资助王芳芳,直到她读完大学,“我会尽自己的力量帮助他们,希望保宏能学门技能,希望姐姐将来有份稳定的工作,他们都很坚强,我希望他们将来都能自力更生,毕竟人生的路要靠自己去走,将来有机会我会带着家人去他们家看看。”唐俊杰说。 |
发布日期:2014年06月10日记者黄启艳通讯员陈文星胡诗婕
|
【打印本页】【关闭窗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