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里的南朗街道崖口村,目之所及,皆为生机勃勃的翠绿。在崖口村野小院民宿里,老板谷政朝正坐在电脑前,不时处理着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订单。“五一小长假快来了,订单非常多,基本处于满房的状态。”
在崖口村,一批乡村咖啡店和民宿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崭露头角。这些新兴的休闲场所,不仅为年轻人打造了一个舒缓身心的避风港,更为乡村文旅发展注入崭新的活力与动能。在这里,一批批“数字游民”可以远离都市的喧嚣,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平衡,同时也推动了当地文旅产业的蓬勃发展。
逐“绿”而来
“互联网+乡村旅游”带动文旅发展
4月11日下午,记者走进崖口村,看到一大片稻田汇聚成翠绿的海洋,如诗如画。记者坐在一家名为“禾悦咖啡”的店门口,发现不时有操着不同口音的游客穿梭而过,旁边还有几位来自香港的游客也坐在稻田边,品味着香醇的咖啡,正沉醉于这幅宁静而壮观的稻田风光里。

正在店里为客人制作各式饮品的“禾悦咖啡”主理人庄子宁。记者 王云 摄
“现在是淡季,游客还不算多。我们正在为‘五一’小长假做准备。”正在店里为客人制作各式饮品的“禾悦咖啡”主理人庄子宁告诉记者,崖口村的“村咖”慢慢兴起,逐渐成行成市,为中山文旅产业添砖加瓦。
记者了解到,庄子宁原是一位在台湾服装行业打拼多年的职场人。在日常生活中,她非常喜欢在咖啡的香气中寻觅心灵的宁静。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来到风景如画的崖口村,被这里的秀美景色深深吸引了。于是,庄子宁决定在崖口开设一家属于自己的咖啡店。
“在崖口集装箱式餐饮一条街,我算是比较早开咖啡店的。”庄子宁透露,咖啡店开设之后,崖口村非常支持,并逐步发展成乡村文旅一条街,也为年轻人提供了疗愈身心的理想去处。“这里的稻田真的是很美,他们(顾客)都是在小红书或者一些网络上看到崖口,所以来到这里。一到假期,我们这边车基本上是10点左右就开始一直塞车,旺季的时候,一天营业额最高时可能也有上万元。”

崖口稻田边。记者 王云 摄
崖口村党委委员谭锦艳透露,为了培育乡村新业态,崖口村在持续提高农房风貌和新农村建设水平的基础上,巧妙地借助市、区、村三级宣传资源,积极引导商家和自媒体通过数字化网络平台,深入推广新农村建设,以此促进乡村的全面发展。
同时,作为村党委委员的谭锦艳还出镜,制作系列宣传片在网络上发布,一起把崖口村打造成越来越红火的网红村。“我们会利用每一个店或者每一个点,集合网络方面的一些宣传力量,给我们村做好宣传,通过流量吸引他们(创业者和顾客)过来。”谭锦艳说。
“稻”此一游
“远程”工作也有效率
崖口村成为“网红村”之后,一座座别具匠心的民宿也陆续开放。在湖南郴州经营民宿的业主谷政朝通过网络,了解到崖口村的独特魅力后,毅然决定在崖口开设一家民宿。他将崖口村稻田旁的一幢白色小楼,改造成了风格独特的“野小院”民宿。
记者在现场看到,“野小院”以石墙为特色,半开放式的小厨房被石墙巧妙包裹,屋檐下悬挂的茶幡在蓝天下随风摇曳,仿佛是从石头中跃然而出的小铺。这种别具一格的设计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使“野小院”民宿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热门胜地。

以石墙为特色的“野小院”。记者 王云 摄
“‘野小院’跟稻田的契合度是非常高的。在策划之初,我们就曾到多地考察过。像那个窗户,我们用最好的构图去取外面的景,让游客坐在室内也能看到稻田外的风景。还有,我们的茶室,也特别有乡村休闲的气息。”谷政朝透露,“野小院”简约的装修与稻田的自然风光形成完美的搭配,营造了惬意、舒适的氛围。“在暖阳下发呆,枕着稻香缓缓入睡,成为一种享受,不少人愿意掏440多元至1240多元,在崖口村的民宿里住上一晚。”
“我们会主动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宣传,以及客人自发地传播。只要我们的流量达到一定的量之后,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商业价值。”谷政朝还告诉记者,随着城市里的“数字游民”的增加,“野小院”的生意也越来越好。许多自由职业者会带着工作到这里来住三两天,公司有重要事项了,一两个小时的车程就回到公司,对本职工作不但没有影响,反而工作效率会更高。

崖口村今年第一季度迎来了超过210万人次的游客。记者 王云 摄
崖口村深谙网络流量趋势之道,敏锐捕捉到了网络文艺年代的风口。谭锦艳还透露,崖口村通过精心打造“海上日出+稻田落日”的特色生态景观旅游线路,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一场视觉盛宴,更将这条线路延伸成了一条超过6公里的“美食经济带”。
据统计,崖口村今年第一季度迎来了超过210万人次的游客,创下了新的接待纪录。崖口村不仅成为游客心驰神往的目的地,还吸引了大批青年人才进驻,将“诗和远方”转化为本职工作,助推中山文旅产业得到更大的发展。
记者 何腾江
◆编辑:吴玉珍◆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