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凤镇紧抓深中通道即将通车历史机遇,从产业空间扩展、基础设施建设、优秀人才引进等多方面着力,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
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东凤”
发布时间:2024-06-27 来源:中山日报


   正在建设中的中山万洋科技城。记者 缪晓剑 摄

东凤镇毗邻佛山市顺德区,地处中国家电“黄金走廊”,有着深厚的小家电产业基础,近年来被授予“中国小家电专业镇”“中国小家电创新基地”等称号。深中通道通车后,东凤与深圳的时空距离将大幅缩短。“大桥经济”即将到来,东凤做好准备了吗?

6月21日,记者走访东凤镇万洋科技城、中山市东凤镇跨境电子商务协会、东凤和穗湿地公园等地,聚焦规划建设、产业发展、跨境电商等相关领域,实探深中一体化给东凤镇带来的最新变化。据悉,该镇将紧抓深中通道即将通车的历史机遇,从产业空间扩展、基础设施建设、优秀人才引进等多方面着力,深入推进“百千万工程”,打造宜居宜业宜游“新东凤”。

■借“工改”腾空间,打造万亿级智能家电产业集群

6月21日,伴随着机器的轰鸣,东凤镇同安北连片的土地上,一台台挖掘机紧锣密鼓地进行作业。今年5月,中山东凤镇同安北“工改”项目万洋家电升级集聚区——中山万洋科技城正式动工。据悉,该项目占地面积约558亩,总建筑面积约150万平方米,总投资达到34亿元。万洋科技城项目改造地块原容积率为0.3,项目建成以后,预计容积率达到4.0,计划引进企业约400家,提供就业岗位不少于11000个,预计年产值达67亿元、年税收达2.4亿元。

产业导向方面,该项目按照万亿级智能家电产业集群打造,规划独栋定制厂房、层层通车厂房、条型标准厂房和空中停车场,还搭建“中小企业集群生产服务体系、公共服务承接体系、蓝领生活服务体系”三大服务体系,同时,园区将实现智慧运营管理,为企业提供金融、政策导入等产业服务。

中山万洋科技城总经理曾永恩剖析,东凤镇的产业基础、营商环境非常好,拥有小家电产业的产业集群,和深圳制造业一对比,形成了成本的价格“洼地”。深中通道的通车无疑是个大机遇,人流、物流、产业流、企业流都将大大增加。中山万洋科技城项目组走访接洽约3000多家企业,目前有意向进驻的a类客户约300家,其中深圳、广州、东莞等地企业约占六成,其余基本是中山本土企业。曾永恩介绍:“截至今年6月底,项目首开区打桩完成,预计今年11月园区14栋厂房可以封顶。”

■多措并举推动企业“出海”

近两年,东凤镇积极对接深圳跨境电商产业链供应链,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联盟,打造东凤名优产品展厅,深入开展各类跨境电商对接交流活动。深中通道的通车,将给东凤镇带来更多承接跨境电商产业资源的机会。

2023年3月,东凤镇人民政府代表和深圳市跨境电子商务协会(以下简称“深跨协”)代表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积极对接深圳市跨津荟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跨津荟”)等平台资源。推动企业抱团出海,2023年8月,东凤镇成立了全市首个镇级的跨境电子商务协会——东凤镇跨境电子商务协会(以下简称“东跨协”)。

6月21日下午,记者走进东跨协展厅,展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日用小家电,让人目不暇接。“东跨协将紧抓深中通道开通历史机遇,加强与深圳的联动,推动跨境电商与小家电产业带深度结合和创新发展。”广东西雅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东跨协协会会长邓宇华介绍,东跨协通过资源共享,积极开展跨境电商服务,推动镇内小家电企业从传统外贸向外贸新业态转型。截至2024年6月底,东跨协联动深跨协、跨津荟等开展一系列跨境电商交流、学习、培训等活动共计24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方面取得初步成效。

另外,东凤镇还积极推动企业“出海”,鼓励企业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拿订单。2024年4月开幕的广交会上,东凤镇共有32家企业参展,合计50个分团展位。邓宇华谈到,未来,东凤镇将加强与省跨境商品贸易协会、深跨协的合作,通过举办系列招商推介、行业论坛活动,加强两地产业对接,实现两地产业优势互补。

■开发农文旅线路迎接深中同游

为抢抓深中通道开通历史机遇,东凤镇持续完善基础设施,包括推动105国道东凤段全线快速化升级改造,拓宽改造一批镇内主干道路,加快推进北部快线、东阜公路接佛山顺创路工程等。未来,各轨道交通线路将在东凤串联成网,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日益完善。

6月下旬,东凤镇和穗湿地公园里的荷花绽放,成为市民游客赏荷观景好去处。“深中通道开通能大幅提升人流量、客流量,我们已做好准备迎接深中同游。”中山市穗德丰企业管理有限公司经理彭注成介绍,东凤镇积极开发孖水和穗、凤巢湾及农文旅融合系列项目,拥有和穗湿地生态园、超千亩的新沙岛生态资源,以及和泰美食街和穗成特色精品示范村的水乡风情、农耕文化等资源,将打造成一个集文化体验、休闲娱乐、旅游观光和产业提升于一体的综合旅游目的地和岭南水乡生态旅游区。

见习记者 高倩荷

◆编辑:龙慧◆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