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群齐发力 绘就新画卷
​​阜沙镇以培育“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为契机,破难题,补短板,闯出特色城乡融合协调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24-12-12 来源:中山日报


   阜沙镇横迳涌一河两岸风景优美。记者 缪晓剑 摄

“新房什么时候能建好啊?”

“顺利的话,今年底就好了。明年春天再来这里,我请你喝一杯咖啡!”

这是12月5日下午,阜沙镇阜沙村“百亩稻田”景区东头一块工地上,两个人的简短对话。问话的是阜沙村党委副书记林建标,应答的是阜沙村村民梁兆松。一周前,梁兆松建新房的位置还是一处破败的农房,里面堆满了杂物,与近在咫尺的景区极不协调。再次走访,林建标看到的已是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

上个月开始,阜沙镇以培育“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为契机,积极组织全镇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投身党建引领“百千万工程”百日攻坚行动,团结带领群众,聚焦“三清三拆三整治”、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和绿化美化等重点工作,充分利用辖区良好的自然肌理、生态底色,破难题、补短板,闯出一条具有阜沙特色的城乡融合协调发展之路。

■村民采纳村委建议拆旧房建新房

梁兆松是土生土长的阜沙村人。11月初,看到村里的党员干部都穿上“红马甲”清拆锌铁棚,清除卫生“黑点”,提升农房风貌,梁兆松有些坐不住了。“我想到了自家的旧房子和院子里堆积了多年的杂物,于是找村委咨询。”梁兆松说,实际上,两个月前,他就有拆掉旧房子,修建新房子的想法,只是没有想好该建成怎样的新房子。

在阜沙村委会,有专人接待了梁兆松。

梁兆松知道了阜沙村是首批省级“百千万工程”典型培育村,正在打造以百亩稻田、横迳涌为中心的示范点。林建标建议梁兆松抓住难得的机遇,拆除破旧的农房,好好设计一下,建一座新居,用来经营轻餐等文旅产业。“这个建议和我的想法不谋而合。”接受记者采访时,梁兆松说。

深中通道通车后,许多深圳的游客会到阜沙镇游玩,品尝美食,尤其是周六日,百亩稻田会聚集大量的游客。基于此,稻田周边已经吸引了初暖咖啡甜品、小木屋农庄、梦居公寓等入驻。“我家旧房子就在百亩稻田景区入口位置,建好后,准备让孩子经营轻餐。”梁兆松说,为吸引年轻人,新建房找了年轻的设计师,从景区配套的理念出发进行设计,准备投入50万元打造,目前已经完成了旧房的清拆,正在打新建房的地基,争取年底前主体完工、开始装修。

■“借”村民闲置地建临时停车场

采访时,记者在阜沙镇阜东村万阜三街见到了三个较为特殊的停车场。这些停车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新开辟、在路边、车位既宽又长,一打听,才知道是阜东村委的“杰作”。吴倩婷是阜东村党总支委员、村委会委员,她介绍了这些停车场的作用和由来。

“在大力推进‘百千万工程’中,阜东村加大了招商力度,招引了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企业增多对村集体收益增长肯定是件好事,但同时也带来停车难问题,尤其是大货车,只要停在路边,一条村路就给堵死了。”吴倩婷说,这个难题已经持续了很久,也经常遭到村民投诉。

今年11月初,阜东村召开党建引领奋战“百千万工程”百日攻坚动员会,大货车“停车难”的问题被重提。会后,阜东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周兆章带领班子成员,进行了实地调研。

调研中,班子成员发现村里的主街道万阜三街,有三处村民自有产权用地空置,成为了荒地,杂草丛生,还堆有垃圾和杂物,不仅有安全和卫生隐患,一定程度上也影响村容村貌。“可不可以说服地块的产权人,由村委会暂时将荒地平整,变成临时停车场,待村民需要盖新房时立即归还?由此一来,环境卫生难题和停车难的问题不都解决了吗?”这一创新思路得到村党总支和村委会的认可,并安排党员干部给产权人做好思想工作,最终建设了这三个停车场。

■党群齐发力绘就新画卷

阜沙镇是国家级生态镇、广东省森林小镇。今年以来,该镇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组织全镇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深入践行“一个支部一个堡垒、一名党员一面旗帜”,投身“百千万工程”百日攻坚,聚焦“三清三拆三整治”、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四小园”建设、绿化美化等重点工作,打造了一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样板,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更多生态福祉。

11月初,市委组织部、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开展党建引领奋战“百千万工程”百日攻坚的号召发出后,阜沙镇充分利用周末的时间,组织700余名镇机关、各事业单位,以及市供销社、市委党校、市投控集团“入镇下村”结对单位的党员干部,下沉阜沙镇各村(居),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农房风貌管控提升行动,给乡村“美容”,提升小镇“颜值”。

实际工作中,阜沙镇坚持问题导向,建立“问题挂号”等5项机制,党员干部带头攻坚,坚持先易后难、以点带面,全面整治人居环境的痛点难点问题,截至12月5日,全镇摸排整改黑点超4000个。阜沙镇还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到“百千万工程”中,累计发动党员干部群众超8000人次参与攻坚行动。同时,联系辖区乡亲、企业家、港澳乡亲等,链接约800万元资金,用于“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建设,共同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记者 卢兴江

◆编辑:龙慧◆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