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沙观察 | 三年治水路,一汪清水润阜沙
发布时间:2025-04-17 来源:中山+

春风掠过中山市阜沙镇牛角村,65岁的陈菊香蹲在牛角正河边,舀起一瓢清水,轻柔地浇灌岸边的格桑花。“以前河水有些黑臭,夏天路过都得捏着鼻子跑,现在河涌变清了,好多村民还来我家门前赏花打卡。” 陈菊香的感慨,正是阜沙镇三年治水攻坚的生动写照。

阜沙镇罗松村三人飞艇赛在水清岸绿的河道举行。阜沙宣办 供图

三年间,沙田水乡阜沙镇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治水成绩单:53条未达标河涌得到治理,建成155公里的截污管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了100%,实现从“掩鼻而过”到“亲水而居”的华丽蜕变。这场以 “水清、岸绿、景美” 为目标的攻坚战,不仅重塑了水乡肌理,更书写了 “治水为民、治水惠民” 的生动篇章。

全流域系统治水

阜沙镇河网密布,68条河涌如同毛细血管滋养着这片35平方公里的土地。然而,长期受工业污水、生活废水和农业尾水侵蚀,部分河涌黑臭问题突出。2022 年初,中山市吹响“治水大会战”号角,阜沙镇直面水质差、管网乱、底数杂的难题,以“六污同治”为纲,开启全流域系统治水。

治理后的阜沙镇阜东村寒字号涌。记者  盖刘宝 摄

在阜沙镇治水指挥部的作战图上,每条河涌旁都详细标注着污染成因、治理方案和责任清单。全镇将未达标水体整治工程拆解为172公里的管网建设任务,创新采用“分类治理+清单管理”模式 —— 优先对污染最严重的河涌实施清淤截污,同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城市面源、工业废水等六大污染源治理。

治水难,难在协调。为此,阜沙镇建立“党政领导挂点 + 部门联动”机制,镇党委书记、镇长主动挂点治水难点村,9个部门协同作战,持续巡查建设工地,全力解决管线迁移、占道施工等“中梗阻”问题。2023年汛期的一个深夜,牛角村治水施工遭遇流沙塌方,镇水利所、施工方、村委会工作人员迅速赶到现场,经协商决定采用“沉井加固+分段顶管” 方案,72小时后,险情排除,施工恢复。“最忙的时候,一天要开5场协调会,手机24小时不离身。”治水工作组成员岑卓原的工作日记,记录下了当时的紧张忙碌。

辛勤付出终有回报。截至目前,阜沙镇未达标水体整治整体完成率达9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超额完成,居民彻底告别“污水直排”历史;54家重点面源污染企业、13个小区和81家工业区企业全部完成雨污分流,从源头上切断了污染链条。

“民生账本”写进河涌

治水初期,施工带来的出行不便引发诸多矛盾。阜沙镇推行“施工方案入户听”制度,在牛角村、阜沙村等重点区域召开32场村民听证会,根据村民意见调整管网走向17处,新增8条便民通道。陈菊香家门口的步道原计划绕行50米,听取建议后,施工队不仅缩短了步道长度,还特意预留了直通河涌的台阶,如今这里成了村民纳凉赏花的 “网红打卡点”。从“被抵触”到“被点赞”,阜沙治水的秘诀,就在于把“民生账本”写进每条河涌。

生产端也发生了深刻变化。牛角村454亩鱼塘曾因水质恶化无人问津,每亩租金不足800元。治理后,河涌水质稳定在 Ⅳ 类,吸引规模化养殖企业入驻,鱼塘租金涨至1500元。阜沙镇顺势引导1100亩脆肉罗非鱼养殖基地开展尾水治理,亩产提升至2万斤,预制菜销售额突破3000万元。

阜沙镇渔业养殖基地。阜沙宣办 供图

阜沙镇横迳涌的蜕变极具代表性。这条2.6公里长的河涌,整治期间清拆违建30余宗,种植花卉5000平方米、香樟树500棵,修建2.5公里休闲步道,串联起百亩稻田景观,吸引初暖稻田咖啡、小木屋农庄、梦居公寓等服务企业入驻,如今已成为阜沙的 “生态会客厅”。每逢周末,稻田里、河涌边,满是休闲游玩的市民。

“好水”引来 “好项目”

随着水环境改善,阜沙镇产业发展迎来新机遇。全镇工业企业实施 “雨污分流” 工程后,园区整体容积率提升15%,兆力电机等38家企业成功申报为高新技术企业,26家规上工业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升级。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招商引资的“金字招牌”,总投资10亿元的智城汇谷产业园落户阜沙,正是看中了这里“水清岸绿”的环境。2024年,阜沙镇文旅项目投资同比增长45%,市场主体突破7480户,镇域投资竞争力全国排名大幅跃升至49位。

“好水”还推动了阜沙镇乡村旅游蓬勃发展。以横迳涌为核心打造的“稻田水乡”旅游线路,串联起农艇体验、生态采摘、文创市集等多元业态,去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村民人均增收2.3万元。“阜沙小非”文旅IP应运而生,将单人农艇赛等非遗元素与治水成果深度融合,开发“河涌探秘”研学游,拓展了乡村旅游内涵,生态优势正加速转化为经济优势,一座生态美、产业兴的新阜沙正崛起。

初暖稻田咖啡店开在了美丽的横迳河畔,百亩稻田景区。记者卢兴江 摄
总投资10亿元的智城汇谷产业园落户阜沙。记者 卢兴江 摄

三年攻坚,阜沙镇以“科学规划破题、民生导向破局、铁军作风破难”,在沙田水乡绘就“水清岸绿、鱼翔浅底”的生态画卷。从“干部干、群众看”到“大家一起干”,治水攻坚战重塑的不仅是河涌水质,更是党群干群关系的“清澈度”。当陈菊香的格桑花再次绽放,当横迳涌的龙舟赛鼓声响起,阜沙人深知:治水,是一场永不停歇的“接力赛”。唯有始终以“人民满意 ”为最高标准,才能让水乡的碧波清流,永远流淌在百姓心间。

记者:卢兴江  

◆编辑:吴玉珍◆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