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古一村从企业管理到乡村治理都有“数”丨数字赋能 “百千万工程”
发布时间:2025-05-07 来源:中山+

“现在不走数字化,以后可能无路可走!”中山市浩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国强说这话时,语气里满是紧迫感。李国强经营的灯饰照明企业位于“中国灯饰之都”古镇镇的古一村。古一村是中山唯一入选广东省数字乡村建设试点的村(社区)。近日,记者走进古一村,发现这里从村务管理到企业生产,数字化进程正稳步推进,实实在在地改变着村里的生活和生意。

“不走数字化,以后可能无路可走”

5月6日,在古镇镇顺康大道古一新兴广场,中山市鸿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包慧鸿早已投入工作。一进办公室,他顺手打开空调,紧接着拉开墙上25块电子看板。这些看板如同车间的“千里眼”,实时展示着电子报工、物料状态、产品优良率等数十项数据。

中山市鸿旗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公司车间运作情况。见习记者 张景天 摄

“这些看板直连厂车间,每时每刻的电子报工、物料状态、产品优良率等数十项指标一目了然。”包慧鸿介绍道,以前手工报单不仅繁琐,还容易出错,经常导致交货延迟。去年,公司对流程进行数字化改造后,这些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中山市鸿旗科技有限公司无尘车间内,工作人员正在检测电路板。见习记者 张景天 摄

经过更换鞋帽、除尘除静电等程序,包慧鸿带领记者走进公司的数字化智能化生产车间。车间面积约1000平方米,目前有9名技术工人值守。“车间去年投入运行,现在正在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很快就能完工。到时候,整个车间只需保留二到三名技术工人。”包慧鸿介绍,公司主要从事光电集成业务,服务对象包括木林森和佛山照明等企业。考虑到这些客户对产品良品率要求极高,公司不惜投入重金进行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

中山市鸿旗科技有限公司的无尘车间。 见习记者 张景天 摄

与鸿旗科技仅一路之隔的中山市浩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主要生产智能户外灯和家具灯。记者走访时看到,这家公司在生产的同时,正抓紧对生产线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预计今年6月底前就能完成数字化2.0改造,实现仓储、工单、生产、出库等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市场竞争太激烈了,现在不走数字化,以后可能无路可走!”李国强感慨道。

浩强光电的生产机床正在运作。见习记者 张景天 摄

“利用数字化,创造一个宜居宜业的好环境”

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奋力前行,村委也没有闲着。记者采访时,古一村党委副书记苏焕钦正准备和同事前往古一乡村振兴促进会座谈,座谈的重要议题正是数字赋能“百千万工程”。这个促进会由30多位退休老干部和热心企业家组成,别看人数不算多,却在村里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古一村党委副书记苏焕钦接受记者采访。  见习记者 张景天 摄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用数字技术为大家打造一个宜居宜业的好环境。”苏焕钦介绍,去年年底,在市政务和数据局的支持下,古一村投资建设了“古一村智慧社区平台”。平台配备9个前端感知设备,如同村里的“电子卫士”,24小时不间断监测,一旦出现高空抛物、垃圾堆积、占道经营等异常情况,AI系统能迅速识别,并通过平台自动派单,通知附近的网格员及时处理。

今年4月,古一村又利用大数据启用了智慧停车管理系统。在村辖区内18个路口安装31台智慧停车道闸机后,长期霸占车位的“僵尸车”消失了,乱停乱放的现象也大大减少,辖区交通通行效率显著提升。

除了改善村居环境,古一村还积极为企业发展助力。村里整合商圈资源和灯都古镇的产业链,打造了全国首个村级“原产地供应链线上线下服务平台”,并定期组织灯饰照明产业链对接会,让上下游企业能够直接沟通合作,不用再四处奔波寻找商机。

从企业车间到乡村街巷,古一村的数字化试点正从规划逐步变为现实。在这里,数字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转化为村民便捷的生活体验、企业高效的生产经营。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持续推进,这个小乡村还会带来哪些新的惊喜?让我们拭目以待。

记者 卢兴江

◆编辑:吴玉珍◆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