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镇战“疫”群像:以坚守筑防线 用奉献护安康
发布时间:2025-10-16 来源:中山+

基孔肯雅热疫情突袭,中山市古镇镇迅速打响一场守护万家安康的防疫攻坚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涌现出一群挺身而出的“逆行者”:他们是争分夺秒、排查风险的流调“侦察兵”,是直面隐患、消杀病毒的防疫“排雷手”,更是坚守岗位、初心不改的基层“守护者”。这群平凡人以专业为盾、以奉献为矛,用日夜坚守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疫长城,守护着古镇镇的平安与祥和。近日,记者走进这些忙碌的工作岗位,用镜头与文字,记录下他们藏在平凡日常里的不凡力量。

与病毒赛跑的“侦察兵”

清晨七点,古镇镇防疫指挥部的电话铃声准时响起,打破了清晨的宁静。流调员刘春晖手握话筒,声音虽因连日高强度工作略显沙哑,却依旧坚定有力。自7月31日担任防疫指挥部流调组组长以来,“安稳觉”对她而言已成奢望。“流调名单密集时,组里每个人每天要打200多个核实电话,连喝水、上厕所都得挤时间。”她指着办公桌上密密麻麻标注着信息的表格,语气凝重地告诉记者:“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潜在的风险点,必须以最快速度排查清楚,才能阻断病毒传播。”

古镇防疫指挥部电话流调组组长刘春晖在工作中。古镇宣办 供图

夜幕降临,当城市逐渐安静,另一支流调队伍仍在与时间赛跑。“六坊村安荣巷发现新的疫点,请立即前往处置!”接到指令后,流调队员赵枫来不及多做准备,便和同事拎起设备赶往现场。划定风险范围、登记相关人员信息、协调消杀团队进场……一系列流程高效推进,等他们完成工作返回指挥部时,窗外已是深夜。

镇爱卫办组长廖华杰则把防疫“课堂”搬到了一线。古镇宣传办 供图

镇爱卫办工作人员廖华杰则把防疫“课堂”搬到了一线。在海洲村显龙路的消杀现场,他蹲在地上,手持量杯和药剂瓶,耐心给队员们演示灭蚊药的配比:“1:300的比例绝对不能错,浓度不够达不到消杀效果,浓度太高又可能有安全隐患!”八年的基层工作经验,让他对古镇镇各个易积水、易孳生蚊虫的区域了如指掌。他结合实际工作整理的《古镇镇蚊媒防控实操手册》,更是成为队员们人手一本的“防疫宝典”。

直面风险的“排雷手”

凌晨五点刚过,天还未亮,古镇镇显龙路与大生大冲带交叉路口已出现一个忙碌的身影——谭伟俊正逐一检查待调度的喷雾机,这是他当天要检查的第二十台设备。作为全镇消杀设备的“总调度员”,谭伟俊心里装着一本清晰的“设备账”:“重型喷雾机负责主干道和大型公共区域,便携机则深入背街小巷和居民楼楼道,这样才能实现消杀无死角。”疫情防控工作启动以来,他累计调配各类喷雾机156台,保障了全镇消杀工作的高效运转。考虑到国庆、中秋双节期间需要全天在岗值守,他提前把9岁的儿子送到外婆家,自己则坚守在防疫一线。

谭伟俊正逐一检查待调度的喷雾机。古镇宣传办 供图

在古四村鸿福二路,记者见到消杀员侯健滨时,他正顶着烈日进行消杀作业,豆大的汗珠挂在脸颊上,他却顾不上擦拭,只是专注地将药剂喷洒到每一个角落。

侯健滨在消杀工作中。记者 卢兴江 摄

永不褪色的“守护者”

10月10日,在古四村的消杀现场,记者见到了一位特殊的消杀员——区永松。再过不到两个月,他就要正式退休了,却依然主动投身防疫一线。“我是有着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对村里的每条巷子、每个角落都熟悉,能多为防疫出一份力,心里才踏实。”见记者对他的坚持有些疑惑,区永松主动解释道。

完成消杀后,区永松做记录。记者 卢兴江 摄

每天清晨七点,区永松都会准时背起近20斤重的喷雾机,开始一天的消杀工作。下水道口、垃圾房、墙角缝隙……这些蚊媒孳生的重点区域,成了他退休前的“新岗位”。他小臂上那片褐色的印记,是长期接触消杀药剂留下的痕迹,每当有人问起,他总是摆摆手说:“老毛病了,不碍事,只要能把蚊虫消杀干净就行。”

古四村村干部告诉记者,每次清理垃圾黑点时,区永松总是第一个钻进狭窄的小巷。有一次清理废弃垃圾桶,桶内堆积的杂物难以清理,他直接蹲在地上,用手一点点掏挖。清理结束后,他的衣服上沾满了污渍和异味,却笑着说:“把这些卫生死角清理干净,居民住着舒服。”

如今,走在村里,常有人半开玩笑打招呼:“区主任,又去消杀啊?”他总是笑着点头。“只要还在岗位一天,我就把手头的事做好,站好最后一班岗。”这是他的承诺,更是行动的写照。

记者  卢兴江

◆编辑:吴玉珍◆二审:郑沛锋◆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