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镇街巡礼⑭|横栏镇:“唤醒”高速路桥下空间,打造穿城而过的风景线
发布时间:2024-11-21 来源:中山+

中山市横栏镇邀请专业的设计团队深入镇村开展实地调研,通过入户走访充分了解村民意愿,立足五六沙片区发展定位提取地域文化元素,编制具有水乡文化特色的农房风貌提升设计方案,杜绝千村一面,摒弃大拆大建,并大胆探索桥下空间建设,打造美丽田园示范区,用绣花功夫“雕琢”出乡村新风貌,提升乡村文化韵味。

五沙村秀美民居。记者 文波 摄

保证多样性
避免出现“千村一面”

微风冷雨中,位横栏镇五沙村委会旁的民房,搭起了排山,工人们正加班加点地进行农房外立面的美化工程。

工人们正加班加点地进行农房外立面的美化工程。记者 文波 摄

“在设计方面根据街道特色及整体建筑色彩提取基本色调,以米黄、青灰色作为主题色彩,保留原民居样式风格,打造出‘水乡横栏,岭南花木’的地域文化色彩。”正在施工的中交路桥华南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田浩介绍,他们正携手中交四航院,贯彻落实央企助力“百千万工程”的决策部署,积极协助横栏镇政府加快推动,提升农房风貌的落地见效。结合五沙村房屋现状,以“协调统一有秩序,一增一减出品质,一户一策接地气”为原则,进行了全面的设计提升。目前正协助横栏镇五沙村委开展试点,在工艺上以真石漆做法为主,摸索提升改造的成效及特色效果,为后续提升夯实基础。

在五沙村文化广场河涌对面,一排同一色调与风格的农村小洋楼正在雨中彰显出水乡之美,黄玉娟刚好回到娘家,她告诉记者,改造前,这里一排的房子五花八门,没有美感可言,现在经过了统一改造,给人一种整齐划一的规划美,无形中增强了村民的归属感与凝聚力。

经过统一改造,五沙村民居给人一种整齐划一的规划美。记者 文波 摄

“五沙村建村历史较短,村内民房风格各异,存在传统民居、近现代风格民居共存的情况,建筑的外立面色彩多样,杂乱无章。为此,我们按照传统建筑保持风格、近现代建筑统一风格的思路,开始推进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工作。”五沙村党委书记梁汝顺介绍,五沙村的农房风貌改造,对历史建筑进行修旧如旧,对近现代风格建筑进行清洗和修复,在整体风貌协调的同时保证多样性,避免出现“千村一面”。

通过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工作,现今的五沙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许多在本次农房改造中受益的村民都十分支持改造工作,主动整治自家房前屋后乱堆乱放的杂物。同时这次改造也吸引了许多年轻一代回村创业发展,在文创、非遗、轻餐饮等注入了新活力。

以点带面

全面推动田园风貌提升

为深入贯彻“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横栏镇通过开展美丽田园示范区等措施,实行以点带面,全面推动全镇田园风貌不断提升。

为进一步提升整治成效,横栏镇创新整治方式,实行对片区到期的田园看护房采取集中清拆,并统筹连片布局置换新建田园看护房。其中,三沙村四队作为镇美丽田园建设的试点,前期已完成集中清拆破旧田园看护房100间,目前已统筹新建符合样式要求的看护房58间,在建11间,预计年底前基本完成建设。

一座座新的农田看护房建在田间地头。记者 文波 摄

在横栏三沙花木基地,一座座新的农田看护房建在田间地头,趁着避雨之机,进入其中,入眼的是靓丽的瓷砖地板,整个农田看护房设有一厅一厨房一卫生间,这基本上可满足花农日常需求。

“我们结合花木产业实际,统一田园看护房的建设面积、高度、颜色以及选材建议等建设要求,将卫生间内置于田园看护房实行一体化建设,杜绝露天厕所等乱搭建情况发生。”三沙村党委书记苏日洪介绍,横栏镇积极探索创新美丽田园整治新模式,以点带面形成示范效应,选取了三沙村四队约323亩地块作为美丽田园示范区建设试点,对片区内的新建田园看护房重新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样式要求。

现已完成对该片区的100间破旧窝棚进行集中清拆,并对新建田园看护房重新规划布局,已分别划定建设的位置点位,要求农户离开道路15米,根据路网情况统一朝向布局,按照镇的统一风格要求搭建。

“现在的农田看护房不仅漂亮了,而且在卫生设施、安全牢固等方面都得到了提升,不再为刮风下雨发愁了。”三沙村四队村民吴华明乐呵呵道。

据悉,横栏镇将以三沙村四队美丽田园示范区为建设标准,到期后全镇进行统一清拆,统一置换新建棚舍,全力打造环境干净整洁、看护房颜色、样式基本一致、规划布局整齐有序的农田风貌。

“唤醒”桥下空间
增添花木种植“新方式”

站在横栏镇花木基地里,抬头可见空中的中山西环高速、中开高速飞架而过。花农苏志润正在喜滋滋打理着高架桥下二亩多地的苗木。

桥下实施花木复绿,解决了空间脏乱差、清理围蔽难的问题,提升了路域环境风貌形象,更是间接带动了当地花木产业发展。记者 文波 摄

“这里的桥下一片绿,好看吧?更让人高兴的是这里的地,不用花一分钱租金。在桥下劳作,像今天这样的雨水,也淋湿不了身,开天也不怕太阳晒、真的太好了啦。”苏志润介绍,横栏镇和中山西环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联合开启了桥下空间绿地建设、运营、维护新方式,使其成为“一路穿城而过的风景线”。桥下植被由地被层、小灌木和乔木三层种植结构组成,严格挑选适合桥下空间低光照条件的植物,进行多样化组合种植,既立体又美观。

“考虑到当地居民和花木场的通行需求,西环高速未采取常规的整体围蔽方式,而是结合横栏花木产业特色,联动镇政府在横栏北互通约200亩的土地范围内,因地制宜实施花木复绿。”西环高速路政大队副大队长张志介绍,目前,横栏北互通处处被绿意浸润,不仅有效解决了桥下空间脏乱差、清理围蔽难的问题,提升了路域环境风貌形象,更是间接带动了当地花木产业发展,带来了积极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桥下空间被“打开”,桥下功能被“激活”,为城市品质提升和城市活力释放提供更多可能。横栏镇正计划对更多桥下空间进行改造升级,丰富城市绿化,探索多途径营建绿色公共空间,加快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

记者 柯颂 通讯员 黄永昌

◆编辑:龙慧◆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