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4日,清晨的阳光洒在神湾镇古宥涌的河面上,波光粼粼。河边,居民杨先生正拿着钓竿,悠然地享受着垂钓的乐趣。他笑着说:“以前这水,臭得让人受不了,钓上来的鱼都不敢吃。现在不一样了,水清了,鱼也多了,这变化真是太大了!”这样的场景,如今在神湾镇的多条河涌边都能看到。曾经的黑臭水体,如今变成了居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这背后是神湾镇治水工作的不懈努力。
河涌新生
从“黑臭”到“水清岸绿”
走在神湾镇的乡间小道上,清新的空气扑面而来。曾经,这里多条河涌因污水直排、淤泥堆积而变得黑臭不堪,周边居民苦不堪言。然而,如今的南镇深环涌和古宥涌却焕然一新,河涌两岸绿植生机勃勃,河水清澈见底,甚至能看到鱼儿在水中嬉戏。

河涌两岸绿植生机勃勃。记者 王云 摄
“以前这里乱草丛生,污水横流,一到夏天就臭气熏天。”深环西街的村民林永忠回忆起过去的情景,仍忍不住皱眉:“现在好了,政府把污水都引到管道里,河涌干净了,环境也变美了。”林永忠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见证了家乡河涌从“黑臭”到“水清岸绿”的巨变。他笑着说:“现在这里环境这么好,本来想着搬家的,我现在都不想了!”
神湾镇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陈华根介绍,全镇共有21条河涌,其中15条纳入未达标水体整改项目范围。近年来,全镇新建管网约141公里,完成16个住宅小区、91家厂企和471个排水单元的雨污分流改造。仅2024年,第一批河涌清淤工程就清淤约10万立方米,2025年清淤工作仍在持续推进。如今,曾经的黑臭河涌已经消除,变成了居民休闲散步的景观带。
民心所向
从“质疑”到“点赞”
治水工作并非一帆风顺。未达标水体综合整治项目建设单位一线工作人员陈灿锐回忆,施工初期,他们遇到了不少困难。地下管线错综复杂,雨季施工困难重重,甚至有村民质疑他们的施工能力。陈灿锐说:“当时有些村民看到我们反复开挖路面,就问‘你们到底会不会干?别把路越修越烂!’那段时间,我们压力很大。”

然而,转机很快到来。2022年下半年,市镇治水专班创新工作方法,推行“一河一策”,针对每条河涌的特点制定专属治理方案。神湾镇相关负责人带着施工人员,联合村干部一家家做工作,向村民宣传治水的目的和成果。渐渐地,村民的质疑声变成了点赞声。“现在,傍晚时分总能看到散步的居民,大家都说环境变好了。”陈灿锐感慨地说,“这三年,我们不仅治理了水体,更收获了群众的信任。这种转变比任何奖项都珍贵。”
神湾镇综合行政执法局一级行政执法员董思咏也深有感触。在治水工作中,他们上门为企业一家一家答疑解惑。有些企业刚搬过来两三年,对政策不太了解,董思咏就耐心地宣导法律法规,最终企业也积极配合改造。她说:“一开始企业和群众有些抵触,但我们好好沟通,宣讲政策,最终大家都理解了。看到现在的好环境,大家都觉得值,我也很有成就感。”
生态红利
从“环境改善”到“产业兴旺”
治水工作的推进,不仅改善了生态环境,还为当地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南镇深环涌上游的一处神湾菠萝园,种植户江秀玲满脸笑容地说:“以前污水排不出去,菠萝开花都受影响,游客也少。现在水清了,游客多了,我的菠萝也卖得更好了!”
江秀玲介绍,以前她的菠萝园游客寥寥,一天只能卖出几十斤菠萝。如今,随着治水工作的推进,菠萝园的环境越来越好,游客数量大幅增加,销售量也从几十斤增长到上百斤,收入提升了20%。她笑着说:“现在路通财通,种植技术也更先进了,我们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神湾菠萝园旁边的河涌水质变好。记者 王云 摄
在古宥涌边,中山市宏博家具有限公司经理陈应龙也对治水工作赞不绝口。他说:“这次环境整治,我们企业积极配合雨污分流改造,现在环境好了,我们的营商环境也提升了,客户更愿意来我们这里合作。”看着清澈的河水和两岸悠闲散步的居民,陈华根的脸上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感慨地说:“治水工作虽然艰难,但看到如今的变化,所有的付出都值得。接下来,我们不仅要巩固现有成果,还要继续努力,让神湾镇的每一条河涌都成为居民的幸福河。”
陈华根介绍,下一阶段,神湾镇将继续完善污水管网建设,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防止污水直排现象反弹;加强对河涌的日常维护和管理,确保水质稳定达标。此外,神湾镇还将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和企业的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治水的良好氛围。
记者 李鑫
◆编辑:吴玉珍◆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