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频道
百年古匾挂上新C位 乡村民宿激活文化DNA
发布时间:2025-05-12 来源:中山+

近日,记者走进中山南区街道正在建设的“慈恩里”民宿项目工地,8栋亲水别墅沿河岸错落排开,青砖灰瓦间透出岭南建筑的古韵。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片民宿的每一扇大门门楣处,都有一方古色古香的匾额悬挂其上,十余块跨越不同年代的古匾额静静陈列,匾上“德馨流芳”“孝行天下”“贤孝贞慈”等字迹苍劲有力,斑驳的木纹中沉淀着百年家风故事。

“这些匾额不是古董,而是活着的文化基因。”“慈恩里”民宿项目创始人、72岁的黄远新抚摸着“萱庭春晖”匾说道。这位花甲藏家用数十年时间走遍华南村落,抢救性收藏了十余块濒临损毁的古匾,如今更以民宿为载体,让传统“德孝”文化在当代空间里焕发新生。据了解,“慈恩里”民宿将于五月底开业,这个集文化体验、艺术展示、乡村度假于一体的民宿项目,将成为中山南区乡村振兴战略中“文旅+”模式的又一新样本。

黄远新正在介绍自己亲自打造的慈恩里民宿项目。记者 文波 摄

从抢救收藏到空间活化:

让古匾讲好中国故事

黄远新介绍,一开始是自己对古家具的兴趣使然,他经常穿梭于岭南村落间,收集古旧宅院中那些被遗忘的历史见证。在探访中,他发现许多古匾因年代久远、风雨侵蚀而破损严重,有的甚至被当作柴火。痛心之余,他决定尽己所能保护这些承载着厚重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匾额。黄远新不仅将古匾从各地收集回来,还精心修复,每一块匾都倾注了他的心血与情感。

黄远新展示自己收藏的各种物件。记者 文波 摄

“每块匾都是一部微缩史。”他如数家珍,“贤孝贞慈”原为清代某官员为褒奖守寡抚孤的弟媳而立,赞其贤良、孝顺、坚贞、慈爱;“安我乡闾”出自一方乡民赠予兴修水利的乡贤,感念其造福桑梓的善举让百姓安居乐业,赢得了乡亲们的敬重与爱戴;“渭滨遗叟”借姜子牙垂钓典故,隐喻隐士的智慧与家国情怀;“萱庭春晖”匾原属一户书香门第,以“萱草”喻母爱,感念母亲如春日般滋养家族的恩德;而“五代同堂”匾则来自一个岭南望族,见证其百年家族和睦的荣光……这些匾额不仅承载着个人品德的高标,更映射出清代社会对孝道、学问、家族和谐的推崇。

如何让“旧”匾额有“新”生命?黄远新有他的思考,“古匾的保护与传承不应仅仅停留在静态的展示,而是需要让它们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的活力。”在他看来要让这些百年“老物件”真正“活”起来,就必须让它们融入人们的生活,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于是,他将沙涌村一片荒废河岸改造成慈恩里民宿,并创新设计了他想要的“匾额新叙事”,通过民宿这一载体,古匾的故事和文化内涵能生动地传递给每一位入住的客人,让他们在体验乡村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这样一来,古匾不仅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传承,还能在新的环境中继续发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

黄远新收藏的匾额。记者 文波 摄

传统文化融入文旅场景:

打造沉浸式体验

“我收藏的这些匾额,以‘德孝’内容偏多。不仅是为了保留这些历史文物,更是希望通过它们,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德孝’家风。”黄远新说,“文物摆在博物馆只能被观看,但融入生活场景才能被体验。游客住在悬挂‘孝行天下’匾额的房间里,听着雨打芭蕉,闻着檀香,这种沉浸式环境更能引发他们对家风的思考。”

黄远新收藏的匾额以“德孝”内容偏多。不仅是为了保留这些历史文物,更是希望通过它们,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德孝”家风。记者 文波 摄

望向门楣处悬挂的古匾,黄远新笑言自己正在做“时空接线员”:“这些老木头连接着过去和现在,提醒着我们‘德孝’不是古董,而是每个时代都需要的精神底色。

“这个民宿项目,我希望不仅将成为匾额的安放之所,更是一个传承和弘扬传统美德的教育基地,也为南区的乡村振兴贡献文旅力量。”作为一名资深的旅游行业从业人士,黄远新颇为自豪地表示,他曾一手打造出有名的园林景点,“我做事一直希望能做到尽善尽美,希望可以好好打磨这个项目,让它成为一个有品质有文化的民宿群。”开业在即的“慈恩里”正在加紧施工中,黄远新用这个集文化、住宿、餐饮、艺术于一体的民宿项目来“盛放”这些收集来的匾额,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年轻一代的游客,在欣赏古匾之美的同时,也能深刻领悟到“德孝”文化的内涵与价值,让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得以延续和发扬。

记者:闫莹莹

◆编辑:吴玉珍◆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