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文集
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年轻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站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针对领导干部的思想实际,对领导干部应该“追求什么政绩”“如何追求政绩”“为谁干事、怎么干事”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为领导干部匡正政绩观、强化宗旨意识、加强作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领导干部政绩观端正不端正、正确不正确,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党和人民事业的成败。同样,解决好这一问题对时下中山如何转作风、再出发、开新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具有很强指导意义。
政绩为谁而树——要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始终心怀“国之大者”。这是党员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要把握的原则。说到底就是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就是解决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让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当前,全市上下正戮力同心,铆足干劲打赢经济翻身仗,我们力量、资源、着力点要放在哪里?要着力解决哪些问题,这里都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从中山实际出发、站在全市人民的立场上搞清楚、弄明白,什么是真正对党和人民有益的“真招实招”,什么是中看不中用的“花拳绣腿”。不树立正确政绩观,不仅打赢经济翻身仗无从谈起,而且还会后患无穷,真正成为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解决一个问题,留下十个遗憾”。当前,市委市政府正在集全市之力,坚决打赢治水、工改攻坚战,就是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树什么样的政绩——要强化系统观念,整体统筹平衡,善抓突破“点”,宜放长“线”,眼观全“面”实现倍增效益。“雁过留声,人过留名”,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作为领导干部,想干出一番政绩本无可厚非,但追求政绩不能违背客观规律,不能背离人民的根本利益。如果为了出政绩,就不顾客观实际和群众愿望,只干短期可以见效、利于博取声名的事,不干能够强化基础、利于长远发展的事,那就不是“做事”而是“作秀”了。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就要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既要做显功,也要做潜功,既看一点,也看一条线,更看全面,不计较个人功名。当前,推动中山高质量发展,还面临不少的困难和问题,要保持战略定力,不急功近利,要做好近期、中期、远期的规划计划,那些人民急难愁盼的、近期能见效的好事要多办快办,那些作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大事,特别需要我们提前谋划、日拱一卒积小胜为大胜。党员干部要在乎历史沉淀之后真正评价,要有“功成未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襟与情怀,留给历史、后人敬仰与回味的追求。
靠什么树政绩——增强忧患意识,坚持问题导向,抓住主要矛盾,敢于较真碰硬,集中力量突破。施政之要,重在实干。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从古至今,凡喜欢空谈者,没有不误事误人的。邓小平同志指出“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树立正确政绩观,就要时刻增强忧患意识,自觉把个人工作奋斗目标与党的事业、党的利益结合在一起。时下中山面临这个那个问题,不少是过去缺乏前瞻性思维导致的历史欠账,需要党员干部持之以恒改进作风,杜绝“躺平”心态,和中山发展同频共振、荣辱与共,不仅要有敢担当的宽肩膀,还得有能担当的硬肩膀,既要有想干事、真干事的自觉,又要有会干事、干成事的本领,以问题为导向,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积极主动下到基层一线,找准找实中山发展的主要问题和突出问题,敢于较真碰硬,对着问题去、冲着矛盾来,敢于亮剑,敢于下深水、涉险滩、啃硬骨头,对定下来的工作部署一抓到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坚持“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崇高精神境界,脚踏实地把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的“一个大战略、两大攻坚战、一篇大文章、五大工程、一个坚强保证”行动纲领、战略目标、工作蓝图变为更加美好中山。
(作者系中山市发展改革局投资科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