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街头大大小小的理发店已开启“过年模式”。市井小路之隅,几十年的老理发店也在此时更加热闹起来,师傅以传统技艺让市民们清清爽爽迎春节。
驾轻就熟,不到20分钟完成“全套服务”
1月27日,记者一大早来到中山市黄圃镇一家老字号理发店——新地村明辉理发店,此刻,老板陈明辉已经在店里忙碌起来,同时,还有几名顾客在等候。走进这家老式理发店,浓重的年代感扑面而来。一个洗头池、一个理发台、两三个等候椅。在理发椅对面的桌台挂着一面大方镜,一尘不染。工具箱里零零散散摆放着各种剃头工具,剪子、刮刀、梳子……台边的墙上贴着一张价目表,15元剪头的“街坊价”在新年期间也仅仅上涨了5元。
“这几天人很多,每天到中午就坐满人啦!”陈明辉告诉记者,年前的营业时间虽然从早上8点延长到晚上8点,但顾客还是络绎不绝。陈明辉一边回答记者问题,一边还在为顾客理发。简单的工具、娴熟的手法,不到20分钟,理发刮脸“全套服务”便完成了。“剪好头发过好年。”早早前来排队理发的吴先生告诉记者,他们一家三代人都常来这理发,认为老师傅剪发更有条理,更细心。
期间,刚抱上第三个孙子的梁阿姨带着刚出生24天的婴儿来到理发店。陈明辉介绍道,这是当地传统的“满月发”,寓意万事开好头。只见他拿出消毒好的婴儿专用理发工具,一边小心翼翼地为婴儿剃头,一边在口里念着祝福语,“身体健康、聪明伶俐、听话懂事、孝顺父母……”仪式感十足。结束后将胎发放入装有柏树叶、黄皮树叶和一元纸币的红包里,寓意万事如意、家族兴旺以及一生幸福。据悉,当地传统还有“长财发”,是为老人在70岁生日时剪下胡须交给子女,寓意把财气福气留给后代。“这传统文化一代代传承下来,我也希望能传承下去。”陈明辉笑着说道。
代代相传,让公益事业在理发刀上传承
在成为理发店老板前,陈明辉是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1995年,陈明辉到东北入伍当兵,直到1999年从军队退伍。服役期间,陈明辉积极努力,曾获“九八年度三等功”奖励。陈明辉谈到,“当兵能锻炼意志,吃下来当兵的苦,就更能抗住人生的艰难苦痛。”
陈明辉的理发技艺传承于父亲。从过去提着理发箱家家户户地跑,直到1995年开理发店,几十年间,父亲都以理发为立身之本。可这毕竟是个体力活儿,父亲渐渐上了年纪,对理发店的生意开始力不从心。陈明辉也在2010年正式接过父亲的老字号理发店。
从父亲那儿,陈明辉接过一把民国时期出产的“古董”理发椅,一箱理发老工具,一身理发技艺,还有一颗热心公益事业助人为乐的心。从父辈开始,他们每个月都会去临近的怡康园(原黄圃镇敬老院)义剪。“那里老人家都十分孤单落寞,我只能用我的剪发技艺,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
疫情前,陈明辉每到过年前也会组织进养老院义剪,让老人精神爽快地过春节。常年的义剪活动让陈明辉和老人们也积累了深厚的情感。对公益事业的热忱也让陈明辉获得社会认可,他近期荣获2021年第四季度“中山好人”称号。在新的一年里,陈明辉希望能将义剪一直坚持下去,将传统手艺传承下去。
◆中山日报社编发中心
◆文/实习生 钟宛颖 记者 李鑫
◆图+/记者 冯明旻
◆编辑:唐益
◆二审:朱晖
◆三审:陈浩勤
◆素材来源:中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