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2日下午,2023南国书香节中山分会场暨第十五届中山书展上,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文学》杂志社名誉社长赵丽宏围绕为什么要读书、怎样才是有质量的阅读、什么书是有质量的书等话题,向读者分享有质量的阅读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
视频拍摄:易承乐 视频后期:刘建满
读书能无限延展人生阅历
小时候,赵丽宏有三个梦想,音乐家、画家和把所有好看的书都读一遍。他说,音乐可以通过音符把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画家也可以用手中的画笔,表达心中的美好。18岁那年,赵丽宏在乡下当知青,“没有做好任何准备,小时候的梦想或许永远无法实现了,看不到一点点希望。”在人生最灰暗的时候,是书帮他度过了最孤独、最寂寞、最灰暗的时期。
“读什么书,成什么人”。赵丽宏认为,读书使人有思想、有情怀、有感情、有意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赵丽宏以宋代皇帝赵恒《劝学诗》为例,向现场读者传达读好书能改变人的性情、提高人的内在修养等观点。
人的生命非常短暂,即使走遍天下,也只能看到世界的小小角落,但读书可以改变这种状况。赵丽宏说,一本好书,包罗万象,读一本好书,就如同走进了作者的生命,跟着作者重活了一次,能无限扩展人生阅历。
读能打动人心的书
天下好书浩如烟海,什么样的书是有质量的书?关于这个问题,赵丽宏用了一连串排比来告诉观众答案:“有价值的书能够让我们真实地认识这个世界,能够让我们汲取到真的知识、真的感情,能够让我们更加热爱生活、热爱生命,能够让我们看见黑暗中闪烁的光明,能够引领我们从低处往高走,往光明的地方走。”
赵丽宏介绍了一个发现有质量的书的重要方法,小时候的他经常用这个方法来寻找好书。他说,凡是读到打动自己的书,一定会牢牢记住作家的名字,再去寻找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来读,这时候找到的往往都是好书。
童年时期,赵丽宏无意中读到姐姐带回家的《布格雅尔加》,被其中的故事深深吸引,于是他记住了作者雨果的名字,读完了雨果所有的作品,在他看来,这是一个不会把自己引入歧途的选书办法。
大学生如何面对碎片化阅读?面对现场读者的提问,赵丽宏表示,在现在很多人不读纸质书的情况下,通过手机碎片化阅读确实是一种途径,但碎片化阅读效率不高,读者应该静下心来从头到尾慢慢阅读,与作者产生心灵的共鸣。
赵丽宏认为,好的阅读习惯应该从小培养,让孩子读书之前最好是家长先读一遍,然后再决定引导孩子读书,让孩子觉得文字是美好的、值得亲近的,不能功利化地阅读,最终让读书变得跟吃饭、喝水一样自然,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有志有识有恒让阅读更有质量
“读书方法无论多特别,总是有一些共同的规律。”赵丽宏从曾国藩家书中的有志、有识、有恒入手,向现场观众讲解怎样才是有质量的阅读。他说,读书要有志气、有志向、有目标和方向,阅读之人要带着这样的志向去读书,不论任何时间地点,都能沉下心来读书的人,才有可能成为出色的读书人。
对于有识的理解,他认为一个读书人,必须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他说,读书不是简单地积累知识,而是要在阅读过程中,变得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读书时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让人有所成长。而对于有恒,他则认为:“如果真正喜欢读书,就要读到心里去,把它存在记忆中。”
编辑 汪佳 二审 陈彦 三审 查九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