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频道
“蔬”香为伴 “爱”满校园
阜沙中心小学建劳动基地,让孩子们在耕种的过程中提高劳动能力也得到心灵的成长
发布时间:2023-02-28 来源:中山日报


   学生在观察玉米的长势。

绿油油的菜园子里几只白色的蝴蝶嬉戏飞舞,2只灰毛光亮的兔子把“家”安置在菜园中倾听朗朗书声,还有9只展翅飞翔的信鸽,“站”在菜园子边的大树上为学生们“放哨”……这是阜沙中心小学校内劳动基地的场景,也是该校学生最喜欢的“开心农场”。

为了磨炼学生意志,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阜沙中心小学在全校开展劳动教育。不仅在校内建立蔬果种植基地、中草药种植基地和立体养殖园,还在大有村村民们的支持下,把该村位于学校对面的3亩田地改造成校外劳动实践基地。有了基地后,各班级的学生就有了耕种的“地盘”,也共同拥有了养着鸡、鹅、兔子、鸽子、乌龟、小狗等的“开心农场”。此后,为了帮助学生们开展耕种和饲养活动,4位热衷劳动教育研究老师、2位热心公益的退休老农和100多位家长义工成了学校的“劳动教育指导师”,学校教师们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也自觉将课程内容跟劳动教育融合一体。如科学课设“劳动教育”内容时,科学老师带领学生亲手耕作、栽培、喂养等,学生既在劳动过程中学到了动植物知识,也学到了劳动本领,同时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与收获、奉献与快乐。

学校的推动,家长的助力,让阜沙中心小学的劳动教育呈现出“热火朝天”的景象。菜园子每月都“产出”各种瓜果蔬菜。在学校的统筹下,学生们每次都兴奋地选出代表,进菜园子收割“果实”。学校附近有5个村子,均有孤寡老人和低保户。每间隔一段时间学生们便会拎着收成,来到孤寡老人和低保户的家里问候关怀。

以劳育德、以劳育美。阜沙中心小学校长梁业昌说,“劳动教育架起了爱心桥,劳动教育也成了感恩教育。”记者了解到,学生们的劳动基地蔬菜瓜果不但送到孤寡老人家里,也送到了学校退休教师的手中。阜沙中心小学有几位退休的老教师,以前年年收到的慰问品都是学校自购的油和米,老教师年年都说几句常规的感谢语。可自从学生们来看退休老教师,送上的是自己耕种的“爱心菜”“爱心瓜”后,老教师的眼睛亮了,由衷地为学校的劳动教育点赞。

不耕种的日子,劳动基地就是学生们的“开心农场”,看看兔子、乌龟、鸽子、鸡、鹅,观察了解这些小动物的生长规律、习性、饲养方法等知识。学校则通过各种方式开展“关爱动物”的教育,让学生们懂得善待小动物,关爱身边小生命。阜沙中心小学六年级有个女学生,因为家庭变故性格内向自卑。为了帮助这个学生,梁业昌“任命”她为动物饲养员。每天,她只要空闲就到“开心农场”守候小动物,给它们喂食和清理卫生。学生们要过来观察小动物时,她会负责组织排队,让同学们有序观看。慢慢地,她脸上的笑容多了,成绩也提高了。

“劳动教育其实也是‘仁爱育人’。”梁业昌表示,阜沙中心小学已坚持做了10多年的劳动教育,以后也会一直坚持下去。

记者 林燕英 郑建玲 通讯员 罗斌伦 程纪春

◆编辑:龙慧◆二审:郑沛锋◆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