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频道
绿茵场上架设体教融合桥梁
近年来,我市校园充分发挥足球育人功能,引导“足球小将”全面发展
发布时间:2023-04-18 来源:中山日报


   4月12日,中山市第九届运动会镇街学生组小学足球比赛在兴中体育场进行。

“足球运动在我市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尤其是随着近年来校园足球的深入普及,青少年足球运动在全市各中、小学校蓬勃开展,竞技水平也有了稳步提升。”不久前,中山市第九届运动会“中国体育彩票”镇街学生组小学足球比赛结束后,总裁判长陈宇前高兴地对记者表示。

■磨炼球技,也磨砺心性

“这一次能在市运会赛场上挤进前三,已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上赛场前我们队员和教练都是憋着一股劲,希望在市一级的比赛中踢出水平。”五桂山街道队在市运会镇街学生组小学足球比赛中拿下第三名。教练邬权峰感慨道,“这次备赛和比赛,感触最深的是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变强了,也变得更有责任感了。”

在市运会的赛场上,小球员们怀揣梦想、提升球技、展示风采,在市级最高规格的绿茵场地受益多多。“以前老师让我在运动会上当领队练习喊口号,练了一天我就逃了。”说起备赛参赛市运会的经历,五桂山街道队队员、读六年级的李为熙深有感触,“我们球队变得特别团结,我自己也变得更坚强了。无论教练给我布置什么样的练习任务和控场要求,我都会努力执行到底。”

“足球给孩子们带来了更广阔的世界。”带领队伍在比赛中夺冠的大信学校足球教练林加彬,谈起赛场上队员们所展现的团队精神、拼搏精神,仍会深深感动,“备赛一个多月,一周四次训练,每次2个小时起步,周末加训一次比赛,从来没有一个学生缺席。”

“踢足球不只是为了比赛,更能铸造团队精神,让孩子们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中,促进全面发展。”市运会镇街学生组小学足球比赛中拿下第二名的三乡镇队教练,来自三乡镇载德小学的黎青晖表示,为了让队员们更深入地体验足球运动,他们对队员提出了“踢一脚好球、打一手好拳、写一笔好字”的“三一功夫足球”理念,鼓励学生们写训练和参赛周记,记录自己训练和突破自我的心得感受。经过文武平衡、动静结合,队员们不仅能在绿茵场上为了胜利而尽情驰骋流汗,也能静下心来专注于课堂,提升学习效率。

■体教融合,促青少年成长

中山市校园足球协会秘书长单伟介绍道,不同的年龄阶段对足球的认知不同,小学1-3年级是学习足球的黄金时期。一般而言6岁开始接触足球、7到8岁以兴趣为主,9到10岁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更强,更能在比赛中感知团体项目的魅力。

“有部分家长认为踢足球会影响学习成绩,其实踢好球反倒能很大程度上提升孩子的自信,也让他对学习更有信心。”林加彬介绍起在这次比赛中主动请缨在半决赛中踢点球的小队员刘炳权,“他在全队算年纪比较小的球员,但在关键时刻就表现出了良好的心理抗压能力,这与平时所受的训练和鼓励是分不开的。”

“足球运动讲究的是团队意识。从运动场到课堂,学生可以将合作精神、拼搏意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融会贯通,获得积极健康的成长。”陈宇前表示,期望随着“双减”的推进,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参与到足球这项培养团队意识、展现活力风采的运动中来。

根据《中山市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规划(2021—2025年)》,下一步,中山校园足球发展将瞄准八项重点任务,包括夯实校园足球推广体系、健全校园足球教学体系、打造校园足球样板体系、做强校园足球竞赛体系、强化校园足球科研体系、共筑校园足球融合体系、构建校园足球荣誉体系和丰富校园足球宣传体系。以“足球育人”为抓手落实体教融合,让更多的青少年在享受体育的乐趣中,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记者 闫莹莹 文波

◆编辑:龙慧◆二审:郑沛锋◆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