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教频道
全国第二!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在全国大学生反走私创作大赛中获奖
发布时间:2025-03-17 来源: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反走私创作大赛中,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包装设计学院师生团队凭借公益短片《别被小利“拐”进走私黑洞》获视频类全国二等奖(总排名第二)及广东省赛区一等奖(排名第一),同时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荣获全国“优秀组织奖”,与浙江省教育厅、四川省教育厅、广东省打私办、广州美术学院等权威单位同列榜单。

此次大赛由全国打击走私综合治理办公室指导、全国反走私综合治理调查研究中心主办,共吸引全国32个省(区、市)674所高校的1万余件作品参赛。经过多轮严格评审,视频类评选出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竞争十分激烈。

以“微叙事”作为“大支点”:撬动课程思政构建新格局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将党建作为立德树人的核心引擎,打造“党建铸魂+特色育人”品牌,着力构建独具特色的大思政格局。作为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建设单位,包装设计学院党总支结合专业特点,努力推行“党建铸魂+德艺育人”主题党建,在组织参与此次大赛过程中,将反走私、法治教育等国家战略主题以“微叙事”方式融入育人体系,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将普法教育与专业技能紧密结合在一起,既拓展了学生专业知识的边界,更在思想教育上激发了学生的创作灵感和社会责任感。

获奖作品《别被小利“拐”进走私黑洞》正是这一理念的实践成果,学生团队在党员教师的指导下,以真实案例为蓝本,通过剧情化叙事揭露走私危害,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艺术创作深度融合,不仅让他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反走私的重要性,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一个提升专业技能和展示个人才华的机会。

以“带小货”喻“大警示”:触动社会实践转化创作锋芒

此次获奖作品由包装设计学院融媒体技术与运营专业高文玉、数字媒体技术专业黄嘉雯、黄丽娜、陈月如和已毕业的学生欧新华组成的跨年级团队创作。作品以“兼职带货”为核心意象,通过大学生从“带小货”到“带大货”的故事线,揭露“带货”等新型走私陷阱。

“创作初期,同学们曾在‘如何让警示教育更接地气’上卡壳。”指导老师刘守鹏介绍,“最后我们决定结合‘党建进工作室’机制,组织学生实地走访并挖掘真实案例,激励他们将反走私的相关知识和重要性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最终将‘国家安全’‘法治意识’等思政元素融入叙事过程,让作品既有艺术感染力,更具社会价值。”

【第三届全国大学生反走私创作大赛二等奖作品《别被小利“拐”进走私黑洞》;创作团队: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黄嘉雯、高文玉、黄丽娜、陈月如、欧新华】

从“小课堂”到“大赛场”:推动思政育人融合社会服务

此次获奖是包装设计学院融媒体技术与运营专业深化“课程思政”改革的创新实践成果。该专业以“三维协同”模式重构教学体系,在课程架构上,将《短视频创意与实践》等专业课程与法治教育深度融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围绕“离岛免税套代购治理”等社会热点进行创作,实现艺术表达与法治教育的有机统一。

通过引入海关缉私案例库资源,学生可以在沉浸式学习和体验中不断深化职业伦理认知。另外,老师积极探索在育人成果转化层面构建“课堂-赛事-社会”三级跃升通道,指导学生通过一线走访、案例收集、理论学习等方式,在短视频作品《别被小利“拐”进走私黑洞》中运用轻喜剧元素呈现走私危害,并从参赛到获奖,再到多平台融媒体传播,形成在思政育人过程中实现“创作即普法”的社会服务新模式。

从“获国奖”到“大思政”:让党建引领赋能德艺育人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在此次全国大赛获“优秀组织奖”的背后,是学校党委着力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的系统性布局。近年来,学校党委积极探索“党总支-党支部-师生党员”三级联动机制,鼓励和指导学生创作思政主题作品,并组织学生参加不同类型的比赛。学院培养的不仅是技术能手,更是具有家国情怀的“红色设计师”,学生能用镜头传递法治温度,用创意守护国门安全,这就是课程思政最生动的成效。

目前,此次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获奖作品《别被小利“拐”进走私黑洞》已被中国反走私、广东省打私办、广东共青团等多个机构和平台推送展播。参赛学生在创作手记中写道:“这次比赛让我明白,艺术的价值不仅在于美,更在于唤醒——唤醒人们对法律的敬畏,对家国的守护。” 这正是包装设计党总支大力推行“党建铸魂+德艺育人”最动人的注脚。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在此次国家级大赛中获佳绩,既是包装设计学院党总支“党建铸魂+德艺育人”的生动实践,也是思政教育与专业建设、课程改革深度融合的成果缩影。未来,包装设计学院党总支将继续深化“三全育人”改革,以反走私创作等社会热点为载体,培养更多兼具专业技能与法治精神的“数字工匠”,持续引导学生用艺术创意传播法治强音,以专业知识服务社会需求,为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贡献职教力量。

◆编辑:龙慧◆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