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以后天气越来越热,近段时间最高温度更是达到了36摄氏度。那么,盛夏养生有哪些特别需要注意的呢?日前,记者采访了市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医师邓倩,她表示,夏天是茂盛华美的时节,天地之气上下交合,各种植物开花结果。所以夏季要如万物生长需要阳光那样,使阳气开通宣泄,这便是盛夏养生人与夏气相应,从而调养长气的方法。
●补水消暑,健脾祛湿
夏季天气炎热,人体代谢旺盛,最容易缺水,因此及时补水是大热天里的头等大事。邓倩表示,绿豆汤是最常见的解暑饮品。中医讲“红入心,黑入肾”,夏气通于心,红豆(指赤小豆)性味甘平,有除湿解烦、利水消肿的作用,搭配冬瓜煮水还能改善便秘。夏季水果种类多,除了生食,煮水也是防暑解暑的好方法。雪梨水、西瓜皮煮水、乌梅汤、银耳羹,生津止渴,令人神清气爽。
“暑热时节喝碗粥,既消暑,也令脾胃舒服。绿豆粥、荷叶粥、菊花粥、薏米百合粥,不仅清热消暑,还能益气生津,特别适合老幼及脾胃虚弱者食用。马齿苋粥除了具有上述作用,还能预防夏日常见的肠炎、痢疾、泌尿系感染等疾病。熬粥时还可以放些淮山药、茯苓等,健脾益胃的效果更好。”邓倩说,在谷物中,用薏米煮水最为常见。薏米性凉、味甘,最宜夏日食用,不仅解暑、祛湿,还有美白肌肤的功效。此外,玉米须也可煮水,玉米须泡茶饮用,有利尿消肿、清肝利胆的功效。
“暑热和暑湿是夏季常见的两种外邪。吹空调、喝冷饮是人们应对炎热天气的办法,然而贪凉饮冷过度会损伤脾阳,脾虚则生内湿,加上环境中的外湿,内外叠加,因此夏季湿证尤为常见,人患湿证后觉疲惫乏力,甚至头昏、汗出、食欲不振。”邓倩表示,体质不同,不同的人感受湿邪后有湿热、寒湿的不同证型,又因为脾胃强弱各异,健脾和祛湿的力度也有差异。因此,一个好的祛湿方案需要专业医师来定制。
●苦夏吃苦,冬病夏治
邓倩表示,夏天吃苦,胜似进补,夏季在中医的“五味”中对应苦味,主入心经。苦味食物大都具有清热解暑、祛湿除燥的作用,适当多吃些苦味食物于健康大有裨益,可谓“苦夏吃苦,夏不苦”。夏天吃苦首选苦瓜。苦瓜性寒,有益气清心、除热解烦、解毒明目之功。苦瓜外敷还可治疗疱疹、疥痈等病。大蒜不仅可用于调味,还可抑菌。生吃大蒜是对大蒜素保留最多的一种食用方式。蒜泥拌菜既提味又抑菌,可谓“夏日第一调味品”。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特色疗法。中医认为,暑伏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一段时间,根据“春夏养阳”的理论,利用夏季气温高、肌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提升肌体正气,增强抗病能力,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减轻疾病在冬季发作时的症状,从而促进身体康复,是中医治未病的智慧和实践。
邓倩表示,冬病的易发人群多为阳虚体质。冬病夏治的方法很多,如针刺、艾灸、穴位贴敷、耳穴、内服汤剂膏方等,经过历代中医学家的反复实践,证明疗效显著。
◆编辑:龙慧◆二审:郑沛锋◆三审:周亚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