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家长警惕!性早熟可能让孩子“先高后矮”,中山成功案例揭示治疗黄金期
发布时间:2025-03-07 来源:中山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性早熟、矮小症、发育迟缓、肥胖

儿童生长发育异常情况频频出现

中山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近日就接诊了

多位面临此类问题的儿童

【案例】

8岁女童的异常发育警报

2021年1月

8岁还在上小学的小红(化名)

不仅身高迅速长到了1.34米

还突然月经来潮

感到困惑的妈妈带着女儿来到了

中山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寻求专业帮助

经医生详细检查和诊断后

被确诊为性早熟伴随青春期矮小

性早熟指的是女孩在7.5岁之前就出现乳房发育或10岁之前来月经,男孩9岁前出现睾丸增大等第二性征的情况。

“由于小红外婆及小姨身高低于150cm,有家族性矮小,现在这种情况,若不及时治疗,预测小红的最终身高为1.42米,远低于正常发育身高,且影响儿童心理健康和外在形象。”医生介绍到,性早熟会加速骨骺闭合,就像提前关停生长流水线,这类患儿往往经历“先高后矮的身高曲线。

“因为是性早熟,我对小红进行抑制剂+生长激素联合治疗。”为了有效改善小红的身高问题,医生根据国家性早熟治疗指南,为她量身定制了一套综合治疗方案。这套方案不仅包括医学观察和定期体检,还涉及饮食结构的调整、增加运动量以及心理疏导等多个方面。

经过3年多的精心治疗

如今13岁的小红身高已经长到了1.57米

这一显著成效

让小红和她的家人感到非常满意

为此还送来了锦旗表达谢意

【提醒】

儿童性早熟发生率逐年上升

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发育

医生提醒到,很多性早熟并没有明确的病因,以下是致病因素警示:

1.饮食陷阱:反季节蔬果、速生鱼虾、含激素保健品

2.环境毒素:塑料制品双酚A、农药残留

3.生活习惯:熬夜、开灯睡觉、肥胖

4.特殊群体: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风险更高

性早熟不仅可能导致孩子身高发育受限,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如自卑、冲动等。同时,女童成年后患妇科肿瘤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据统计,儿童生长发育出现异常现象近年来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医生提醒

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生长发育状况,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均衡,避免过度摄入高热量、高脂肪食物。同时,定期监测孩子的身高体重,一旦发现性发育进程异常,应及时就医,确保早诊断、早干预。

中山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配备专业的医疗团队,为性早熟、矮小症、发育迟缓、肥胖、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低下、甲状腺亢进、小阴茎等问题的儿童提供一站式管理服务,为孩子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科普

问:青春期能长多高?

答:一般女童在10岁、男童在12岁进入青春期快速生长期。

青春期身高猛长的时间一般持续3年左右,男孩每年可增长7-9厘米,最多可达10-12厘米,整个青春期平均长高28厘米;女孩每年可增长6-8厘米,整个青春期平均长高25厘米。

男童进入青春期比女童晚两年,结束时间也推迟两年。女童身高增幅最大的时间多在月经初潮前12个月,接近初潮的6个月身高增速开始减慢,初潮后身高增速明显减慢,一般身高还可增长4-7厘米。一般正常发育的女孩13岁、男孩15岁后生长空间剩余3-5厘米。

问:身高矮小没关系,“等一等”,发育就都能赶上正常吗?

答:造成孩子身材矮小有很多因素,体质性发育延迟只是其中的一种。家长自认为孩子是晚发育,因此采取观望的态度等待孩子长高,这种认知往往让孩子错过最佳的治疗期,导致孩子最终增高无望、遗憾终生。

当身材矮小或生长缓慢(每年身高增长低于5厘米)时,首先需要排除可能的疾病因素。内分泌疾病、慢性疾病(如肝炎、哮喘、心脏病)、遗传代谢性疾病、染色体异常等都会影响孩子的身高增长,究竟孩子是不是晚长,需要医生检查了才能判断。发现孩子有了长个儿问题,家长应该及时带孩子到儿童生长发育专科就诊。年龄越小,生长潜力和空间就越大。如果等到骨骺线接近闭合,就没有改善的机会了。

以下情况需及时就诊

(1)女孩7.5岁前、男孩9岁前出现性征发育,身高生长速度明显加快。

(2)父母身高偏矮,学龄期孩子身高偏高,较同龄儿发育早,需要生长评估。

(3)女孩月经初潮早于10岁,或月经初潮时身高低于145厘米。

(4)男童12岁前变声,身高中等或以下者,需要生长评估。

生长是一个连续渐进的过程,只有充分了解人体生长发育的规律,并在孩子成长的整个年龄阶段定期监测身高及发育变化,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及时干预治疗。

◆编辑:龙慧◆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