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频道
中山开出首张“阿尔茨海默病无创诊断”处方
发布时间:2025-03-20 来源:中山+

3月20日,阿尔茨海默病(AD)分子靶向诊断新药“氟[18F]贝他苯注射液”在中山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正式开出中山首张处方,一名中山患者在该医院的核医学科进行注射并接受无创Aβ-PET/CT显像技术检查。这项检查有望提前15-20年诊断阿尔茨海默病。

当日下午,87岁的李婆婆(化名)在女儿陈女士陪同下,来到中山市人民医院核医学科注射“氟[18F]贝他苯注射液”。她也是这款药剂在国内获批正式上市后中山市首位使用的患者。

中山首位接受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试剂注射的患者正在接受注射。记者 缪晓剑 摄

在现场,李婆婆将胳膊伸入注射窗,不到两分钟就完成了整套注射流程,随后在女儿搀扶下进入候诊室平躺休息。90分钟后,李婆婆进行一次持续15-20分钟的PET扫描检查,最终完成检查。

“刚讲完的事,母亲转头就忘,一件小事会反复问好多遍。”陈女士介绍。由于李婆婆近期症状明显,重视老人家病情的家人带她到市人民医院就诊。在医生的建议下,家人选择为老人注射“氟[18F]贝他苯注射液”,使用Aβ-PET/CT分子影像诊断技术助力明确是否患有阿尔茨海默病。

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佘子瑜介绍,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是老年性认知障碍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据悉,AD是导致老年人丧失日常生活能力的最常见的疾病之一,疾病负担严重,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虽然阿尔茨海默病目前仍无法治愈,但在痴呆前进行治疗,可以延缓疾病进展。佘子瑜表示,此前在诊断阿尔茨海默病方面,临床医生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体格检查、神经心理评估结果,以及必要的检查如血生化、结构性脑核磁共振、脑电图等结果作出诊断。但是,由于其他类型的痴呆,也有与阿尔茨海默病相像的表现,因此医生往往只能做出“很可能的阿尔茨海默病”的临床诊断。

“阿尔茨海默病的核心生物标志物是神经细胞之间β淀粉样蛋白(Aβ),早在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出现症状前15-20年,患者脑内已出现病变,神经细胞之间β淀粉样蛋白(Aβ)异常沉积是阿尔茨海默病最早出现的特征性病变。”佘子瑜表示,检测这种蛋白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阿尔茨海默病早期诊断试剂储存在防辐射储存罐内。记者 缪晓剑 摄

市人民医院核医学科主任医师温铁军介绍,无创Aβ-PET/CT显像技术检查使用的药物是针对阿尔茨海默病的特异性生物标志物显像剂,其敏感性和特异性显著优于传统葡萄糖代谢检测手段,能提前15-20年发现阿尔茨海默病的病理变化。

佘子瑜表示,通过Aβ-PET/CT显像技术的检测手段,并结合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神经心理测评、核磁共振等综合分析,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确诊率大大提升,也将有利于确定患者的治疗方案,及早进行精准治疗。

记者 王帆 李鑫

◆编辑:龙慧◆二审:陈吉春◆三审:周亚平

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视频,版权均属中山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被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中山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未注明“来源”为“中山日报”、“中山商报”、“中山网”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来源:中山网”,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文章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③ 如本网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与中山网联系。
联系人:陈小姐(电话:0760-88238276)。